辽沈战役简介 苦练出精兵 辽沈战役攻锦州 他们个个是“刀尖”

栏目:国际 2021-09-19 03:25:30
分享到:

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聚会正处于全盛时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百年党史微讲堂”栏目,讲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本文中的萧全夫,是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师长。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聆听经典故事追寻红色记忆”系列第96期

努力成为一名好士兵

■萧全夫

经过1947年夏、秋、冬三次攻势的沉重打击,离整个东北解放不远了。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解放整个东北的决战,我军在东北地区于1948年春展开了大规模的军政训练。师党委决定让我去76团协助开展军事训练,打算把它训练成“拳头”。

七十六团的领导干部听说我想直接住在营里,建议我去二营。看来76团不仅明白了师里“培养拳头”的意图,还一直在寻找“尖刀”。

当我到达第二营指挥部冯屯时,干部和士兵们聚集在周围,询问一些关于战争的“消息”。当我听说训练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于是,我提出:“所有的枪都是准确发射的吗?暗杀,轰炸,爆破,岩土作业,都还好吧?学得好的请举手!”伙计们,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人举手。

我随后传达了训练的指示,动员大家贯彻“苦练精兵”的精神。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决定先住五莲。第二天晚上,当我走进五莲的院子时,毛敬之的副连长正在点名。他问大家:“同志们,我们老师在干什么?”“带领我们练技能!”“是的!”他又压低了声音,神秘地说:“是那把尖刀。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为尖刀公司!”从此士兵的实力是另一种,训练情绪高涨。

此后,在“苦练精兵”的口号下,出现了一句口号:“练练本领,争当‘尖刀’!”

连干部们都暗暗欢呼,生怕自己不应该被“尖刀”了。士兵们更是干劲十足,起床不用等喇叭,关灯不用催。因为大家对岩土作业和爆破都不熟悉,工程师排长给大家上了两节课,都是现场做的,很快就掀起了练习爆破和岩土作业的热潮。

练完五大技术之后,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然后我们重点进行战术教育。一天,全营上课后,选出第五连和第四班进行示范演练。一个接一个,战士们就像蓬勃的燕子。他们敏捷熟练,尤其是班长的指挥,处理情况灵活果断。我不禁暗暗称赞他们。

在二营40多天了,每天都和干部战士接触,对这个营比较了解。然而,结果是什么呢?需要再次检查。于是在沟帮子组织的第五连进行了一次战术演习,演习的结果非常好。我高兴地回到了总部。

训练刚结束,伟大的辽沈战役就开始了。金杯与津南的初战,只有76团一枪未放。他们有了意见:“尖刀磨得快,为什么不用呢?”我告诉他们,“沉住气,你们会战斗的。”我们自己也在焦急地等待更困难的任务,所以我们总是拒绝轻易使用它们。

攻打锦州的任务下来后,詹司令传达了野部首长的决心和部署,确定我军九纵、七纵两面夹击南下。任务下达后,指挥员问我们:“你们准备进攻哪个团?”政委和我异口同声地回答:“76团。”指挥官点点头说:“好的。”

总攻前夕,我去第76团检查准备工作。此刻,困在锦州的10万蒋介石,成了瓮中之鳖。到了二营,营长周高兴地告诉我:“老师,这五连是尖刀,他们四班是刀尖。”

全营的人都聚在一起,屏息倾听李中权政委的讲话。他鼓励大家说:“你们在沟帮子的训练就是磨‘快刀’。现在你必须试一试。我相信你的‘尖刀’是纯钢的!”

10月14日凌晨两点,突击队员全部进入长5公里、宽1米5米的战壕。这条壕沟仅用了两个晚上就挖好了。天亮后,敌机和大炮拼命轰炸我的阵地,企图破坏我们的战斗组织。战士们在敌人炮火下英勇机智地修复了工事,使敌人的炮火毫无用处。有干部说:“要不是大练兵里‘练’岩土作业,怎么可能在两个晚上之间挖这么好的沟!”

攻击信号一发出,我们的炮兵几分钟内就在城墙上开了一个缺口。我的望远镜刚对准突击营,就看到第五连、第二排副班长陈作恒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和四班一起跳出战壕,渡过小凌河,飞向城墙。五连副连长毛景志同志带领连主力跟在第二排。它一冲到河中央,城市的头上就竖起了一面鲜艳的红旗。

当我看表时,从发起冲锋到爬上城墙只用了三分钟。这时,六连连长张平同志主动指挥全连从五连东面发起冲击。当师指挥所跟随第76团到达突破点时,第2营已经向纵深发展。是把锋利的刀!

虽然纵深战斗相当激烈,敌人拼命反击,自卫反击,但在各营的分工下,士兵们各自寻找目标,看到火力点就消灭,看到逃跑的敌人就追击;遇到碉堡、炮楼,就装炸药让敌人“飞”,炸墙、凿洞、穿屋、过医院,动作快,伤亡少,缴获多。可以说,每一个连都是一把“尖刀”,每一个战士都是一个“刀尖”。仅第二营就俘虏了1200多名俘虏。

播音: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