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杜牧,你会想到哪首诗?
是“月夜二十四桥,玉人们在哪里教吹笛子?”
或者“雇十三个以上,豆蔻尖二月初。”
或者“我做了十年扬州梦,得了青楼之名。”
从这些诗的外观来看,杜牧是一个典型的风流才子,常常流连于烟花之中,终日与诗酒和美女相伴,堪称唐代的“吴亦凡”。
但是杜牧真的这么惨吗?
杜牧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贵族家庭,是当时的宰相杜有智的孙子。
在祖父杜佑的指导和培养下,小杜从小就文采出众。他不仅擅长书法和绘画,而且熟悉文史书籍和各种军事书籍。按照这个发展方向,小度未来会成为一个很棒的武器。
但是上帝不会给任何人太多。杜牧10岁时,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只留下母亲和杜牧兄弟。
他们的父母积累了很多年,给杜牧留下了很多钱,应该足够他们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温饱了。但毕竟小杜从小就含着金汤匙出生,从来没有过苦日子。从奢侈到节俭很难,所以财富很快就流失了。
杜牧一家彻底陷入困境后,吃了不少苦头,也受了不少罪。他对国家和社会的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公元824年,16岁的唐敬宗登基为帝。他还处于青年时期的叛逆期。他喜欢到处玩,晚上玩狐狸。他没有提前考虑,忽略了政务。
此外,唐敬宗非常喜欢它,努力建造宫殿。
杜牧听闻此事后,义愤填膺,痛心疾首,写了一篇文章,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希望那个朝代的统治者能够吸取历史教训,为富民富民、为强兵而努力。
《阿房宫赋》构思精巧,文笔华丽,见解独到。长安城贵在洛阳,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杜牧,这小子二十出头就能写出这种文章,将来一定是朝廷的顶梁柱!”
杜牧见他在街头巷尾谈论自己的青年才俊,不禁欣喜。“看来我是当官的,我得考科举。”
公元828年,杜牧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消息传遍北京,许多读过《阿房宫赋》的朝廷官员争相给萧杜写推荐信,都想把萧杜纳入自己的麾下。
作为杜牧的铁杆粉丝,太学博士吴武灵当时甚至还蹲下脸与考官交流,约小度散步。
然而,杜牧真正的才华并不是白来的。同年,他以高分通过考试,不费吹灰之力就吃到了国餐。
就业已经落地,小杜火速向家人报告好消息:
第一次拜访后送长安的老朋友
杜东在开花前就被列入了名单。三十三个人往回走。
秦年轻人多酿酒,把春色带进了风俗。
不得不说,年纪轻轻就有这个成就,确实是有炫耀的资本,小杜也不例外,都是些历史人物。
有一次,杜牧带着几个朋友去钟南山的兰若寺,遇到了一个和尚。和尚见他文质彬彬,谈吐不凡,便问其姓名。
同性恋朋友,一个同事,回答说:“你甚至不认识他。他就是在长安城出名的杜牧!"
似乎寺庙可能没有联网,和尚脸上的问号让杜牧很不舒服。
但他改变了主意:佛教徒对佛教很执着,长期忽视世俗和国家大事,所以会关注社会新闻。想到这里,小杜为僧人做了一首诗:
《南兰若僧的礼物》
北阙南山是故乡,桂枝香了一阵子。
休公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觉得禅有一股很长的味道。
考上公务员后,杜担任博物馆馆长。
公元833年,杜牧在淮南被牛僧谷授予推官之职,后来转任为主管我府公文的秘书,工作重心开始向江南地区转移。
众所周知,扬州地处长江以南,商业往来频繁,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扬州夜生活丰富,自由性爱的杜牧很快就陷入了扬州温柔的夜梦。
牛森格鲁对杜牧有多好?给他安排的工作是最简单最容易的,所以杜牧有充足的时间在烟花之地流连忘返。此外,牛森格鲁还安排保镖暗中保护在青楼游玩的杜牧。
就这样,三年后,杜牧的任期结束,他被调回长安担任监察御史。他很舍不得放弃扬州的姑娘们,并分别给这两个姑娘写了送别诗:
“两次告别一次”
13年里的好姿态是轻盈的,活得像2月初含苞待放的权杖。
在扬州,春天的风吹过三英里长的街道。没有人能比得上她卷起珠帘的美丽。
两次告别,第二次
聚在一起好像是为了画画,但却冷酷无情;只觉得酒得笑而不出声。
桌上的蜡烛点燃了心,它也点燃了离别;你看,它为我们流下了眼泪,流到了早晨。
多年后,想起这些浪漫的岁月,杜牧感慨万千:年轻的时候不懂得珍惜,整日沉迷于肉欲。现在我把那些日子想象成一个无法回头的梦:
放下武器
落魄江湖扛酒铺,腰细掌轻。
扬州的十年,仿佛一场梦,醒了,但在青楼女子这是一个薄情的名声。
杜牧离开扬州温柔乡后,准备重返政坛,干一番大事业。但我没想到的是一场风暴在等着他。
唐文宗时期,奸臣郑经和他的妻子非常擅长拍皇帝的马屁,很多人都说郑经和他的妻子很可能会成为宰相。杜牧的好朋友李赣生气地说:“如果郑经和丞相的圣旨下来,我就撕毁圣旨。”
这话传到郑经和他的耳朵里,郑经在皇帝面前抱怨。李赣后来被贬到北京,不久后在国外去世。
杜牧对朋友的死感到悲痛,但他无能为力,于是申请调到洛阳。
没过多久,北京发生了“花蜜之变”,许多朝廷大臣被杀。杜牧反而逃出了长安城。
但是小杜也很关心这个事件。京城太危险了,我还是留在洛阳吧。
公元837年,扬州的杜凯写信给弟弟杜牧,告诉他自己的眼疾越来越严重。
时隔多年,小杜再次来到扬州,却无所适从,带着弟弟来到郊外的禅寺。在这里,他看到了扬州幽静的一面:
标题扬州禅寺
雨后一只蝉在喧闹,松树桂飘晓,气候已交秋。
苔藓覆盖着台阶,白鸟故意留在后面。
夕雾已渐深,夕阳渐渐降下一座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海路,通向繁华的扬州之歌。
但是由于休假时间长,按照唐制,是自动辞职的,小杜一下子就失业了,甚至没钱给弟弟治病。
谁能想到,曾经被美女包围的小杜,竟然会厚着脸皮到处求助。
好在我认识的人多,所以杜牧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去宣徽观察崔丹担任团练判官的情况。在宣州期间,他有时会想念家乡的亲戚:
南岭路中段/送远
南岭水面飘飘,风紧云淡。
这是顾客孤独的地方。谁的茶是江楼造的?
在宣州工作三年后,杜牧被朝廷召回长安。离开宣州时,杜牧写了一首充满矛盾的诗:
“从宣城去北京”
潇洒在春秋,没有一天不在玻璃前流连。
谢功成被溪水的喧闹声惊醒,而苏致常面前的柳枝拂过我的头。
世界上的世界风景是最好的,几个人相拥这样的感觉一辈子都停不下来?
世人挂上皇冠是常事,虚度的时光最终还是要来拜访旧的。
公元842年,杜牧受牛僧孺牵连,被派往黄州扶贫。
在黄州任职期间,小杜兢兢业业,不仅经常下乡,还积极为当地群众解决税收、衣食住行等问题。
闲暇时,小杜还会出去旅行,寻找写诗的灵感:
篮溪
兰溪春光灿烂,倒映水、兰、雨、香。
褚医生形容枯槁,应该会找到去潇湘的路。
看来小杜也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感觉自己没有天赋,没有办法报效国家。
随后几年,杜牧被贬到池州、周目等小地方扶贫。
他在池州扶贫的时候,还去杏花村喝酒: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牧童哈哈大笑,没有回答杏山村。
公元848年,杜牧久别终于回到长安。然而,历尽沧桑的小杜,已经过了毋庸置疑的年纪。他年轻时没有野心,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但是,北京的工资越来越低,杜牧家连吃饭都有问题。他听说江浙的工资比北京高很多,就申请调到外地。
没多久,杜牧如愿以偿,调到浙江湖州当市长。临行前,他在郊外的唐太宗陵墓里走来走去,心中感慨万千:
去吴兴之前,我先去了乐游墓
品味在清代是无能的,而且爱独处和独处。
如果你想去河海,乐游园景区仰望昭陵。
回到熟悉的江南,杜牧如鱼得水。虽然他没有年轻时的精力,但他的生活和在扬州时一样舒适。
但没多久,杜牧就被召回长安。
尽管不情愿,小杜还是回去了,但在官场混了这么久,早就看透了官场的腐败和恶毒,有了很强的隐逸意识。于是,小杜用毕生积蓄在樊川修了别墅,这是他童年的家。之后,杜牧经常在业余时间来这里享受生活。
山地漫步
白云生有一户人家,离寒山很远。
停下来,坐在爱枫林晚。霜叶在二月盛开。
期待长安的秋天
这座塔巍然屹立,矗立在秋树的一片土地上;天空晴朗无云,就像一面布满灰尘的Xi的镜子。
秋天是如此的高远和苍茫,与高山的高度相比,气势难以高低。
公元852年冬,杜牧因病去世,享年50岁。
结论
有学者评价杜牧的诗:雅与美,鲜与雅。
杜牧出身名门。他天生浪漫,有一种飞扬的气质。他曾经过着短暂的纵欲、诗歌和美酒的生活。他虽然浪漫但不油腻,总是同情女人多于玩弄女人。所以说他是“唐朝的吴亦凡”是一种误解和亵渎。他的浪漫行为也许不是绅士,但绝不是玩弄女性的小人。
杜牧曾经立志要在朝堂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发现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是自己无法改变的。
到了中老年之后,杜牧的气质也从年轻时的自满变成了消极妥协。为了保持道德操守和人格,他选择了退休。这可能是杜牧最后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