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令郑和率部远航,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开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从中国的刘佳港出发,沿着东海、南海、泰国湾,绕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然后绕过整个南印度到达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从亚丁湾进入红海,到达30多个沿海国家和岛屿。
航程横跨东亚、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和东非,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三圈,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程。郑和航海图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这次航行比迪亚斯发现好望角早70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80年。
郑和航海图
此外,郑和下西洋不仅是地理大发现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也是中国古代船舶和海员数量最多、航程最长的海上航行。
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第一,明朝的朝贡制度得以维持和发展。
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及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朝贡体系。郑和船队在维护和平外交的同时,进攻斯里兰卡锡兰山王的统治,消灭篡夺的苏门答腊君主苏甘拉,扶植东南亚华侨统治的老港宣威师。
郑和下西洋向其他国家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力量,使明朝在东南亚建立了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体系,即朝贡体系。
二是开拓了明朝的海外贸易,同时消耗了国库。
郑和下西洋时,携带了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和手工艺品,以及各种金银铁,开始了与其他国家的官方和民间贸易。它还消灭了沿途的海盗,保持了东南亚航线的畅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海外的工艺制品、原材料、工艺、香料、珍宝等奢侈品也相应地输入明朝,影响了明朝的手工业生产进程。比如明代的工匠使用进口的苏玛作为着色剂,形成了永宣时期瓷器青花色彩浓重的风格。
永轩青花代表之一:宣德青花纠结花仙瓶
但也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是“由厚及薄”,忽视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使得航行难以为继。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和明成祖对外国使者的重赏,加上对郑和船队两万名船员的奖励,造成了国库的巨大消耗。
既然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经济利益,那么这次航行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明成祖想找到文健皇帝的下落。
靖难之役,朱迪太子攻破应天城,朱允炆皇帝放火烧宫,下落不明。当时有传言说文健皇帝流亡海外,于是朱迪派郑和下西洋寻找他。此后,这一说法被收录在《罪恶芦伟》、《舒鸣》和《史明》中,但在学术界仍有争议。
第二种说法是提升国力。
朱迪篡位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他开始谋求国际威望。此外,明太祖在中国时,试图以武力为后盾,以和平的手段,征服所有国家,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华夷体系。
因此,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成祖曾多次派遣使者出使古里、满洲、爪哇和苏门答腊。明成祖对安南的征服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有了政治目的之后,举办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航行需要什么条件?
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明初,朱元璋励精图治,恢复了农业生产和工商业。我国的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等方面的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明朝这个时候,物质条件非常发达。
第二,先进的科技。
明代的富川
元末江南地区有相当规模的造船业,明初建立了大规模的官办造船业。据说郑和船队中的宝船“长44尺,宽18尺”,即长151米,宽61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的巨轮。当哥伦布在海上航行时,舰队的旗舰只有22米长,不到8米宽。
此外,明代人对占星术的运用、指南针的使用和航海经验的积累,以及大量水手的培养,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最后,郑和七下西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用武力扫除了明朝与东南亚连接的障碍,为恢复朝贡体系奠定了基础。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命郑和、王景洪率领二万八千余名士兵下西洋,共造船只62艘。据说这些船长44英尺,宽18英尺。从苏州刘佳港到福建,再从福建出海,先到占城,再到中南航爪哇岛,第二年6月30日登陆爪哇岛塞马让进行贸易。
在三佛齐老港,郑和打败了陈祖义海盗团。后来,郑和任命广东华侨石金卿为老港负责人。他去过苏门答腊、尾数、锡兰、古力等国家。在古里,国王被授予一枚银印,并竖立了一座碑亭和一块石碑。“你去中国十几万里,人就咸了,城就随风唱,石头就刻在这里,永远展现。”。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郑和船队带着各国使节和陈祖义等俘虏返回朝鲜。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第二次下西洋时,重赏并命各国使臣护送,彰显了大国风范。
郑和回国后,立即为第二次航行做准备。这次航行主要是派外国使节回国,规模比较小。郑和船队于永乐五年受命起航,途经占城、暹罗、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北部,之后再次航行至印度洋,目的地为克孜和古力。永乐七年夏,郑和船队回到中国。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参与了锡兰山的内政,提高了明朝在东南亚的威望。
永乐七年九月,程祖明率领宦官郑和和副使王景洪率领官兵2.7万余人,从太仓刘家岗起航,到达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法里马丁、蓝娇山、爪哇岛、冲甲罗、吉里镗、古里、满拉卡、彭亨、东西湖、龙牙家
郑和下西洋时,锡兰山国王阿里尔·库奈尔“谋杀了船上的主人”。郑和趁夜突袭阿里尔·库奈尔城,破门而入,活捉了国王和他的家人。后来,明成祖下诏,选择另一位贤人。
永乐九年,郑和船队回归中国。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船队探索了更远的领域。
永乐十一年,成祖命郑和、王景洪率部2.7万余人,出至曼拉贾、爪哇岛、占城、苏门答腊、克孜、古里、南勃利、巴杭、吉兰丹、嘉应、葫芦木斯、毕拉、约塞米蒂、孙拉等国。这是郑和船队第一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到东非的马林迪。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回国。
第五次下西洋期间,朝贡制度稳步发展,明代许多国家向许多珍稀动物进贡。
明朝人所说的“独角兽”其实是长颈鹿。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各国使者回国。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造香。同年秋,郑和率领船队出发。胡卢木斯向狮子、豹子和西马致敬;阿丹州向“麒麟”致敬;祖法尔向长角马致敬;古牧杜蜀贡花福禄,雄狮;布拉瓦向成千上万的骆驼和鸵鸟鸡致敬;爪哇,古丽贡品回鹘羔兽。永乐十七年七月,舰队返回中国。
第六次下西洋,郑和在明朝最后一次下西洋,随后海洋航行中止。
永乐十九年三十日,明成祖命郑和遣十六国使臣回国。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国家和地区有:占城、暹罗、赫鲁晓夫、阿丹、祖法尔、西沙、布拉瓦、穆古杜舒、朱布、马林、古里、克孜、嘉义勒、锡兰山、刘珊、南五里、苏门达拉、阿鲁、曼奇加、甘巴里、曼巴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郑和船队回到中国,有来自暹罗、苏门答腊、阿丹的使节。
第七次下西洋后,明宣宗重新开始航行。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明宣宗朱瞻基命令郑和下西洋。宣德六年,郑和船队到达福建长乐港,在此停留半年。同年12月,郑和船队正式出海,访问了占城、爪哇岛、老港宣威师、曼拉贾、苏门答腊、锡兰山、古里、库鲁莫斯等20多个国家。在回来的路上,郑和于2008年4月因过度劳累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去世。舰队由王景洪率领,于7月6日返回南京。
在巨大的财政压力和朝廷的反对下,郑和下西洋终于停止了。与达·伽马和哥伦布的航行不同,欧洲人通过掠夺新的土地,把整个世界变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赚钱机器。郑和七下西洋的盛事,更像是夕阳下的狂欢。没有金钱的支持,以政治目的为中心的航行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人类探索海洋的热情和决心,这无疑是15世纪的伟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