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在现代叫什么 神秘药剂寒食散究竟是什么 为何盛行数百年 名士和皇帝都爱吃

栏目:财经 2021-10-06 14:32:11
分享到:

一个,

如果有人问短命的西晋在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我真的很难说。

至于西晋的另类“贡献”,大家都知道几件事。比如信口开河,攀比炫耀财富,吸毒。

与那些梦见长生不老、活在鬼里的骗子制作的丹药不同,金代流行的药叫“寒食散”,不是仙药。这个事情和寒食节没有关系,

说起来,魏晋之交著名学者曹操的养子言和,引领了吃冷食粉的潮流。

第二,

冷食粉也叫乌石虎明粉,或叫乌石粉。那么寒食散能治什么病呢?为什么言和擅长这个?

韩石散的发明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圣”张仲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紫石韩石散”,其功效是“治伤寒,使之消”。说明该药具有彻底治愈伤寒,不复发的疗效。

晋代神仙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注中也提到“韩石三房,张寒机制。冷食粉一颗五石粉……”。张继就是张仲景。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毅》中收录了“滋湿乌石散”的方子,还说这是“张仲景滋湿韩石散,治伤寒不再复。”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讨论的寒食散并非《千金方毅》中记载的“草寒食散”,而是另一方。

曹魏著名学者言和可能是感染了伤寒,偶然发现吃凉粉还有另一种美。他颇为自豪地对人们说:“吃五石散不仅能治病,还能心情愉悦!”言和把寒食散当作常备药,每天吃一点“提神”。

名人效应自古以来就非常强大。有了言和这样的高富帅背书,似乎这个事情不会错。于是,西晋的士大夫们对冷食粉趋之若鹜,不按时食用的人害怕被时代淘汰。

《全金文》记载:“冷食粉之方,虽出自汉代,却少有人用,难以传世。魏尚书何伟第一次获得了神奇的效果,因为他在世界上很受欢迎,仆人们互相寻找。”

这段话说明,寒食散虽然在汉代就已存在,但只是伤寒患者偶尔服用。直到言和体验到这东西的“神奇功效”后,才在没病的情况下把它当零食吃了,冷食粉开始流行。

第三,

问题是金代文人吃饭发现不对劲。原来韩石粉毒性很大,副作用也不好玩。

长期吃这种食物会引起各种不适,全身发热。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会杀死你。第一个死于冷食粉的名人是魏晋学者、中国古代制图学之父裴秀。

晋文帝司马燕在位时,裴秀荣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空的主管,地位十分尊贵。裴休长期吃冷食粉,但他不注意禁忌。

《抱朴子内篇》一本正经地讲了吃凉粉的方法。“吃冷食,用冷水洗为宜,但要清热饮,百病皆患。”

这段话的意思是冷食粉一般一定要凉着吃,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但如果和酒一起服用,一定要加热,不然会得各种怪病。裴休喜欢把冷的食物粉末和冷的酒放在一起。结果,他死于“毒品”,享年48岁。

既然吃是致命的,那就要看冷食粉的成分了。首先必须承认,古人勇于探索创新,寒食散的药方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寒食散的化名五石散,我们可以猜测这种药似乎是用在石头上的。是的,原方中有五种石头。

古人很早就知道钟乳石的妙用,具有温肺助阳、补虚平喘的功效。除了一些必需的草药,《前进方毅》中记载的其余五种“紫石韩石散”是紫应时、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太乙余粮。此外,还有白石韩石散等方剂

太乙余粮也是一种矿石,最早发现于泰山,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俗话说得好,是三分药。如果你没病,吃药就是找病。更何况这么多矿物质和草药混在一起,还能吃很久,不出事就奇怪了。只能说,晋朝人真的是为了“清清爽爽”的快感而战。

即使有人吃了冷食粉就死了,金代的士大夫们依然停不下来,依然乐在其中。

第二个死于冷食粉的人也很有名。他就是西晋文学家、医学家皇甫谧。很多人都知道皇甫谧自称是中医针灸鼻祖,却不知道他也吃冷食粉。

皇甫谧名声很高。晋武帝司马燕几次求他做官,皇甫谧都不愿意。后来,司马燕焦虑不安,强烈要求。皇甫谧无奈,上书婉言谢绝,说出一个不想做官的理由:

“我痴迷于陶的兴趣...而吃感冒药,违反错误的节俭,努力工作去下毒,到现在已经七年了。隆冬裸吃冰,热烦时咳嗽,或温而滥,或伤寒,浮肿气,四肢酸痛。今天,我被困住了,救了我的命,我的父亲和哥哥看到了,我的妻子有很长的兴趣。”

这篇文章读起来令人震惊。皇甫谧说吃了七年冷食粉,病得很重。他在寒冷的天气里感到热。他脱下外套,仍然感到烦躁。他不得不吃冰来散热。夏天有多难熬,更不用说了。药性厉害的时候就像热病伤寒,肿得手脚都抬不起来了。

皇甫谧经常呼救,但家人帮不了他。他的父亲和兄弟们已经对此麻木了,他一打电话就走开了。而且,皇甫谧的妻子也因此与他离婚。

皇甫谧知道韩石粉毒性很大,吃了很多年,说明很有可能上瘾,停用更难受。

皇甫谧被冷食粉伤了,想自杀,被姑母制止了。他差点用刀自杀,但幸运的是他的阿姨阻止了他。然而皇甫谧精通医术,大概也有解毒的方法。他活到了六十八岁。

第四,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提到,皇甫谧死后,金代嗜吃冷食粉的人“皆瓦解而取颠覆。”这意味着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死于药物发作。

“瘾君子”猝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次吃太多或者不遵守禁忌。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后来寒食散的配方悄然改变,瘾君子开始使用更暴力的配方。

《太平天国观》认为,“性灵明敏,有艺术天赋,有草药方子,吟诵研究,裁方治疗,用心卓绝。金代士大夫创作《武氏三坊》,拒绝接受诱饵,都得到了不同的效果。”

金绍是西晋人,为人豪迈,喜欢巧改药方。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冷食粉”药方。因为药比较强,被瘾君子称赞。当然,新配方更糟糕。

宋代学者洪迈在他的名著《容斋随笔》中谈到了凉粉。据洪迈考证,盛行于西晋晚期的韩石粉,其主要成分为粗石。

看着这些粗糙的石头,真令人惊讶。这东西的现代学名叫黄铁矿,也叫毒砂。注意那个词,是用来提取有毒物质砷的原料。从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就是著名的毒砷。

稀缺的石头

乌石散原方毒性够大。药王孙思邈说:“自从我有了见识,就受到执政党和在野党人士的区别对待。所以,我宁愿吃野葛根,也不接受五石阵。我知道它毒性极大,不能大意。”

从孙思邈的话中可以发现,直到唐代,还有人喜欢吃凉粉。就连最初的配方乌石散也被孙思邈认定为剧毒。所以,他说宁愿吃毒葛藤,也不碰五石散。

但西晋士绅阶层长年吃清凉剂,使他们感到不满足,并添加了含砷的原料。苟氏当然可以入药,但绝不能长期服用。这可比原来的五石方毒多了。难怪这么多人失去了生命。

五、

无论是金绍第一次在寒食散中加托石,治疗伤寒的原方后来都被打破了。

西晋皇帝是否有吃冷食粉的习惯,不得而知。东晋艾劲皇帝吸毒,史料有记载。晋代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他也拿了王羲之书法神韩石粉的修订本。

王羲之的《右军》《王右军集》说:“我昨天经常感到难过,所以没能赢,我做到了。易墩缺”;《紫石散帖》又说:“二十九日西河之报,月底悲毁。我能怎么做呢?昨天我表现出哥哥一直在走,昨天紫石也不好。”

从文中可以知道,王羲之也是长期任职的。不仅如此,他的亲戚和儿子也经常因此而受苦。王献之似乎不吃冷食粉。他在《静静的驿站》中劝告一位兄弟:“疑石深,兄弟患散烦恼。”意思是粗糙的石头不是良药。哥哥,如果你小心药物,背上长痈会很危险。

王羲之形象

现代学者余嘉锡写的《韩石三考》,比较权威。还指出王羲之家有很多瘾君子。

六个,

东晋至南北朝,寒食传至北方。比如后来的北魏。

鲜卑人崇尚中原文化。他们不仅学到了精华,还吞下了糟粕。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曾数次统治中原。然而,他们最终被中国文化的糟粕所腐蚀,从内部崩溃。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生活会如此愉快。中原人这么会玩。

北魏未能一统天下,但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却率先被中原文化“放倒”。他养成了吃冷食粉的习惯。吃一会儿就凉了,当然要扩散到北国,没人能处理。拓跋珪年仅38岁,死于毒品。

拓跋珪之子,魏明远帝拓跋嗣被征。本来挺正常的,他不到三十岁就被毒品压抑,让太子充当国家政治的代理人。拓跋嗣死时只有三十一岁,和吃冷食粉有很大关系。

史料没有记载拓跋珪的孙子、北魏吴泰皇帝拓跋珪是否吸毒。但是这个人的表现很反常。他才三十多岁的时候,性情大变,随意杀人,逼死太子。似乎也有吸毒的嫌疑。

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淮南王刘安写道:“人只吃石头而死,食之不饥。”当时人们认为蚕不怕砒霜毒。其实蚕只吃石粉,不吃桑叶,也应该是中毒的表现。

冷食粉在古代可以流行几百年。不得不说古人太享受了。

参考文献:

金淑、舒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