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场舞作为一种社区娱乐健身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在城乡迅速流行起来。
现实中,舞曲扰民,引发空之间稀缺引发的“声战日本”和“方战”并不少见。比如温州以前有600多户人家,凑钱26万买“高射炮”,发誓要和广场舞在体量上一较高下。
广场舞成为基层社区文化的亮点,但也成为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痛点和难点。它一直面临存废之争和严控的呼声。
今天,我们来谈谈广场舞。
Xi大雁塔南广场的舞者。来源:新华网
一个
“广场舞简单好学又容易掌握。大家一起跳,不管跳得多好多坏,都很开心。”一位广场舞爱好者讲述了他热衷的原因。
与传统舞蹈相比,广场舞易学,任何人都可以扭两下。广场舞与健身房、健身房相比,没有设备和场地维护费用。没有成本,没有门槛,非常方便。广场舞作为一项群众性健身活动,自然受到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喜爱。
不仅如此,广场舞还是一个“信息集散地”,可以满足很多邻里感情淡漠的城市生活居民的社交需求。
比如有的广场舞队有网上微信群,节日问候必不可少;有的广场舞队有连线聚餐、端午包饺子,甚至还谈到姐妹,这已经成为很多社区居民的心理安慰。
我在武汉社区调研的时候,听到一件事。一位阿姨的儿子死于一场事故。得知这一情况后,其他广场舞选手轮流安慰和照顾她,鼓励她继续参加广场舞,最终陪她度过了难关。
广场舞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去年,社区举办了一场中秋晚会。我没想到我们社区有这么多有才华的人。广场舞队制作了几个节目,包括拉二胡、吹葫芦丝。”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导致乘客下车跳广场舞。来源:网络
二
但广场舞引发的各种纠纷时有出现,主要矛盾是广场舞音乐扰民。
例如,上海500平方米的花园广场一年就产生了594个警报,其中大部分与广场舞有关。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广场舞健身活动产生的噪声不得影响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各地都颁布了相关规定。
但从实践来看,公安的警告只能克制一时,罚款容易引发执法冲突。这些都让人疑惑:广场舞应该如何规范?
要规范“无序”的广场舞,政府需要“领舞”。
调查发现,城市治理中“群众路线”和基层组织的弱化是广场舞管理成本高的原因。事实上,在管理广场舞扰民方面,社区干预比执法干预更简单方便。广场舞的参与者主要是社区居民,社区规范管理顺理成章,感情上也更容易做工作。动不动就动用执法力量,会激化矛盾。
噪音分贝采集APP。上海浦东公安提供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应该看到广场舞是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载体,与其禁止不如引导。比如广场舞大赛能够及时组织,在北京举办的“舞北京”全国广场舞大赛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既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在社区活动中的“存在感”,也让大都市生活更加人性化。
此外,广场舞活动期间,人们聚集在社区广场,信息传播很快,一些地方利用这个机会做政策宣传,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可以宣传防止老年人被诈骗、电动车戴头盔、社区居民守则等知识和规范。年轻居民普遍工作繁忙,与社区接触较少,但中老年居民的独立时间较多,容易成为每个城市社区与家庭之间的重要纽带,这一群体的政策传播力不容小觑。
重庆广场舞阿姨戴耳机跳舞,“噪音”改为“静音”模式。来源:Zhongxin.com
三
除了政府的“领舞”,关键还是群众自治。
比如有的广场舞组织自己制定了成文的“章程”,规定“参加广场舞是自愿行为,在舞蹈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与其他成员无关,自己负责”并签字作为证据;部分广场舞团队口头约定,跳舞或编曲时不应有位置之争,成员之间有任何不愉快应及时沟通。
在广州,一支广场舞队发起了“广场舞友谊大赛”。结果两天就召集了30支广场舞队,在重阳节当晚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舞蹈晚会,吸引了上千人观看,气氛十分欢乐。
广场舞的领导者大多是社区治理的积极分子,也有一些是社区建筑的负责人。他们普遍热心,有服务他人的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在邻里中有威望。
跳广场舞的姨爷爷中不乏能人。有些问题只要尽快沟通好,群众自己就能解决。比如,据媒体报道,在重庆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500多名广场舞爱好者为了不影响他人,自发戴上耳机,随着音乐起舞。互不干涉,和睦相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可见,日常城市治理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事,更需要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广场舞虽小,但蕴含着基层群众自治的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联系本网站,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