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0时起,越南开始禁止各种大米产品出口。在大米出口国排名中,越南的位置是“一般”,位居世界第三。
从“大米出口帮”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出口说不。
哈萨克斯坦随即宣布,将禁止小麦、胡萝卜和土豆等农产品出口。
随后,塞尔维亚也宣布将停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
中国有句古话:人以食为天。
周边出口国的“封锁”让很多人为中国流汗。如果其他国家效仿,中国即使国土资源丰富,粮食储备是否足够?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储存粮食吗?
中国为什么要进口粮食?
中国海关总署汇总了“2019年1-11月中国粮食月度进口情况”。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仅2019年8月,进口量就高达1104万吨;全年进口总量超过1.11亿吨。
这个数字不低,但还有一个关键数字没有上——同比下降3.6%。这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步减少对进口食品的依赖。
如何判断依赖性?最重要的标准当然是进口的是什么样的食品?进口后会用来做什么?
以大米为例。目前,中国大米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每年都可以出口。
虽然市场上有一些泰国和东南亚的大米,但都是比较高端的品种。说白了,这些都是进口来调节口味的,不是生活必需的。
不吃别人的饭,我们每年进口什么?
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额的82%,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我国玉米进口量约18%,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还有1% ~ 2%的小麦来自乌克兰、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
像大豆一样,大部分都用于饲料加工。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一天真的发展到上述国家,食品出口也会被禁止,对中国人餐桌最直接的影响也只会是肉又贵了。
我们有多少粮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63亿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中国口粮完全自给,粮食自给率可保持在95%以上。
《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中的数据也显示,中国有6.7亿吨标准粮仓和2.4亿吨简易仓,粮食总库存9.1亿吨。
让我们计算这样一个账户。
中国有14亿人口。按每人每天一公斤食物计算,全民每天需要70万吨食物。9.1亿吨粮食可以支撑全国人民在不进口、不生产的情况下,吃饱1300天,也就是3.5年左右。
虽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对我国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依托9.1亿吨的粮食储备和预定的3.5年,我们能说:有粮在手,心中不慌吗?
当食物价格上涨时,你囤积的每一袋食物都是无辜的
最近很多人都从父母或亲戚那里听到类似的话:赶紧囤点粮食,疫情严重,粮食产量减少,价格马上就要涨了!
真的是这样吗?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世界粮食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博士蒲鲁哲在接受《中国科学》杂志采访时也表示,即使面对2008年的粮食危机和2010年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中国国内的粮食供给和粮食价格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可以说非常稳定。
那为什么有些地方的食品价格会上涨呢?
除了供应短缺等内部因素外,粮食价格上涨的唯一可能原因是恐慌引起的囤积行为。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当市场上的供应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时,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上涨。
在国内粮食供应充裕的时候,如果你因为恐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一旦粮价上涨,你囤积的每一袋粮食都是无辜的。
疫情期间真的没有必要储存食物吗?
这是必要的。
但疫情期间囤积粮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为了防止国际食品进出口政策对中国人餐桌的影响。而是要警惕普通民众恐慌造成的物资暂时短缺。
这种“短期缺料”在国家控制下最多只会存在1 ~ 2个月。我们只需要确保在此期间有足够的储备,不参与抢购。
目前,我们最需要储备的是足够的知识和冷静的头脑。
看到这一点,如果我们还不能在媒体抛售的恐慌环境中保持冷静,不妨问问自己:2003年非典期间囤积大量食盐的笑话还不够吗?
由长安信托主办的纪录片《我是科学人》上线。欢迎观看。
传承科学精神汲取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