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凌晨,“宁九条”重磅发布,震惊南京楼市:离婚买房之路被封死,人才被给予更多优待,无房户成为“保护对象”……一时间,媒体狂欢,民众恐慌,房票成为稀缺资源。
突然,焦点就有点发懵了,过了很久才反应过来:“我缺的是买房的资格?”我缺的是30%的首付!"
相互羡慕的需要和提高
“你拥有的正是我想要的。”
《宁九条》第二条写道:支持刚性购房需求。优先保障本市无房户的刚性购房需求,商品房项目应当向本市无房户提供每批次不少于30%的住房。
这一规定让低调沉默的刚需群体站在了聚光灯下,隔壁的改善客户投来羡慕和厌恶的目光,而房地产媒体则高喊“恭喜恭喜”。一个刚需买房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很不高兴:“没有住房的家庭是不是缺少这个名额?”明显缺少的是30%的首付!"
真相总会让人恐慌,买家不忍心告诉她:理论上,30%的豪宅项目都是提供给无房家庭的。
不止一个朋友跟我抱怨南京房价太高,没办法住。大部分都是90后,头发浓密,精神饱满。他们的脸上写着青春无敌,却有着不可磨灭的焦虑。买房,一个正在读95后的朋友说:“我真的太想买房了,没钱!”我再也买不起了!"
在千郎眼里,没有什么比“年轻”这个词更有价值。
“宁九条”优待人才,保护刚需者,却没有照顾到对南京楼市贡献最大的人。
不仅没有保障,还被限制离婚买房。和家里三兄弟一样,大哥建立了家族企业,父母教导:你是大哥要懂事,二哥只是看书,正是你需要房子的时候;我弟弟还年轻,需要更多的照顾。作为大哥,不跟他们赚,多给他们。
想想就觉得委屈:我活了这么多年,不容易。
事实并非如此。有需要“无房购房证”却无钱,有钱却无“无房购房证”才能增进相互羡慕。
很快,一些小聪明想出了一个结合两者优点的解决方案:分离-结-分离。
“你是在教我做事吗?”7月24日,新政发布的第二天,官方走出来告诉大家:不行。
改善破碎的梦想,羡慕年轻韭菜的资格每空,但你只能在四轮抽奖中要求更多的快乐。
我只需要偷偷哭泣。除了筷子,我还有在城里买房的执念,但是我没钱。
年轻人买房的困难
受困于金钱,受困于选择
需要买房的人大多是90后和95后。他们总是被媒体拿来大惊小怪,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写进文章,换取10W+的爆款。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现90后已经被媒体写成了“死人”。
这样一群人,有着韭菜最鲜嫩的年纪,却苦于资金不足,不得不尝试把自己的一点积蓄买成基金和股票,成为另一个市场的收割对象,“跌跌不休”!
当社会逐渐刮起像“丘福”一样扭曲的“梅府”风时,90年后的他别无选择,只能自嘲:“有钱的年轻人叫后浪,没钱的叫群居动物。”
一个两岁的“95岁”只需要对买家说一句:“我和男朋友的总预算是160万,首付50万已经很难了,工作两年也没存下什么钱。我们看了一年多的房子,看了新房和二手房,发现在南京根本买不到想要的房子。二手房要么不好,要么环境太差,新房太远,交通不方便,配套不成熟。”
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刚需的情况。不到200万的预算无非是两条路。一种是在城市边缘买新房,等待有利的规划到来,期待自己买的板块能尽快连接地铁,铺上商业。另一种是选择主城的老小,享受交通便利,人间烟火多,环境没那么美。
然而,今年的年轻人什么都想要。既要享受主城丰富的商业和便捷的交通,又要优越的环境和较低的新房价格。总的来说,我想从“边界”的价格入手,保持“沃土”的态度。
用什么?如果这些福利都被90后占据,对90后、80后岂不是不公平?
事实上,“城市边缘区”的定义在每个时代都是不同的。
在如今如火如荼的河西南,2015年也经历了“挖掘机拦路、拦截乘客”的野蛮生长时代。当时还是2.5万的刚需款;今年房价突然嚣张起来的燕子矶,2015年还是无人问津的“毒地”,房价只卖了150-170万/m ^ 2;更远的2003年,万科金家所在的莫愁湖也被视为城市边缘,房价只有5200元/平方米...
从长远来看,禄口、江宁滨江、龙潭虽然是城市的边缘地带,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半径的扩大,它们未必会成为主城的一部分。
用网络流行语来说,“我承认我有赌博成分”。
其实只需要选择主城区是老是小,还是郊区是新是大,这在增值方面是差不多的。除非有重大规划、拆迁、地铁修复等。但是,从交通便利性来说,你觉得买房更合适。
刚买房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和上班!在郊区买房,在主城工作。每天两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会逐渐消磨掉你对新房的热情。
结论: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努力工作挣钱比什么都好。这个时候,是时候增值了。广为流传的著名名言是这样的:“命运赐予的所有礼物,在黑暗中早已赢得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