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徐公子,创业不迷路。
张邦鑫
这似乎是当时走出来的教育行业企业家的共同特点。
余在英语教学中开创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李永新,一个公共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公考科目上是无人能及的。即使是现在,他的公开课仍然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学生。
如果张邦鑫就此打住,导师只会是他的短期身份。将来,他可能会从事生命科学工作,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或许他会成为一名年薪百万的网络教师,享受网络教育的红利,成为很多家长口耳相传的名师。
但命运的魔力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
当杜洋的父亲给张邦鑫介绍了20多个孩子,并愿意帮他联系礼堂集中上课时,张邦鑫抓住了这个机会。
2003年非典来袭,张邦鑫不得不关闭新改进的辅导班,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
有传言说,张邦鑫三天读完一本编程书,七天开始写代码,不到一个月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
他一直对互联网感兴趣。非典期间,他建立了一个“奥林匹克网络”,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
这些从网上来的人,在非典之后,去了线下,成了辅导班的学生。
学生越来越多,张邦鑫一个人。他北大的同学曹云东也想做这个生意。他们一拍即合,凑了10万元,于2003年8月注册了一家公司。
这是学习和思考的前身。
令人惊讶的是,在2006年之前,学习和思考没有名字。
很多人认为学习和思考来自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巧合。
联合创始人刘亚超有一天送给他一本《学会改变命运》。张邦鑫脱口而出“思考造就未来”,于是决定将公司命名为“学会思考”,并加上了“和”字,以使听起来不那么别扭。
当然,后来的“好未来”也来自这里。
当时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我住在北航南门尹稚楼不到20平米的办公室里,里面陈列着350元买来被其他公司淘汰的家具: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破了洞的沙发,一个没有密码的铁皮密码柜。
学习和思考的故事从这个地方开始。
2
倔强的张邦鑫
在线教育普及之前,教育被认为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其中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与负责招生的机构有着天然的对立统一。
在过度依赖名师的早期,名师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一个机构的品牌影响力。所以,老师的离职对组织是致命的打击。
巨人教育在当时蓬勃发展,教学点几乎覆盖了北京所有的学校,最后被收购,这与两位名师集体离职有很大关系;新东方在业内被称为“黄埔军校”,是以其继续留洋经商的名师命名的;东澳在CPA圈的异军突起,也是因为三位语文名师的切换。
学习和思考也不例外。
2004年,在张邦鑫还没来得及为学生突破1000分而高兴的时候,两位最受欢迎的老师一口气带走了200多名最优秀的学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24岁的张邦鑫一个个告诉老师们,不仅要告诉大家现在的情况,还要做一个测试。
正是这一事件,促使学者们重视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成立了教师部来培训教师。
幸运的是,有了这样的远见,2007年夏天,同行挖走了5位学习和思考的核心老师,新老师可以很快弥补。
这样的事情,即使经过学习和思考,也没有幸免。
2015年10月,学思思在上海扩张版图时,当地一家教育机构挖走了100多名教师,带走了1万多名学生。
一方面,教师集体离职,使得学习和思维成长;另一方面,又让张邦鑫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组织如何避免?
如果他当时选择了和竞争对手一样的方法,赚了很多钱,雇了很多老师,虽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可能就没有现在广为人知的标准化教研了。
或许是知道其中的痛苦,过去张邦鑫亲自采访老师的时候,他会说:“如果你是来学习思考的,就不要带一个学生过来,也不要告诉别人你在这里。”
这似乎是张邦鑫执拗的一个缩影。
据说,在学习和思考的规模还很小的时候,余就开始思考习得问题。
如果当时张邦信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好未来。
张邦鑫的执拗也体现在他对网课的态度上。
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他经常花时间在网吧聊天、参加论坛、玩游戏。现实生活中,他性格内向,但网络世界是他的家。
互联网教育真正崛起是在2013年,张邦鑫翻盘网站的时间比凌晨早了十年。只是前三年没有网络编辑和技术人员,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这个集奥数网、中考网、高考网、作文网于一体的电子学位论坛,2014年更名为家长帮,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家长社区。
成立的前十年,每年都在亏损,有时候一年几千万美元,但这是学习和思考互联网教育的起点。
学而思网校成立12年了。早期一直是高投入、大亏损。前后更换了6位总经理,从刻制CD到录播,再到“直播+辅导”双师模式,一直在迭代,从未停止。
三
“被动”战场
2020财年第一季度,好未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打破了9年前上市以来的连续盈利纪录。
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线上和其他业务营销费用的增加。
从资本方来看,教育不够性感,不够流畅,不够灵活,不值得投资。
直到互联网与教育结合,投资者才看到了这块馅饼。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大风过境,资本就像打开闸门的水,在时尚的时候冲进蓝海市场。
然后,就是无休止的战斗。
这是人力物力的竞争,也是决心的斗争,看谁更有钱,谁更舍得花钱。
传统线下教育的美好未来似乎有点不知所措。
在张邦信身处一线的时代,教育机构招生靠的是过硬的教学质量,他接收的第一批20多名学生靠的是口碑。
在早期的好未来,招生成本几乎为零。
或许这种想法让张邦鑫不愿意在广告和营销上花钱。
传闻他曾经在“几千万广告投入”上花了太多钱,撤了学而思学校地铁广告负责人。
但时代明显变了,在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视品牌的阵地。
面对现实,张邦鑫也不得不在激进广告上妥协。更何况美好的未来还被狼包围着。
老师正在练习功课
不同于“新东方,好未来,巨人”最初的风格,即先做口碑,再做规模,稳步前进,在线教育机构靠烧钱堆砌,更倾向于先做品牌,先引流,先圈地,再转型,所以成长速度特别快。
猿辅导、作业帮、一对一、有道精品课、腾讯企鹅辅导、VIPKID……...线上机构一个接一个的成长,融资也一轮接一轮。
这些后起之秀特别舍得花钱。
据统计,2019年头部几家在线教育机构的广告达到30-40亿元。据第三方估算,仅7、8月份排名前十的在线教育机构的广告量就可能超过100亿元。
面对这种情况,好的未来不得不以利润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以免被俘虏。
正如一位拥有美好未来的高管所说,价格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是不可持续的,但市场进入那个阶段就应该这么做。
这种变化从财务报告中也能看出来,未来的营销费用还会持续上涨。
2020财年各财季营销费用分别为10.72亿元、18.66亿元、13.42亿元、17.04亿元,而全财年销售净利润率为-3.9%。
在那个网课录播的时代,张邦鑫和他最初的员工都很苦恼,因为网课的价格比网课低几百块钱。
如今,9.9元体验班和49元体验班几乎已经成为行业标配。
有人问,难道我们以后不能以优秀的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去战斗吗?
就像茅台要在央视打广告,奢侈品店要在高端商场开店一样,不是做不到,不是口碑不够,而是要打。
2020年疫情来袭,在线教育本来要3-5年才能达到规模,因为这次突发事件出乎意料的加速。
这让教育从业者明白,即使疫情过后,线上也不能随便抛弃,也不必把重心放在线上,但一定要有这个业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在线教育企业的春天都要来了。
疫情带来的流量激增最终会退潮,可能会大幅下降5-10倍。自然,有些机构会被分成股份。
从未来最新的财务报告来看,显然是受益者。其一季度营收为64.94亿元,同比增长35.23%;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605.39%。2020财年,公司净利润为负,亏损7.72亿元。
疫情不仅教育了教培机构,也教育了家长和孩子,让他们更好地分辨什么样的课程适合自己。
同样的价格,教学内容、师资、口碑高的大型机构自然会脱颖而出。
已经拥有线上基因的新东方、好未来,在疫情的催化下,加快了线上教育的布局,更能经得起考验。
但是,如何将其他机构的流量转化为自己的忠实流量,提高续费率,从而降低营销成本,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日益低调的张邦鑫需要面对的问题。
十八年前,张邦鑫接过第一个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17年前,他和北大学生住在一间20平米的办公室里开辅导班。他既是老板又是老师;现在,前途大好的办公空间已经扩展到了几层,他拥有4万多名员工和数百万学生。
故事的开头很正常。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开始为养家糊口而奋斗。
他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坚持了下来。
参考文献:《学习与思考的故事》,陈
本文转载自佟华雨《城市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