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征文 “红色故事” 征文|珍藏的历史记忆 宝贵的精神财富|作者:杜京朝

栏目:生活 2021-11-30 21:07:48
分享到:

杜林峰

纸灰飞成白蝴蝶,泪成红杜鹃花。父亲离开我们后的每一个清明节,我都会忍不住拿出父亲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相册,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我记得我们的妹妹小时候,她围着父亲的膝盖转圈,听他讲他的战友。篝火的过去和枪林弹雨...

我的父亲杜林峰,原名杜荣和,是河南省济源市坡头乡杜念庄人。父亲1941年参加革命后,在部队里打了一辈子仗,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他老人家常说:我身边那么多战友都死了。我是其中的幸存者。我真的很想他们!这本相册里装满了他和战友们的历史宝藏,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照片。毕竟当年在偏远的太行山行军打仗,拍照的机会太难得了。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父亲经常看着相册陷入沉思。照片中的每个战友都有一段难忘的感人故事。

从1946年11月24日第一张父亲的照片拍摄至今,已经75年了。左边持枪的人是我父亲,另一个是他的战友李光华。李光华也是济源坡头乡人。他比他父亲小两岁。小时候,他经常帮助家人一起放牛、割草、玩耍。李光华于1943年1月参加了八路军。参军后和父亲一样在太岳军区第八纵队。他的父亲再次当选为72团1营的指导员,李光华再次当选为72团9团的排长。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的部队在河南平反,这一时期没有战争。那天,父亲和李光华路过济源县的一个小照相馆。因为他们从未拍过照片,他们出于好奇走进了照相馆。照相馆的老板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于是他们没有修改就留下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我父亲南征北战直到抗美援朝的朝鲜战争。照片虽然是黄色的,但是保存的还是很好,不容易。我父亲回忆说,这是李光华在世界上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1947年10月,拍下这张照片的第二年,我父亲的第72团参加了解放山西运城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李光华叔叔英勇就义!他去世的时候才21岁,真的让人心碎!

关于解放运城的战斗,父亲在回忆录中有详细描述。1947年4月,父亲的军队在山西省西南部闻喜县马头村整编。部队改编为太岳军区第八纵队,父亲是72团一营二连指导员。由地方军改编为正规军,虽然武器装备有所加强,但从以打游击战为主向以打歼灭战、硬仗为主的转变,不仅需要部队作战方式的重大调整,而且残酷性和艰巨性也要大得多。同年10月,父亲的军队接受了攻打运城的任务。当时运城驻扎着蒋介石自己的胡宗南的三个团的正规军,都是精良的美式装备,外加三个伪保和兵团。运城四面都是城墙,城楼上有密密麻麻的碉堡,配有数百门轻重机枪和数百门大大小小的火炮;城墙外,有护城河和铁丝网保护城市。护城河宽两米,深四米。装甲车继续在城市巡逻。城防真的是一道严密的屏障。不仅如此,胡宗南还命令城外方圆三里之内的老百姓不要种庄稼,砍树,夷平坟墓,并在运城周围开辟了一片空地,使攻城更加困难。我军指战员一开始或多或少都低估了攻城的难度,连续攻城十几天都没能把他们拿下,尤其是最后一次进攻,一班从北门爬上城墙,但后续二班由于跟进时梯子断了,没能及时跟上,导致上一班士兵全部死亡,失去了攻城的机会。

在这场战斗中,排长李光华英勇牺牲,我父亲也被敌人炮弹的弹片击中头部,受了重伤。在攻打运城战役的第一阶段,我军伤亡惨重,于是部队撤退,开始休整,并对战斗做了总结。在此期间,军队开展了人人都是诸葛亮的活动,动员大家建言献策,为第二波攻打运城做准备。

1947年12月,第二次攻打运城战役打响,父亲从医院跑回部队参战。连里的同志看到指导员回来,高兴得跳啊跳。我父亲从未忘记当时的情景。他曾感慨地说:这种战友情谊,历经血与火的考验,纯洁真挚,太难得了!

在第二次攻打运城的战斗中,我军真正做到了毛主席所说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指挥部把部队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在城墙根部悄悄挖洞;一部分埋伏在关键地方,挡住敌人来援;部分部队佯攻以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部队的进攻。我父亲的营负责佯攻。士兵们面向城墙北门,抵抗敌人的火力封锁,大张旗鼓地在空地上挖战壕。每天挖300-400米,让敌人摸不着头脑,吸引了敌人大部分兵力。同时,我军吕梁独立旅负责阻击从Xi安调来的国民党援军,并在平陆县渡口将其击退;我军第二纵队打退了国民党从临汾太原调来的援军,牢牢控制了运城东南西北四门,巩固了我军的进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南的部队从守城变成了突围。他们利用夜色对我阵地进行了三次、五次反击,均被我军牢牢封锁。我军负责坚守阵地,用手榴弹击退敌人数十次反击。第72团第2连的士兵在一个晚上投掷了7000-8000枚手榴弹。当时几乎所有人的胳膊都肿了,战斗英雄魏扔的手榴弹,光是拉弦就有好几斤重!

就这样,第二次攻打运城的战斗又持续了一个月。1947年12月底,我军终于攻克运城,全歼胡宗南三个团和国民党地方部队一万余人,缴获大量美军装备。

运城的解放意义重大,不仅震惊了临汾之敌,孤立了太原之敌,而且切断了Xi安的国民党军队与太原阎锡山军队的联系。之后,我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接连取得胜利。

在父亲的相册里,还有一张拍摄于1948年3月11日的照片,是父亲和战友王绍良的合影。关于这张照片,父亲在回忆中是这样描述的:运城战役后,1948年元旦,临近春节,部队休息。甚至在农历正月十五的深夜12点,我突然接到营部通知,要求部队立即出发。于是,士兵们急行军,两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及时赶到榆次、太谷、介休,迎头截住了阎锡山南下的部队,粉碎了他们支援临汾的计划。

战斗结束后,上级从第二、第八纵队抽调有战斗经验的连级干部到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学习。当时连指导员的父亲和连长王绍良都入选了,父亲非常高兴。1948年3月初,父亲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日夜在一起生活的战友,告别了老部队的72团、1营、2连,和其他去读书的战友一起开始背包旅行,从山西省洪洞县出发,沿途经过浮山、丽水、阳城、晋城等县。每个人都感到很累。在淳安县休息三天后,他们有了这张父亲和连长王绍良的合影。之后,他们的父亲继续赶路,途经雁门关、娘子关、武安县、歙县,终于在3月底到达位于河北省永年县的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活。两个月后,1948年夏天,石家庄解放了。晋冀鲁豫军政大学与晋察冀军区干校合并组建华北军政大学,叶剑英任校长,朱任政委,萧克任教育总长。校园位于石家庄西军营。

父亲、连长王绍良是华北军政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学习刻苦,紧张。我父亲学习非常努力,星期天不去城里玩。当他毕业时,他的大多数同学被分配到四个野战部队。父亲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留校,担任中队指导员;连长王绍良毕业后被分配到野战军。因为战争频繁,我逐渐和父亲失去了联系,所以这张照片成为了父亲珍贵的纪念品。

1950年9月,他的父亲、军校战友胡文晟被叫到北京。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苏抵达北京后第三天上午8时,在会上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第二师。爸爸,他们那天晚上7点乘火车去沈阳了。只是没想到他们会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与美国鬼子作战。

在血腥残酷的战争年代,大部分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都没有机会拍照,即使有照片,也很少有保存完好的。所以,父亲非常珍惜他们,因为这承载了父亲对战友的思念,也见证了他们深厚的友谊。

除此之外,父亲的相册里还有很多1948年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战友们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中的主角有的已经在战争中牺牲了,有的已经老了,有的已经死了。如果他们的家人想收集他们的信息,可以在这里补充。比如李光华叔叔,他的家人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他唯一的照片,可以为祖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我父亲想看到的。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和战斗的一生。抗战初期加入连抗日自卫军,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路军,笃信跟党,戎马一生不惧风险。他本人就是千千万人革命先辈光辉形象的缩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这一影响深远的日子里,读一读父亲的回忆录,重温老照片,是对父亲和战友最好的纪念!是对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烈士们最好的纪念!

感谢父亲给我们留下了这笔宝贵的财富。她将激励我们的子孙后代继承红色基因,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

关于作者:杜景超,河南济源人,江苏省气象局退休干部。

监制:孔繁儒李四海

审计: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