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封建时期,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兴盛状态,然后逐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每个朝代在灭亡之前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明朝建立于公元1368年,完全结束于公元1644年。有十六位皇帝统治了中国276年。作为社会底层,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官员腐败,人民生活贫困。因此,成为皇帝后,他改革国家,更加关注人民的利益。在定下税制后,他甚至要求后人“永不开班”。然而到了明末,他们开始疯狂收税。其实,从明朝士兵的组织来源和军费构成,就可以了解崇祯皇帝的难处。
明代的低税收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税制继承了唐宋。唐朝时,官员将地租、役税改为两部税法,即根据田里的粮食收成,每年只征收两次税。明朝刚建立后,前期一年只收两次税。夏天到了,小麦在地里成熟的时候收一次税,到了秋天水稻成熟的时候再收一次税。因为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大多数人都有土地种植,但也有一些例外。如果家里没有土地,那么其他物品也会被收集。例如,织工将收取布料作为税收,如果他们正在采矿,他们将收取矿物。
万历时期,张实行了一种新的税收政策,每年只征收一次税,并将征收的各种粮食调整为货币,使税收征收更简单,地方官员更容易摊派,更好地查账。
与其他朝代相比,明朝的税收很轻。明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商人,商业税收最初是三十分之一。后来皇帝与朝中大臣商议后,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在万历时期将其减半。
对于当时的商人来说,每年向朝廷缴纳的税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洪武时期,农业税约为3~4桶。后来这个税也降低了,每亩只交一桶米。官田大概是1~3桶。减税对人民来说是好事,但对国家来说就没那么乐观了。
百姓交的税太少了,但是政府每年的开支并没有减少,尤其是明朝后期,有战争的时候,士兵的开支就更大了。为了得到军费,连皇帝都要向官员求助,这也是后世同情崇祯的一点。为了保证国库收入,明末在原有税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附加税。万历时期,“三十税一”改为“十税一”。万历二十四年,皇帝还派宦官四处征收营业税和矿产税。
明末为什么会出现财政困难?
明朝在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发展非常突出。明朝后期,虽然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但也有来自周边辽国的侵扰。但是,历史上很多比明朝小很多的政权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长期军事行动,但是他们并没有灭国。甚至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明成祖就迁都,修建紫禁城,五次北伐蒙古,率领数十万大军征服越南。所以很多士兵在出行时只会花更多的钱,但整个国家并没有遭受重大损失。
一方面,明朝的税收普遍过低,尤其是建国后的200年,他的税收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逐年减少,尤其是营业税。
因此,明朝后期,虽然全国人口增加,但随着税收的减少,国库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明代士兵组织的来源发生了变化,费用大幅增加。
明初的驻军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全国差不多有120万军队,到了明朝成祖的时候,军队数量已经上升到了260万。古代生产力不发达,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草来供养这些士兵。当时骑兵每个月需要分发两石粮食,而普通士兵每个月需要一石。有了这么多的士兵,他们每个月都需要大量的食物,所以在那个时候,驻军的军事制度,也称为军户制度,出现了。在这种制度下,士兵的地位是固定的,父亲死了,儿子成功了,当兵成了家里的任务。明初,驻军的军事制度规定驻军中的所有官兵都要参军,这被称为军户,不受地方控制。
驻军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军事仓库。守军在守军附近设立守军,然后派30%的士兵守城,剩下的70%留在守军耕种粮地。当时国家刚刚安定下来,人口流失严重,到处都有大量土地闲置。这块土地给了士兵种植,政府还为他们提供农具来耕牛。
当时每个士兵开垦土地约50亩,三年后按每亩一桶粮的标准纳税。永乐年间,每亩地只付六石。当时,土地开垦的作用是巨大的。士兵在清地时付出的粮食,完全可以保证守城士兵所需的粮食和草,军队的报销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洪武二十一年,全国各兵站上缴税粮500多万万戈。永乐元年,军屯缴纳的赋税和粮食占全国农业税收的75%。可以说,当时的军库不仅对军队意义重大,而且对国家财政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驻军的军事制度改为征兵制度
驻军的军事制度有自己的优势,对国家帮助很大。然而,在正统的第二年,它不得不启动招聘系统。招聘制度有很多原因。第一,当时土地兼并严重。驻军士兵的土地被有钱的官员占领了。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用严刑峻法调查官员的腐败问题。严禁买卖官田,官吏严惩不敢动。到达宣德后,控制变得松散,不时发生占地事件。在正统的六年里,贵州20多个卫生院的荒地几乎都被有钱的官员霸占了。普通士兵几乎没有土地可耕。《明史》:“陕西有四千二百人,道统二年始举兵,民愿自效。”
另一个原因是士兵的逃跑。明朝初期,普通士兵在卫生院的待遇很低,但因为有地可种,至少可以保证日常生活。但是明朝中期以后,士兵的待遇又下降了。中士的妻子连饭都吃不饱,每天需要上山挖野菜。即使她生气了,普通中士也无处抱怨。再加上各级上官的敲诈勒索,军团士兵的负担更重了。
土地减少了,税收增加了,那些本应免除的仆人后来又被重新加到他们身上。在负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大量士兵逃亡。军队短缺严重,卫生中心系统逐渐瓦解。守军的军事制度被破坏后,军仓库的土地被官员占领。军械库的收入也进入了国库普通官员的家中。税收不够当兵空所以国家开始实行征兵制度。征兵制度是通过就业将年轻人招入军队。对于这些被招募的士兵,国家需要支付军费。随着征兵制的兴起,明末军费大增。首先,在招募士兵的时候,你需要大量的白银。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兵损过半,军队缺空,不得不开始招兵买马。据说成化八年招募士兵需要“三匹银马,两匹布马,每月一石”,招募士兵的军费还在逐年增加。嘉靖二十九年,九边地区招兵买马,钱高达59万。
除了招募士兵所需要的白银,这些被招募的士兵所支付的工资也比健康研究所的士兵所支付的工资要高得多。在南方招募士兵每天至少需要3美分。是驻军士兵的2~3倍。这些新兵的工资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新兵越多,国库的支出就越多。当健康中心系统被摧毁时。军费也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非常大的支出。
特别是随着征兵制度的广泛推广,军费也逐年增加。正统六年,只需1.22万元,到弘治郑德时,军费已升至43.2万元。明末嘉靖十八年,军费增加到280多万。在过去的几年里,军费开支大大增加了。
仅军费就消耗了国库的全部税收。万历二十八年工商部官员尚书帝说,国家每年的税收只有400万,但是军费已经达到了450万,即使把税收全部用于军费,也有巨大的缺口。因此,在崇祯时期,当原始税收无法提高时,皇帝只能派出更多的军队。“三增税”的出台虽然提高了国库收入,但仍不能保证军费开支。财政枯竭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明书》:“国家财政收入只有400万,走出去450万就很神奇了。没有什么可以住的,据说是飘进来的。”
结论: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从军事角度来看,当时有大量实力强大的士兵。明朝初期的几位皇帝也很有能力,能够控制朝鲜的官员。军需库制度的实施,使明初的军费完全自给自足,甚至过剩。国家财政根本不需要考虑军费,全国有更多的钱发展。
正统末期,边疆多灾多难,军费逐渐增加。此外,皇帝的平庸逐渐放松了对官员的控制,官员占据了军校的土地,大大减少了军校的收入,切断了军饷的来源。此时,军费只能依靠国家财政。特别是征兵制度的实施,使得军费逐年增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了保证国家运转,明朝最后一次疯狂收税可以追溯。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详解》《谈明十六帝》《明史那些事》《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