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以曹锟、吴为首的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段直接交战。战争于7月14日正式开始,仅仅五天就结束了。最终,直系军阀成功夺得北京政权,段被迫下台。
说起来,直系和皖系的势力差别并不大。即使安徽战败,也绝不会被一扫而空。那么,这场实力相当的战争在短短五天内结束的原因是什么呢?
袁世凯死后,李继任中华民国总统。但尴尬的是,李作为一个领导,手中没有权利。实际上,北洋政府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冯、、段等军阀手中。
复辟结束后,段任丞相、陆军总长,冯任代总统。北洋体系逐渐分为两大派系:直系和皖系。冯主张“和平统一”,段主张“武力统一”。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两派的分歧越来越大。
客观来说,军阀之间有冲突是很正常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历史上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百年的杀戮。只是随着玉龙太后发布的退位诏书,它才突然出现在民国。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军阀,必然想有大作为。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谁带头做“第一人”,无疑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袁世凯死后,段的野心昭然若揭,使得北洋政府时期的冯难以服众。直系和皖系的战争迫在眉睫。
然而,1919年,冯突然去世,曹锟成为直系军阀的新领袖。双方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是,段却不愿意阻止。
为了达到武力统一的目的,段向日本人借钱组建“战争军”对德宣战,以东北的铁路和矿产资源为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演部队”改名为边防军,共有三个师。后来,段麾下大将徐树铮以收复外蒙古为由,组建了一支四个旅的西北军。
对于从未带过兵的段,这两支军队都是他自己的部队。
段组建军队的行为很快激怒了曹锟。为了出名,以曹锟为首的直系开始统计段在中国的罪行。1920年7月12日,皖中战争前夕,吴宣称“海破,原祸溯,节荣寿”。他指责段在巴黎和会上背叛国家,私自向日本借取大量外债,并痛斥段先后推翻袁世凯、李、冯,是彻头彻尾的汉奸。
虽然段在他的“三个共和国”的基础上迅速反击,曹锟,吴等人联络复辟。然而,就舆论而言,段仍然处于劣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段背后有一个日本人的身影,这是大众无法容忍的。
七月十四日,吴出其不意,宛军东西两路迅速崩溃。段不得不向徐世昌总统请求停战命令。
除了舆论的影响,段的失败还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段虽然名义上掌管安徽的大量军队,但安徽军阀拒绝接受他。在直军的猛烈进攻下,安徽省很多部队在战斗前就撤兵了,甚至有人叛变。尽管有自己的军队,但边防战士只有几万人,几乎都是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士兵。与常年征伐的吴部队相比,边防军简直就是一群空装备先进的新兵。
其次,战前皖军布局不当,战局部署过于随意,内部矛盾重重。这些现象都导致了皖系军队的不良表现。
以皖军东西路指挥为例。东路将军徐树铮,平时树敌太多,朋友很少。原来,在他的指挥下,东路前期的万军打得还算不错。但随着形势开始不利,东路万军始终缺乏友军支援,使得徐树铮掉头直接撤退,东路万军也遭到了很大的挫败。西路司令曲同峰一直与徐树铮不和。在战斗中,他莫名其妙地被直军包围并被活捉。西路万军迅速崩溃。
第三,奉系军阀张的位置也导致了皖军的溃败。早在1920年4月,两部就结成了反同盟,但段始终认为张是中立的。战争开始后,奉系部队南下浑水摸鱼。皖军遭受双重打击,自然要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