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恨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大脑科学家发现,爱和恨会刺激大脑的同一个区域,也就是大脑同一区域的不同表情。俗话说,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不仅如此,很多对立的情绪其实可能有着相同的根源,相同的起源。比如痛苦和快乐,女人高潮时脸上的表情是不是很痛苦?但众所周知,这是非常愉快的。从大脑皮层的生理反应来看,疼痛和快感是一回事。
所以,去过的人都知道,真正放下一个人,不是恨他,而是现在看到他也无所谓,没有感觉。这就是遗忘。
知道痛苦和快乐,爱和恨是一回事又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调整情绪。
恐惧是我们都会遇到的情绪。我们经常被灌输这样的应对策略:不要害怕,不要害羞,不要紧张,不要胆怯……然后呢?没用的!当你演讲的时候,我告诉你“不要紧张”,你真的不紧张吗?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相反,我们会更加害怕、紧张和害羞,因为这些“欢呼声”已经进入你的意识,来到你的脑海,它们作用于你的大脑皮层,而恐惧和它们是一体两面的,所以你会更加害怕。
打鸡血没用。你越害怕某件事,它就越会发生。这就是墨菲定理。相信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出门不要堵车,哦,还会堵车好几个小时;我必须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不能落后。哦,结果一团糟;这次约会不能犯低级错误。结果,整个过程以不和谐告终。
《道德经》云:“道德厚于清白,毒虫不刺,猛兽不退,飞鸟不战,骨骼弱,肌肉软,握持有力……”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但是老虎、毒虫、猛禽都不怕,因为恐惧是后天习得的。
我们只是一张白纸,头脑中没有“鬼”、“危险”、“跌跌撞撞”的概念,但成年人有。大人会不断提醒孩子:跑慢点,不要摔倒,小心狗咬你,爬这么高也不要摔倒...成年人根据自己的经历警告孩子,在他们的头脑中种下恐惧的种子。结果,孩子们非但没有变得更勇敢,反而每天都提心吊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恐惧呢?既然恐惧是后天习得的,我们就能根除它。
第一,摆脱负面暗示。不要再对自己说“不要害怕”、“不要紧张”、“不要害羞”等负面的话,也不要让这些话进入自己的意识,因为这些话和害怕是一回事。
第二,不要把面对恐惧当成挑战,它只是一个机会。如果你把考试和面试当成挑战,实际上是在和自己竞争,把自己当成敌人,那么你就不舒服;如果是机会,OK,人生充满了机会,错过了也没关系。
第三,成绩的积累。成功是成功之母,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成就感可以带来掌控感。我们一直经历的是成功。恐惧是什么?你心里没有恐惧这种东西。我一直都有成就感,怎么会不自信呢?当然,生活中十有八九有不开心的事情,这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爱与恨、痛苦与快乐、恐惧与自信,这些对立的情绪都是道家“有为”的结果。如何摆脱情绪困扰?不作为。不要胡来,不要总想着恨别人,报复别人,不要总想着让自己开心,不要假装自信勇敢。
但要遵循自然之路,保持自己的本性。理学越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结果就是士大夫生活在骄奢淫逸之中;你越喊不要腐败,你越喊扫黄打非,结果呢...
《庄子·盛达》中记载了击昏的故事。纪举斗鸡为王。10日,他问:“鸡死了吗?”他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会傲慢自大。”到了第十天,他又问:“如果没有,还是要看现场。”到了第十天,他又问:“如果你没有,你还是看着它生气。”10日,他又问:“有多长时间?”虽然小鸡有一首歌,但它没有变。它看起来像一只木鸡,它的道德是完美的。如果另一只鸡不敢回答,它会去
谁能说贤惠的木鸡是胆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