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昀 高晓昀:奋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栏目:生活 2021-09-20 16:05:40
分享到: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省会”精神,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城镇品质,切实形成以县城为主体、中心镇为补充、组团联动、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实现“聚生活、聚财富”的总体目标。5月13日下午,泉州新型城镇化大会在都匀召开。县主要领导谈了如何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思路、目标和措施。通过相互学习,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路径,细化了工作措施,确保了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科学有序推进,促进了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长顺县委书记高晓彤的交流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就如何做好长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长顺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县坚持把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围绕“山水园林盆景城”目标,坚持统筹城乡、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原则,构建了以县为龙头、广顺为重点、乡镇为骨干、中心村为支点的三级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一体推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37.6%提高到48.3%,提高10.7个百分点。

一是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县城: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扩大老城区和新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县城由原来的“有县无市”,形成了老城区、城南新区、渭源区的集群发展格局,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7.09平方公里扩大到10.03平方公里。广顺:以全省示范小城镇建设为契机,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产城融合提升,打造贵阳一体化桥头堡初见成效,建成区面积从2015年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同时,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岱华、posh、白云山、固阳等特色小镇。

二是城镇聚集能力明显提升。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将所有中学集中在县城和广顺,吸纳县外中小学生1.07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搬迁群众安置在县城和广顺,支持“五个一”体系建设,吸纳农村人口1.6万人转移到县城。同时,《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城镇化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六点意见》等。制定下发,挖潜存量,扩大额度,促进了我县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在县城居住买房,聚集了部分城镇常住人口,增强了县城吸纳能力。全县城镇常住人口由2015年的10.3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3.78万人,县城增加约2万人至7.5万人,广顺增加1.4万人至3.6万人。

三是城市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小镇细管、小镇细管”,规范管理、有序整洁、清爽宜居,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形象,明显增强了长顺人的自信心。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第一,县城小。长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城位于一个狭窄的山谷中,其扩张局限在空之间。“蜗牛壳是道场”。二是驱动力不强。目前该县常住人口只有7.5万,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小县城。此外,外来人口数量少,人口流动性弱,直接导致县域吸纳能力和驱动力弱。三是城市经济不活跃。由于县城规模小、人口少,园区产业规模小,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此外,农民工比例大,城市不普及,消费能力弱,城市经济不活跃。第四,思维观念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由于长期受农业县传统观念的影响,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制约了城镇的发展,尤其是在聚集生活财富方面。

第二,确定长顺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当前,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强省”五年行动。在空之间的布局中,长顺位于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贵阳贵安为核心、修文-乌当-贵定-龙里-惠水-长顺-平坝-清镇-修文高速公路为支撑的城市经济圈,带动黔中城市群发展”。支持长顺等邻县深度融入“强省”行动。支持长顺等限制县向土地利用条件好的地方拓展。这些都为我县与贵阳市的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定位:长顺是贵阳城市经济圈的节点县镇,我们将从中找出长顺新型城镇化在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定位。

“十四五”期间,我县将以“一区四地”建设为发展定位。第一区:即打造省会郊区农业文化与居住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四地:即打造省会城市优质生态农业特产直供基地、省会城市市民休闲首选地、省会城市产业承接配套服务基地、省会城市郊区戏剧文化产业基地。聚焦定位,加快县域组团发展,县域拓展区域延伸至广顺,形成长寨、威远、广顺三大组团。长寨、威远围绕建成区重点填充空补充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进“山水园林盆景城”,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提升镇域品质、打造县城广顺组织代表团聚焦贵阳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承载能力,为贵阳产业承接配套服务,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成为贵阳产科融合新城其他小城镇的规模和人口原则上不会增加。

目标:到2025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力争达到60%。五年内,城镇人口增加3.22万人,其中长寨、威远组团增加1万余人,广顺开发区增加2万余人,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7万余人,广顺新增建成区3平方公里。

第三,全力以赴,聚集生命和财富

尽一切可能增加大城市和城镇的总人口。城市化的主体是人,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建设普通人需要的城市化。聚焦“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好”聚集人气。第一,充分挖掘存量。全面落实省内城镇落户“零门槛”政策,放开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政策,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原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同时,大力发展产业,千方百计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以有吸引力的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有序转化为城镇人口。二是充分扩大增量。加强和改善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引进优质民办教育、医疗机构和医疗保健产业,科学合理地将优质资源和要素分三批安排;进一步丰富旅居产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让县城城镇更宜居、宜业、便捷,让人更有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吸引外来人口留在家里、发展企业、旅游、养老。

千方百计发展城市经济。以县域-广顺发展区为重点,加强与贵安的联动协调发展,实现与贵安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项目、统一管理。一是申请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广顺开发区为贵安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全力推进广顺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申请,争取在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二是加强与贵安产业的协调发展。围绕贵安、贵阳经济开发区重点产业,做好产业承接、支撑、服务工作。目前,狠抓恒力集团、苏桂工业园,加快引进一批纺织上下游产业。加快新型建材产业协同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桂顺产业园,推动园区与城区深度融合,打造贵阳产业配套服务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省会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长远目标,大力发展“旅游+”模式,加快建设一批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研发、文化创造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地,重点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旅游、体育与旅游、健康与旅游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住宅产品,将贵阳市民第二居所打造为“5天城市之家”+“2天乡村之家”。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开发一批中高端改善型房地产,改善居住环境和品质。在县城和广顺培育一批特色商业综合体和消费商圈,吸引更多人在城镇聚集,繁荣城市经济。

千方百计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措施、务实的作风,集中力量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一是多措并举,做好“局部”文章。省政府明确把广顺作为县域发展区,广顺也是贵安新区产业协同发展区。建议帮助协调减少我县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给予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同时,在盘活现有城镇国有土地、低效工业用地、农村空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方面做足功课,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开发、旱改水等项目。,从而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占补平衡提供保障。二是多管齐下,做好“收钱”工作。积极争取省级新型城镇化基金支持。搭建平台,盘活现有资产,实施PPP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我县成立了谢利童生镇投资开发公司,推进城镇化重点项目实施,增强造血功能。继续围绕CDB等8家银行支持的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厂房、公共停车场、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等,筹备争取一批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招商专班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规划引导。放眼长顺之外的长顺,从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黔中城市群的大局出发,对长顺的发展建设进行思考和规划,以加快我县土地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促进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规划建设贵安二线。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杜绝规划建设两张皮的现象,保持恒力,久久为功,把蓝图做到底。

提高城镇质量。首先,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制定长顺县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年度任务等。,并确保新型城镇化的挂牌和项目推进。二是加快推进“三项改革”。有序深入推进城镇老旧社区、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三年内完成40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棚改存量,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完善城市路网、污水管网、天然气管道建设和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调整,同步推进县城中小学教师均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大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公共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

加强城市治理。积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形势,探索更加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市民素质提升、志愿服务等专项行动。,不断增强城市的吸附能力。加快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推进社区服务和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做好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智慧长效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推进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县域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县域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县域就业、创业、养老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农业“一个接一个”,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把新型城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领导。一是建立双组长领导责任机制和专班晋升工作机制,选优配强专班,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二是建立调度、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奖优罚劣,严肃追究责任。三是不断提高干部抓新型城镇化的能力,做到既懂规划、懂建设、懂管理,又懂资本运营,努力成为抓城镇化的行家里手,确保各项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