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随着“网抑云”的兴起,丧文化开始敲门砖,宣传自己是“哗众取宠”。引言的开头是一句又一句。简而言之:“如果你能假装,你就能哀悼。”
我认为哀悼是照亮某些角落的“白月光”,不是胡说八道,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到哀悼,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就是“生而为人,对不起。”
2
每当身边的人开始调侃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停下来,告诉他们不要取笑,但是我没有权利停下来,因为我的嘴长在别人的脸上,更不用说因为这个把它告上法庭,期待被判重刑。
“丧”带来的最常见的感受就是消极厌世,想离开的念头总是挂在嘴边。此外,无病呻吟、口无遮拦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过来,让原本对哀悼的认知就像被枪毙的散人越来越坚定,很多不好的定义也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没有人善待葬礼,所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洗白。
三
对我来说,“丧”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当我需要与世隔绝时,它是我最好的帮手。但当我想要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却成了我对面的拦路虎,咧着嘴闪着嗜血的眼神。
对我来说,“哀悼”是偶尔多云的“白月光”。我们相爱又互相残杀。
面对丧文化汹涌澎湃如滔滔江水的潮流,仿佛藏宝被公之于众。
“丧事”不需要群众普及。恶意污名化只会把这个浅显的词和相关疾病拖入水中,越拖越深,用刀子杀人伤害同样饱受折磨的无辜灵魂。只是一个“白月光”照亮了角落。
六
“我很遗憾出生。”不是来自太宰治的《世界失格》,而是来自日本诗人久太郎的《自杀信》。
太宰治是一位已故的文学巨匠,但他绝不是当今“哀悼”的“主角”。
白鸽发起了一场读者讨论。你如何看待“丧”文化?欢迎在下面留言!参与讨论
目标
魏莱说
相信每一个有故事的人,都会在深夜有情绪的涌动,加上一些音乐,会充满“哀悼”的能量。“丧”真的不好吗?我认为作者说的很对。“丧”是一把双刃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如果晚上偶尔“悼念”一下,发泄一下,第二天可以过得更好;当然,如果你的“哀悼”情绪没有停止,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长期“服丧”的精力会让你上瘾,无法自拔,看不清前方道路的方向,第二天浑浑噩噩度日。希望“哀”的能量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宣泄的出口,而不是长久的沉沦,这样的“哀”才是真正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