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设置为上将、中将、少将,其中将领也分为特级、一级、二级。我们不谈特殊年级。从成立之初到撤销,只有蒋介石一人,一级将领按规定只能同时有9人。今天我们来说说二年级的将军。
1949年以前,国民党军队中只有34人被授予官二级上将,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陈诚、魏。国民党落荒而逃到台湾省之前,对将领的奖励总是非常严格,没有泛滥。官衔由国民政府主席颁发,职衔由军事委员会主席颁发。1935年以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甚至军队的军官都可以被授予爵位。
所以军衔授予的规范比较高,比较混乱。经常看到有少将的秘书,也有中将的文员。国民政府虽然在1931年发布了官兵登记表,但当时的军衔授予并不集中在中央,所以标准比较混乱。为了整顿军阶,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1934年制定了《鲁海空《军官任命暂行条例》,规定只有在国家建设中有特殊功绩的中将才能授予上将军衔,从少尉到上将的任命必须经过国民政府。1935年,当时的军政大臣提议减少将领数量,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支持。此后,国民革命军各级军官的称号都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此后,国民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条例,其中也严格规定了军官的晋升年限。从少尉开始,就规定了从上尉到上校需要14年,即使战时可以减,也要9年,而少将3年,中将5年是规定的时间长度,而且战时也不会减。它必须经过规定的从船长到少将的实际服役,至少17年。
正是因为国民党的晋升非常严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军很多著名将领都是中将。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国军的师长、军长、兵团司令甚至军长都是中将。被称为黄埔军衔第一人的胡宗南,当时只是中将加中将。这位著名的西北王直到1955年才被授予二等上将军衔。因此,虽然很多照片显示胡宗南一直佩戴着二等上将军衔,但他的官衔始终是中将。
国民党的官阶一般在《国民政府公报》上公布。从1935年到1949年,报纸上只有141名将军,其中还包括追金、追授、加衔等。所以,当时想成为二等将军是非常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