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怒赞经济扩散,嘲讽财政赤字货币化之后,这次就让我说说残酷的问题。为什么做实业难?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定义一下所谓的行业。下面所说的产业,一般是指直接从事制造业,通过原材料、设备等物质力量和人的脑力、体力、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实际改造物质对象产业的产业。当然,严格区分工业和所谓的“虚拟工业”是非常困难的,但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我们通常对工业的印象一般都有这个特点:
通过制造有形商品来赚钱,商品的成本是稳定的。因此,软件不是问题。虽然开发期间的投入惊人,但开发成功后,几乎可以零边际成本复制,通过授权就能赚钱。
资产中必须有必要的生产设备,非常昂贵,通常需要定制,这类生产设备存在寿命损耗。再比如,这些生产设备比较特殊,也就是说如果停产,这些生产设备的产能只能由同行接管。这就排除了资产轻战略中的一些行业,比如品牌公司、设计公司等等。
需要同时购买原材料和使用人力,消耗了相当多的生产时间。这不包括一些服务行业和租赁行业。这也直接排除了采矿业。当然,也不包括餐饮行业,餐饮行业可以先炒好菜再炒香。
带着这些偏颇的印象,我们发现这些行业基本上都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与金融业、零售业等各类服务业相比,自身有哪些困难?
首先是管理难度。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通常需要很多人。这是因为制造业讲求规模效应和效率。只要有规模,人数就有限度。同样,只要有分工,就一定不会少人。而且,分工和规模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既然要分工和规模,就要花人力物力去协调整个生产过程。以一家瓷砖厂为例,它需要连续生产瓷砖,炉子不能突然启动或停止,所以原材料和燃料的物流要充足:比如要考虑储存问题和内部物料运输问题。在生产中,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转移和质量控制问题。关注产品发布和保护问题,然后关注产品检验和质量分级问题。为了遵守法律法规,我们还应该考虑节能环保领域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协调生产,保持生产有条不紊是需要很大精力的。
第二,大部分制造业都是重资产行业。如上文第2点所述,工业生产设备通常是定制的,价值高,专一性强,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生产经营能够持续,这些设备的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上,然后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回收成本。正因为如此,投资重资产行业的老板往往很难骑虎难下。这样一来,在资产弹性方面,重资产行业会比较弱,一旦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发生变化,重资产行业会非常被动。在融资方面,由于回报周期长,以及运营风险和技术替代风险的影响,很少能以更灵活的方式筹集到资金融资。短期融资方面,目前银行对企业的土地和建筑物感兴趣,对生产设备的抵押感兴趣的较少。正因为如此,制造业通常需要通过规模经济和高效的生产组织来实现低成本和高制造率,以提高回报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美国福特汽车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如何提高工厂和工人收入的故事。
第三,由于需要大量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和人工生产的产品,肯定需要相当长的生产时间。此外,仓库还需要储备一部分原材料或准备一个存放成品的地方,防止原材料暂时短缺,延误货物的交付,进一步延长了周转资金的周转周期。企业还需要制定好生产计划和产品价格计划,管理好产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原材料价格和产品利润的变化;还需要注意流动资金的流通过程是否中断。比如遇到突然直销或者原材料突然涨价,企业不得不向银行借流动资金,解决资金流通中断的问题。例如,企业在必要时必须对客户支付的账单进行贴现,以便及时分配劳动力和采购小批量材料。毕竟劳动是刚性支出。通常企业会拿很多批次的贷款,所以需要非常注重营运资金的管理,除了周期中断的问题,还需要控制同样刚性的利息支出。
经过整个过程,其实做生意真的很累。看看炒房者,玩金融的人其实是发财了。你说老板心理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