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鹏 对话“诗词与大数据的跨界研究者”王兆鹏:李白是湖北女婿 为宣传湖北不遗余力

栏目:民生 2021-09-25 22:12:45
分享到: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通讯员刘虹李希

字符文件:

王兆鹏,博士,历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优秀学者、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数字人文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词研究会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前几年,学者王兆鹏通过跨界研究唐宋诗词和统计,出版了《唐诗排行榜》、《宋词排行榜》、《唐宋文学编年史图》,轰动一时。

如何面对唐宋诗词排行榜带来的争议?为什么要做唐宋文学年代图?李白、杜甫、苏轼等大诗人一生都在哪里?如何用唐宋文学编年图设计开发个性化的旅游线路?9月26日,王兆鹏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论坛,带来“唐宋文学版图中的诗歌之谜与文学旅行之路”讲座。讲座开始前,他接受了楚天都市报记者的采访。

苏轼在湖北留下的诗词最多,李白在湖北生活的时间最长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统计,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中,在湖北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是谁?你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我保存了一张唐宋文学的年代图,上载了200多位诗人。据200多位诗人的统计,苏轼是湖北写诗最多的人。其实在统计之前,我闭上眼睛以为苏轼最有可能。因为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待了五年,创作特别旺盛。虽然因为文字狱被贬,虽然弟弟朋友劝他不要写诗,但出狱后“写得像个神”。在黄州,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光是诗歌就有474首,散文就有808篇。降职,对于诗人的创作,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所谓诗人是不幸的,诗人是幸运的,这是真理。

第二,是谁?我猜。但没想到是黄庭坚!黄庭坚实际上在湖北呆了一小段时间。晚年被贬四川后,得到宽恕后又回来了。第一站是鄂州和武昌。没想到他写了206首歌。

第三名是李白,在湖北写了109首歌。其中他把黄鹤楼写为最风光的景点,在黄鹤楼写了11首诗,好像是有意为我们黄鹤楼做广告。崔豪的《黄鹤楼》如果没有李白那句不断宣传崔豪的“看不到眼前的风景,崔豪的诗就在上面”,是不可能如此出名的。

这个统计数据充分说明,诗在远方,诗在路上。在湖北写诗的大多是外国人。

记者:在湖北生活时间最长的诗人是谁?

王兆鹏:第一个是孟浩然,第二个是皮日休,都是襄阳人。皮日休早年在家乡生活了30多年。活得久的都是本地人。

如果说外国人在湖北长期生活,李白是首屈一指的。李白在湖北生活了17年。嫁给了安陆一位退休宰相的孙女。所以,李白虽然是四川人,却是湖北女婿。

李白不遗余力地宣传湖北。除了黄鹤楼,鹦鹉岛在古代也很有名,这也和李白写了一首歌《鹦鹉岛》有关。“鹦鹉到过乌江,鹦鹉的名字也是从江上洲传下来的。鹦鹉向西飞去,回到了长山,在鹦鹉岛上花香四溢。春风和暖云卷起兰花的香味,桃花落入河中形成层层锦浪。这个时候,外来人口非常抢眼,常州知道是谁。”李白通过描写鹦鹉岛,哀悼过去和现在,哀叹米衡最终被杀,这也是对他晚年才华不合时宜的反思。

古诗的传播也需要借助“好故事”来传播

记者:从《唐诗名录》《宋词名录》到《唐宋文学图谱》,研究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人文资料。起初,唐诗宋词的名单引起了争议。你认为评论家知道你的研究方法吗?唐诗宋词图问世后,基本受到好评。为什么觉得前者被批评的多,后者被表扬的多?

王兆鹏:《唐诗宋词目录》出得太早了。如果是五年多以后,大数据的概念深入人心之后,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批评了。唐诗宋词图可以直接在网上使用。那些批评我《唐诗宋词榜》《宋词榜》的人,基本都没有看过我的书,只是根据媒体公布的一个排名结果来批评。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做排行榜,怎么做。其中最典型的批评是“王兆鹏是湖北人,所以崔豪的《黄鹤楼》在唐诗中排名第一,湖北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宋词中排名第一”。其实不是我想排名第一,而是统计数据客观呈现的结果。结果出来后,我自己也很惊讶,为什么不是李白和杜甫的诗。

谁先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追寻这些诗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被广泛流传的原因,从而为我们今天的诗歌传播提供思路。

记者:您认为崔豪的《黄鹤楼》在历代诗选中入选最多、流传最广的原因是什么?

王兆鹏:诗歌的传播也需要故事。宋以后,有一个故事,说李白读了崔豪的诗,一笔勾销,说“眼前的风景是看不到的,崔豪的诗在上面”。宋朝以后,人们相信了这个故事。甚至最后变成了女人。例如,当两个诗人一起唱诗时,他们会说“莫伊·崔豪不写诗”。正因为如此,连李白仰慕的诗都不好?因此,在几乎所有的历代选本中,都会选择崔豪的诗。

记者:现在网上有热词。唐诗中有什么热词吗?

王兆鹏:“难走”在唐代三个字中出现频率最高。在古代,旅行是非常艰难的。他们大多依靠步行,交通住宿不便,岗位不完善,服务设施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难走”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从自然行走中的“难走”联想到生活中的“难走”。

在这两个词中,“我不知道”和“在哪里”是最多的,这表明了一种对生活的困惑。旅途充满未知,古代信息闭塞。很多地方,只有去现场才能知道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唐代人并没有哀叹这种迷茫,而是满怀激情和浪漫地期待着。在我们看来,“北风卷白草碎,八月雪横鞑靼天”很吓人,而唐代诗人写道“就像春天的大风,夜里上来,吹开万年梨树的花瓣”。不管有多难多难,唐人总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

回归诗人的诗歌场景,更接近古人的精神世界

记者:跨界学人文,未来还会做什么,有什么想法?

王兆鹏:我们最近做了诗人的实地调研,这几天准备去甘肃庆阳,去拍摄感受范仲淹的诗《渔父敖》的场景。“秋来的风景不一样,衡阳鹅去了也不注意。声音从四面八方开始。千里之外,长烟斜阳,孤城闭。一杯浊酒是千里之家,但若不舍,那樯管便是霜花满地。人不尴尬,将军白发人泪。”

当我们去到过去诗人写诗的场景,就能在真实的地理空中真实地感受到当时诗人天地间的情感。

我们准备了一本融诗歌于媒体的书,将诗歌与诗歌之乡的现场视频、古代地理环境和相关考古图片融为一体。让古诗词有更活泼的感觉,让学古诗词的学生有更身临其境的感觉,像看电影一样感受唐诗宋词的美,更接近古人的精神世界。

记者:唐宋文学编年体图能给文旅融合带来实际变化吗?

王兆鹏:点击搜云上的“诗歌地图”。第一栏是“唐宋文学编年史图”。点击里面的任何一个诗人,就可以看到诗人走过的路线。如果你喜欢李白,可以走李白曾经走过的路线去旅行。如果你是苏丽珂石,你可以重新走上苏轼的道路。

记者:唐宋文学地图网站2017年上线至今已有三年。真正与科技融合有哪些难点和突破,比如做一款体验好、操作简单的手机应用?

王兆鹏:我们做文科研究,但我们对技术了解不多。懂技术的不懂诗。一开始,我们走了很长的路,花了很多钱。我们的要求无法准确传达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产生的效果也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

后来,我们找到了“搜云”。com”,实现了网页发布,基本实现了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之后,我们还想结合动画、媒体融合、AR和VR,为用户提供更具沉浸感的诗歌体验。唐宋文学编年图出来后,一些金融家找到了我们,但我们想要更纯粹,沿着我们设计的道路前进。现在,我希望通过众筹,有志向的人可以一起参与。特别欢迎懂点古典文学,会写程序的伙伴加入我们的团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