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个年轻人来诊所,说最近心脏突然跳了一下,胸口不舒服。因为在IT行业工作,经常加班,压力很大。他总是在新闻上看到互联网行业员工猝死的消息,所以他特别害怕。他来心内科看病。得知他的情况后,我写了一份心电图检查表,让他先检查心电图。结果,年轻人没有接。相反,他从病历包里拿出几张心电图,给我拿来了霍尔特的报告,说他之前查了很多。每次检查静态心电图或者24小时心电图,他都说没事。这个心电图根本没用!
由于这名年轻人的症状是偶然发生的,所以监测期间的心电图没有捕捉到是正常的。但在排除了他器质性疾病的所有可能性后,他仍有心悸、心慌、胸闷的症状,仍需抓住“凶手”,让“猝死率高的职业”中的年轻人安心。
所以我给了他建议。他的发病特点是随机、零星、偶然。发病时间不确定,难以捉摸,发病时间不一定很长。每次来医院,经常错过发作时间。一直戴霍尔特是不现实的。可以考虑在家自我监控。
仅仅两个星期后,我在门诊看到了这个年轻人。当我看到他时,我非常激动地说“抓住了,抓住了”。我拿出手机,给我看了心电图。我看了一下,发现有几次早搏,有心室的,也有心房的。明确记录发作时间、症状和诱因。这个年轻人的症状没有问题,但是抓住“罪魁祸首”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心脏病,尤其是对于一些猝死高发的职业,或者有家族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人。在这方面有风险意识是很好的。
而且这个年轻人是IT男,他选择的家也是靠谱的,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解读技术,结果实时反馈。听说机器人学会了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库,所以分析结果准确。小伙子给我看的几个早搏的心电图判断正确,可以区分房间性别和房间性别,甚至可以自动滤除测量中的干扰波进行判读。也让我感叹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这些人工智能健康工具的出现,不仅帮助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医疗参考,也让医生能够更快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这对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件好事。
最后,要解释为什么心脏不舒服,但心电图没问题:
1.心电图检查时未出现;
2、神经症:可能与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过度劳累、熬夜、休息不佳有关,是一种非器质性心脏病,重在调节情绪;
3.非心脏疾病引起的症状,如高血压、甲亢、低血糖等。;
为了找到症状的原因,医生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病史、家族史等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给出答案。这需要有合理有效的检查结果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佩戴家用心电监护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