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是被谁整下去的 牟其中是谁

栏目:军事 2021-10-12 18:51:54
分享到:

在冯小刚的电影《要么在那里,要么就在广场》中,

葛优给许凡讲了一个很棒的计划,

“他要沿着喜马拉雅山爆炸。

打一个50公里宽的洞,

把印度洋的暖风带到青藏高原,

让贫瘠的土地瞬间变成富饶的土地。"

这听起来是一个强有力的想法。

不是出自王朔的《顽主》,

这不是冯小刚的灵机一动,

它来自一个大商人的想法。

01

冯小刚曾经出版了一本自传,我把我的青春献给你。

在他的自传中,他特别提到了这位老大哥:

“他和主任去参观了大榭遗址。

大个子把他们赶到山里,

每次爬山都要告诉他们:

这是我们的土地,这是我们的山。

但是张建亚在车里很不舒服。

原来他一直在小便。

我害怕在老板的地盘上撒尿。

20多分钟后,车停在了一个山口。

张建亚终于憋不住了。

当他穿好裤子后,他问老板的手下:

这不是你老板的土地,是吗?

男人笑着说:

这里再说一遍,前面没有经过石桥。"

哥哥叫牟。

是中国第一批亿万富翁。

1995年,一篇关于马云的报道说:

“当时,所有的报纸都在报道牟。

与他相比,马云在当时只是一个小角色。

出现在媒体上需要很多麻烦。"

当时,牟钟奇正处于个人事业的巅峰。

他用300元换了四架前苏联飞机,

他投资的卫星在俄罗斯成功发射。

1995年,福布斯杂志将他列为世界首富。

个人财富超过20亿元。

牟钟奇的其他商业理念也风靡全国:

他准备投资100亿发展重庆快餐火锅;

他准备投资100亿元把满洲里变成北方的香港;

他准备投资50亿建设陕北;

……

崇拜者开始支持他的书,

有李的《牟之谜》,

王庆的《拳心》,

东方大地的魅力定位——一代儒商牟、

随着首富牟的出版,

牟钟奇的个人声誉达到顶峰。

有人评论说,

在中国早期私营企业中,

牟钟奇是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牟流传最广的商业案例是:

他用“300元买了四架苏联飞机”。

02

1989年,牟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河南人。

他从对方那里得知,前苏联准备出售图-154飞机。

对导航空一无所知的牟钟奇抓住了这个商机。

他开始四处打听谁会买飞机。

很快,他发现川航空有意采购。

他找到了川航空:

“你委托我给你买一架飞机。”

但是川航空没钱,于是牟说:

“你没钱,我会想办法的。”

牟钟奇找到了前苏联:

“你把图-154飞机卖给我。”

当对方问他如何付款时,牟说:

“你那边不缺轻工产品吗?我用货物付款。”

当时前苏联供不应求,他们欣然同意。

随后,牟回到家中,与轻工产品生产厂家进行了交谈:

“你可以把积压的货物给我。”

为了支付货款,牟找到了川航空:

“我给你买架飞机。你不用付钱,但你可以为我担保。”

牟钟奇依赖川航空担保,

还有前苏联飞机的产权证抵押,

向北京工商银行借款6000万元,

他通过这笔贷款把货物交给了制造商。

然后完成了与前苏联的交易。

然而,牟当时保住了手。

他和前苏联订了位,双方必须一起发货。

这架前苏联飞机飞行了八个小时。

牟的轻工业产品已经发展了五年。

30年前知道“现金流”的牟钟奇,

利用“跨时间价值交换”,我盈利了1亿元。

但这次事件后,有很多版本:

有人说他只赚了8000万;

牟钟奇和潘石屹说,他在这张单子上赚了1.6亿元;

牟钟奇的老部下冯仑说:

“时间太长,货物运输的损失极大。

诉讼纠纷很多,最后都没赚到多少钱。

吴晓波说,后来发现,所有与牟钟奇有关的数字“仅供参考”。

事实上,牟大胆先进的营销方式早就有迹可循。

03

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张少杰想在海里开一家咨询公司。

他通过认识了牟,并准备和他一起投资。

牟钟奇听了他的商业计划,决定投资20万元。

但是张少杰觉得自己的钱太少,看不起人。

冯仑挽救了一场三人制比赛。

席间,牟对说:

“20万真的很多。”

张少杰很尴尬:

“怎么够?如果你在上海租个办公室,这笔钱就没了。”

“这20万让我做的绝对够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

牟接下来的话让当场“石化”了:

“你先打听一下上海最贵的地方?它是一家国际饭店吗?

去那个地方的顶楼,在那里请客,邀请上海最好的人。

用光这20万,我保证你至少赚200万。"

见还是不明白,牟接着说:

“最重要的不是说你有多少钱,而是别人认为你有多少钱。

所以你在那个地方花了20万,请了最好的人吃了个遍。

那整个上海都会觉得你很厉害,

有钱人会主动来和你打交道,

那你就能赚钱了。"

学术界的张少杰无法接受。

这件事最终会过去的。

在南德公司大厅入口处,有一句牟的话:

“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意想不到的事。”

但是别人做不到牟钟奇想要的。

04

冯仑讲了两个故事。

当冯仑还在牟钟奇南德公司时,

有一段时间,该公司在俄罗斯拓展业务。

牟钟奇首先派了一个监工,田世堂。

然后他派了一个负责人事的人,李女士。

然后有一天,李女士突然回来了。

她冲进牟的办公室,喊道:

“牟总,怎么大家都说田世堂侵犯了我。

没有这回事。谁在造谣?"

牟钟奇很是平静地说道:

“不是这件事。别这么说,你怎么能臭他?

给你寄点钱,你回家休息。"

冯仑听后深感震惊。

又一天,冯仑正在工作,这时他听到有人在门外大喊:

“董朝凯跑了”。

冯仑心想,董朝凯是主管企业财务的。

这太棒了,他组织了一个团队去机场。

经过长时间的折腾,董朝凯跑了。

1991年,冯仑离开牟钟奇,到海南创业。

在海南的一个小吃摊门口,他偶遇了董朝凯。

老冯仑小声提醒董朝凯:

“你为什么不跑?老谋正在抓你!”

没想到董朝凯笑了。

“你别信这个,老牟是在演戏。”

直到谈及冯仑,我才知道当时公司遇到了财务问题。

牟想出了这一招“捉拿并释放曹”:

让董朝凯跑了去报案。

这样,公司所欠的债务就会得到偿还。

后来,冯仑发现,

田世堂一开始也是这样。

事后,冯仑这样总结南德的过去:

“每个人做事都要有道德感。

而牟可没有道德感。

所谓道德感是好是坏,

这件事可以做,但那件事不能做。

人们通常认为做不到的事,

老牟做这件事没有心理障碍。

这可能是他强大的地方。"

05

中国早期商界有一句话:

“清华北大”胜过口出狂言。

起初,政策体系并不完善。

你可以刮球的边缘,然后钻空。

但是随着市场的好转,

粗暴的做法只会让人坠入深渊。

牟钟奇也不例外。

1997年9月,《大陆先骗牟钟奇》突然问世。

书的封面用牟一位前律师的话说:

“牟钟奇不死,天理难容。”

吴歌,这位曾经是南德雇员的作家,

在书中,牟被描绘成“中国最大的骗子”。

“欺骗组织和欺骗地方”,这位“首富”瞬间成了“第一骗子”。

1999年1月7日,牟在上班途中被抓获。

该罪最终认定为“信用证诈骗罪”。

事后透露,牟钟奇可以选择逃跑。

牟钟奇在加拿大,他的儿子在美国。

他从俄罗斯发射的卫星,

每年光是租转换器就能赚500多万。

但不像后来的贾跃亭,

即使有朋友通风说:“南德案已经送来了,你千万不要回国。”。

牟钟奇还是选择了回国。

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无辜的。

但他没想到是18年。

牟的监狱生活单调,但并不孤独。

在他服刑期间,他被关押的洪山监狱接待了许多私营企业家:

有一个被江湖人称之为“天下第一村”的唐万新。

还有前湖北首富蓝世立。

但是牟总是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他认为:

“他们不理解我”。

网上流传着和牟打招呼的消息。

没想到,牟转过头,哼了一声,离开了。

牟钟奇骨子里就有这种“舍我其谁”的刻骨铭心。

他用郭沫若的话来比较自己:

“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06

牟入狱的那几年,商业舞台已经换了迭代。

当时,他的年轻一代马云已经退休了。

但是牟钟奇没有放弃,他仍然期待着东山再起。

在监狱里,他做得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读书。

他说他不想与外界失去联系。

他订阅了《南方周末》等20多份报纸和杂志。

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他习惯站着看书。

他每天花12个多小时写作,

在监狱里,他还完成了几百万字的手稿。

除了阅读,他还每天锻炼。

监狱里的其他囚犯最多是在散步和做运动。

每天下午只有牟脖子上挂着毛巾。

在武汉40多度的高温中上下楼梯,

每次我爬到浑身湿透。

十八年后,牟在刑满释放声明中写道:

人生可以超过100年,不如再疯狂一点,再年轻一点。

出狱后,牟每天早上都在公园里散步。

他背后往往有10多个追随者。

这个大型晨练场景让路人驻足观看:

“这个人是谁,这么大?”

这时,总会有好心的阿姨会主动回答:

“他是的牟。

当年想炸毁喜马拉雅山的人,牟。"

出狱半年多后,牟创办了两家新公司。

虽然挂在门口的牌子是“老年篮球俱乐部”。

但是里面的会议室很国际化。

电视上方挂着五个钟。

底部浅绿色的纸条上依次写着:

纽约、洛杉矶、北京、莫斯科、悉尼。

这个离开商圈18年的老人,似乎一点都没变。

他仍然痴迷于“从战略优势位置进行建设”。

他还在做别人不敢想的梦,

一如既往,他不关心外面的世界。

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万元,后变更为1亿元。

牟钟奇对身边的朋友说,“我买得起”。

身边人都知道,这次牟出来,

“在我的生命中给自己一个交代”。

07

但《大陆先欺牟钟奇》这本书的余晖还在。

与实际上低头种橘子的褚石坚相比,

大家一直都对备受瞩目的牟充满了疑惑:

牟出狱后的“第一大工程”,

它遭到了记者的炮轰:

“你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哪些部分?”

“我们参与了计划的制定。后面还有很多事情。”

“你盈利了吗?”

“还没有。”

记者们在后面追着他们:“合作的方式是什么?”

“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但都没有新闻价值。

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你有钱做吗?”

“借钱。”牟钟奇问记者:

“满洲里10平方公里是多少?”

“你现在筹集了多少钱?”

“这是个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采访以他熟悉而狡猾的微笑结束。

这给这位80岁的老人留下了尊严。

“九个人在雾中踏入深山,重新进入太白岩。

一层碎瓦一层草不如当年的风光。"

他没想到,当他离开家乡时,他挥舞着“虞美人”。

最后,它成了我生命中唯一的注解。

08

牟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很难回答。

也许正如老部下冯仑所说,

牟钟奇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对牟的所有其他评价中,

总会有一个词:疯狂。

他是一个疯子和梦想家。

前妻杜宗莲抱怨他不做家务。

整天拿着马克思的书的牟钟奇对她说:

“我在写一张未来的支票。”

但即使他的愿望很远大,

他终究错过了一些东西,

这种“倚老卖老”,

也许他强烈的个性依然存在,

也许他还是不愿意,

也许他还有很多幻想,

也许他手里有真相。

但他也无法对抗这个系统。

我无法对抗时间。

刚出狱时,有人送给牟一部智能手机。

其他人打着手势,告诉他电话响了你就去接。

可是铃声响了很久,牟也接不起来。最后,他干脆放弃了。

朋友看了有些心疼:

“原来是那么强大,那一刻真的很无助。”

曾经的疯子牟钟奇,

但现在,他只是一个老人。

参考文献:

1.冯仑,“野蛮生长”

2.吴晓波,“大败”

3.许知远《十三张请柬:与牟钟奇的对话》

4.潘石屹《潘谭摄影室:与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