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云梦 逝者 红学专家孙逊今天病逝 曾作为最年轻的学者参加《红楼梦》校勘注释小组

栏目:美食 2021-10-09 22:23:10
分享到: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孙迅今天上午因病去世。消息传开后,在中国红色文学和古典文学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方面,作为新时期红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逝世被认为是红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一大损失。另一方面,在很多学者眼中,他所代表的一代学者的学术方法和态度,迫切需要传承下去。

正如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青山所说:对于他们这一代的学者来说,文章历久弥新,读书也是人生大事、国家大事,因此倾注了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术成就:犯罪学领域的重要人物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青山说,作为与冯其庸、李希凡共同开创新时代红学研究的学者,孙迅无疑在红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5年,年仅31岁的孙逊被借调到北京,参加文化部成立的《红楼梦》校勘注释组。他直接跟随著名的文史作家冯其庸、李希凡,对当时收藏的各种珍贵版本《红楼梦》的影印本进行阅读和比较。成立这个团体的目的,一句话,就是为了改变长期存在的《红楼梦》通俗版是以程颐为蓝本的问题,其结果直接催生了风靡全国、流传至今的人文版《红楼梦》。然而,如何改变涉及到许多学术障碍。孙勋曾在文章中回忆冯、李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有一种专精和一种特殊的默契:冯先生擅长版本校勘,具体负责确定基本和参考流派,并撰写相关校勘实例;范老师擅长理论分析,对早期胖书和程本的优劣很感兴趣。”

这段经历对孙逊自己的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1年,37岁的他出版了《红楼梦初探》,一举成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单战告诉记者,在该书出版之前,学术界只把智延斋等人对《红楼梦》的评论作为史料来看和使用,而孙逊却独树一帜,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因为这本书,孙迅从讲师晋升为教授。时至今日,这本书仍被视为新时期红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研究方法:始终对新的学术方向保持敏感

孙逊曾说,冯其庸最钦佩的是,除了红学,他在戏剧、西域和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这也成为孙逊学术研究的追求。擅长红学,但不局限于红学,不断探索新的学术领域。他是中国古代小说和城市文化、外国中国小说和中国古代小说的西方翻译领域的先驱。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学者满足于以学风治学的当下,孙逊所代表的是属于他那一代学者的、亟待传承的学术方法和学术态度。

潘建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师从孙迅。他告诉记者,海外华文小说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很少有人注意到当时孙迅提出出版东亚华文小说一体化的宏大学术构想,可以说开辟了中国大陆研究东亚华文小说的新领域。在他的直接推动下,这个系列的越南卷已经出版,韩国卷将于明年上半年出版,日本卷的前期工作已经在进行中。单战告诉记者,过去国内学术界比较关注近代西学东渐的现象,而忽略了中国文化对海外的影响。对孙逊的研究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学术同行强调,这种对新领域的敏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跨学科甚至跨语言研究方法的重视。单战告诉记者,孙迅在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曾要求中文系开设双语课程。当时,校内外有很多疑惑的声音。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是有效的。

虽然学习的是旧纸堆里的知识,但孙逊始终关注新事物和文化现象。六年前,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遭受重创时,剧中所有人讲授的《生命书》和《九霄梦》引起了孙迅的注意。当时他为本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指出《九云之梦》这部深受我国影响的中国小说,之所以在我国流行至今,是因为它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传授的。这种文化的传播和回溯就像水面上的涟漪,值得我们深思”。

《九霄梦》故事画面

学术生活:用一颗善良的古心为研究注入温度和情怀

对于孙迅的同事和学生来说,他的离开意味着校园的绿灯已经熄灭。长期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高大的身影每天出现在办公室,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孙迅本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今步入老年,或许更多的是咀嚼孤独和寂寞。然而,孤独和寂寞并不可怕。只要你习惯了,它自然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秘密在于不放弃你所爱的。它会陪伴你摆脱孤独,赶走孤独。他热爱的是阅读和写作,只有坐在办公室里才能找到阅读和写作的感觉。

在潘建国看来,这是孙逊这一代学者的共性,即把学术研究当作生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他们的学术生涯已经中断,所以他们珍惜时间;另一方面,他们对学术有着纯粹的信仰,而学术已经内化为他们的情感。

但如果认为孙迅的学术生活枯燥乏味,那就大错特错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颗善良的古代心,对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特别喜欢收藏明清文人的书法,其中纳兰性德和顾贞观的书迷对他倾注了很多感情。他常常觉得自己的收藏不仅仅是两个书迷,更是古人的精神气息。在他的学生眼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爱好,他的学术研究才注入了温度和感情,这是聪明的,甚至是浪漫的。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书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