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水浒 金圣叹:赞同秦始皇烧书 认定《水浒传》是史书 但后人都模仿他

栏目:旅游 2021-11-26 03:46:56
分享到:

在金圣叹之前,评论小说只是文人经历的随意读书笔记,或者应书店的邀请写笔记。

直到金圣叹把讲故事当作自己的志向,以严肃的态度看待,才使小说评点脱离了文人经验和商业传播的层面,开拓了自己的天空空。

从金圣叹选编的《六才书》中,我们可以找出他的批评观点,他说:

“庄周、瞿平、马倩、杜甫,还有施耐庵、董洁源的书,都是所谓,脸还死,然后前后缠绵,得书者也。”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采用《文选》、《古文观》等批评文选的方法,体现了文选的鉴赏标准和审美意识。

金圣叹的《天下六才子书》横跨史、子、集三部分,意味着这些作品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艺术形式和内容都有自己的严谨性和严密性。

同时,金圣叹声称以“同一副眼睛”评论各种书籍,这表明他认为每一类作品都有一套共同的文学原则。换句话说,他在评论这些书的时候,刻意构建了自己的艺术审美体系。

不幸的是,他是在看过《水浒传》和《西厢记》之后才被杀的。

金圣叹画像 金圣叹画像

清理世界上的杂书

一部才子之书,只有苦心经营才能完成。然而,文人创作的风格却因人而异,或苦思巧构,或辅助写作。但金圣叹为什么强调“写作难”?这主要与当时的文学氛围有关。

金圣叹认为当时的人可以自由工作,但不知道古人布局的辛酸,生意惨淡,自满惭愧。

明代文人数量远超唐宋,这与明代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化有关。例如,黄宗羲曾评价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天地街谈巷语,无恶不作,皆非文人,游女、田夫、陈波、黑客皆是文人。”

换句话说,因为“自然与精神”之风的影响,当时的文人只要是真正的创作者,即使作品低俗,也可以成为文人。

黄宗羲画像 黄宗羲画像

此外,明代文人交游盛行,互相标榜,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才子群体现象,包括所谓的“江东三才子”、“江西十才子”、“北国十友”、“景泰十才子”、“吴中四才子”等。这些才子群体都是以奖励文章为主,并不是所有在学习上的人都可以称为才子。

因此,金圣叹强调自己对文学作品标准的坚持,为了达到“禁书”的效果,不惜对才子之书进行分析。

金圣叹为什么要“禁书”?他认为圣人有工作的权利和美德。孔子有德但无权,故从云:

“只知我在春秋。罪我者,只在春秋。”

然而,在乱世,孔子别无选择,只能著书立说。警惕汉奸盗贼,可见圣人著书立说之志。金圣叹谈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不是圣人,你可以做一本书,你的书可以被烧掉。”

金圣叹认为只有圣人和君王才能著书立说,但著书立说没有这两种人破坏了“道”和“治”,他所写的书会扰乱世间人心。所以他赞同秦始皇焚书,认为这也是孔子的野心。

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剧照

但更进一步,他说,秦始皇的错就在于烧了不该烧的书,烧了之后求书的诅咒更厉害,导致天下杂书。

金圣叹是庶人人,明知自己不能像秦始皇那样有焚书的权利。世界上清理坏书的唯一办法,就是确定一个至尊文学的标准,分析总结至尊文学的艺术标准,这样就可以劝阻鲁莽写作的作品。

这样的文学野心是前所未有的,是有计划、有系统的。金圣叹的评论跨越了所有的文学领域,从才子书制度的选择到评价体系的建立,都用了同样的第二只眼睛。

可见,在金圣叹的心目中,有一把理解文学意蕴和艺术形式的“尺子”,有一把穿透任何文体的“钥匙”。

孔子剧照 孔子剧照

秉承史传精神

金圣叹不仅以“清理天下杂书”为志,还有意模仿孔子的《春秋》精神。

首先,他把《水浒传》当作历史书,针对《水浒传》中最早出现的梁山好汉的历史,他认可:

“一本书有一百零八个人,而且第一次,历史是先进的。作者盖了自己的书,进入历史。”

绰号“九纹龙”的史进认为,这是作者对自己文笔丰富多彩的自我褒奖,颇有道理。当他开始写作时,他有一个非凡的想法,这个想法被用这本书反映和记录时代的自我承诺所覆盖。

因为他视《水浒传》为历史书,认为《水浒传》和《春秋》一样,有所谓的“轻微正义感”。

“历史”与否?刚开始记汉武的时候,没有一句话厌倦汉武。然而,追随它的读者总是对汉武一无所知。是的,赞美和批评是笔墨所不能及的!喔!官方也和正史一样。”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剧照

金圣叹从《史记》中认识到,历史学家通常把他们的赞扬和批评寄托在文字上。《水浒传》作为一部历史书,支撑着作者对现实的愤慨和讽刺。因此,他不时寻找作者关注时事、著书立说的话语。

比如,用林冲的话来说,“不遇到明主,就沉在小人之下,受这样咸咸的氛围之苦”,金认可:“你之所以生气写书,是因为它的名字无愧于你的荣誉。”

此外,也有讽刺朝廷的言论。比如利用三阮的话,痛骂政府抓不到贼,只欺压百姓。金赞同道:“作者胸中极其悲愤。他还说,三岔的话可以值得一个“捕蛇者”

又或者是警世之言,比如古力的忘恩负义,他说“守戒劝官是一件大事”,还有“奈安托词骂天下”的语言。

既然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水浒传》,对人物的情节安排就有了新的解读。正如金圣叹所说:

“《水浒传》单独出来,明明是传记。”

宋江剧照 宋江剧照

金圣叹认为人物是交替出现的,详述了他们的气质和遭遇,就像历史书上的传记和家庭一样,其中主角宋江因为性格复杂而显得重要。为了呈现这个角色的多面性格,他比其他角色花费了更多的笔墨。金皮说:

“这108人中,光是松江用这本大书的,以及涵盖107人的,都是以松江一家人为榜样,所以成为一本书的大纲。”

宋江之所以被列入家族,不过是因为他独用了大书——宋江占了二十五次。可见,金圣叹根据人物的重要程度对应史书体系,分为传记和家族。

金圣叹以《水浒传》为史书进行评论,意味着《水浒传》与经典具有同等地位。他用《春秋》的概念来评论小说,使小说的内容更加深刻、现实和批判。

《水浒传》剧照 《水浒传》剧照

完善评价体系

"如果工人想擅长他们的工作,他们必须首先磨利他们的工具."为了厘清天下杂书,金圣叹不仅从史书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评价,而且完善了评价体系。

在评论形式上,从金对《水浒传》的批评可以看出,他继承了前人的批评模式并加以改进——对传统的评论体系进行了更宏观的变革。金圣叹有两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增加阅读方法。小说批评有一种阅读方法,其实是从金圣叹开始的,但在他之前,荣雨堂的《水浒传》和陈继儒的《列国志传》都没有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出现是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肯定。自古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小说是文学的终结,很难诉诸。但金圣叹用实际的艺术技巧进行总结,反驳了普通人的错误认知。

金圣叹画像 金圣叹画像

二是扩展后批的内容。在晋朝批准《水浒传》之前,一般的评论大多比较简短。比如《容语·唐本》中,文末只有几个字,概括了文本的全部含义,或者指出了文本的精彩之处。虽然有精辟的见解,但大多缺乏深入的分析。

到了金圣叹,增加了评论篇幅,洋洋洒洒,或总结艺术技巧,或大加点评,大有感触,形式脱离了空间的限制,却有一个空的房间,让评论者喷薄而出。

这也影响了后世的批评者。比如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评论多为几百或几千字。张竹坡的《金瓶梅》有时达到千言万语!

背批简单而复杂,代表了文人对小说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重视,由于制度的创设,小说批评发展得更加健全。

所以,金圣叹是批评史上的里程碑!几乎所有在他之后的重要批评家都继承了他或者批评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