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魏是北方政权最繁荣的时期。在孝文帝的改革阶段,大家整合了各方的国家力量,开放了各种经济制度,使得北魏有了最繁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按理说,此时北魏有机会统一整合北方,乘势拿下南方,但可悲的是,北魏的改革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而忽视了军事。最终,当六镇起义响起时,北魏实际上打开了大门,于是东魏和西魏的历史开始了。
遗憾的是,东魏和西魏并没有继承北魏帝国的繁荣,在各自发展的初期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由于东魏和西魏的政权都是由军政府组成的,他们在夺取了国家的资源之后,开始担心未来整个国家该何去何从。当时平心而论,东魏的实力远强于被高欢、宇文泰控制的西魏。此时东魏集团占据了六镇起义军的主力,所以他没有先考虑如何改善国家命运,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必须消灭可能与他对抗的西魏政权。根据历史描述,东魏政权每次找准时机就进攻西魏政权,而西魏政权每次冰封黄河都跑去破冰以保安全。
可以说,强大的北魏帝国变成了两个松散的军事政权,两个政权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但其实历史还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因为在分家的时候,东魏的高欢集团实力很强,而西魏的宇文泰集团兵力很少,所以只要高官们发动军队,就可以随时摧毁西魏政权,进而统一北魏。哎,可惜历史给了西魏一条黄河,同时又给了它更多的权力,所以东魏的军队始终打不过它,而西魏的军队却一直在那里垂死挣扎。虽然他们两个国家互相敌对,但老百姓都很痛苦。在北方打了这么多年仗,恢复生产刻不容缓。北魏政权刚刚建立的希望很快破灭了。因此,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政权来统一北方。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东魏还是西魏,其实都在尽力成为新的北魏政权,建立自己的天下。事实上,从这里开始,东魏政权很有可能获胜,因为其军事实力最强,而西魏政权最弱,没有很好的地理优势。然而,真实的历史记录让所有人感到惊讶。最弱的西魏政权与所有人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权,而曾经自称强大和不可战胜的东魏政权却因为其傲慢而走向毁灭。因此,著名的强者死于自尊,而弱者却想变得强大。
据史料记载,由于东魏政权的势力过于强大,军方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帝国的话语权。当时的高欢是一个极端的民粹主义者,所以他不仅拒绝了北方的汉人,还决心保留鲜卑贵族的所有习俗,把士兵的所有习俗都纳入中央政府。在这种背景下,北魏政权的军事战斗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毕竟所有的国力都指向了军队,但是整个国家的国力发展却是非常不足的。因为没有建立汉政府,高欢就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治理。更重要的是,他忽视了统治文人的力量,所以武将永远无法突破国力的极限。在这种背景下,高欢的政治权力不如同时代的人,东魏的实力逐渐老去。那些曾经战无不胜的士兵也变成了害怕战斗的老兵。
另一方面,纵观西魏政权,宇文泰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她积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政权。因此,他宁愿突破民族藩篱与汉人合作,把汉人作为政治中心的主要人物。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在北方六镇的军队非常有限,他只能大规模招募大量的汉人军队。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虽然他在短时间内站稳了脚跟,但他的政权已经从最初的鲜卑贵族统治转变为汉人政权。这种做法明显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延续了北魏改革以来的政策。因此,北周武帝宇文泰及其后裔迅速迎来了政治转折,经济发展,军事实力增强,国力明显增强。
经过双方几十年的对峙,北周武帝率领原西魏集团的势力,开始进攻东魏即北齐的政府。最终,他们强弱地位互换,东魏政权开始不断地在黄河上凿冰,试图自保。因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历史上强弱的位置真的变化得很快。东魏政权曾经是强者至上,他看不起汉政权,所以忽略了被文人政治忽视的改革,最终带着一群士兵去送死。另一方面,北周武帝的祖先宇文泰知道自己很弱。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权力,他不惜一切代价吸收任何有利的东西,最终建立了强大的政治权力。
所以,历史学家在研究东魏与西魏战争的过程中,其实总结了一个道理:强者之所以变强,不是因为他的实力,而是因为他适应了各种力量,能够整合大家的力量变强。所以,如果你只想凭借一股力量称霸,那么很明显,这样的壮士,肯定会因为自尊心强而走向毁灭,当年的高欢就是如此。他认为兵强马壮,鲜卑贵族天下无敌,因此失去了与汉人合作的机会,最终走向灭亡。因此,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任何身居高位的人都必须牢记在心。如果有人帮你达到这个位置,你应该感激那些人,甚至团结更多的人,而不是陶醉于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当成仙女。否则最终的结果就是强者太过自重,而弱者为了自我保护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