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蔡崇达曾经说过:每一个经过我们生命的人都参与了我们,最终构成了我们自己。
而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妈。
最近要讲,每个孩子的未来都藏在妈妈的三观里,再进一步讲,一个妈妈至少决定了三代人的命运。
01
孩子的未来隐藏在母亲的三观里
诗人赫伯特曾说:“一个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老师。”
深思。
母亲的三观是正确的,孩子的性格自然是出类拔萃的,母亲的性格是坚韧的,孩子也会坚毅勇敢。
著名的《画教子》讲述了作家欧阳修的故事。
他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没有能力学习。
没有纸和笔,妈妈用芦苇杆在沙滩上画画,教他读书;没有书,我妈就去读者家借书给欧阳修学。
欧阳修在绝望中深受母亲的活力和责任的影响,经常以此激励自己,最终成为一名文学巨匠。
《朝鲜诗词传》中有句话:“贤良母,子贤。”
新东方创始人余曾讲过一个关于他母亲的故事。
小时候有一天大雨来了,他家和邻居家都有干饭,但是邻居家一个人都没有。
妈妈先带他去收邻居家的小米,再去收自己家的。
余洪敏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接受家人,母亲说远亲不如近邻。
母亲用她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余。他从小就热心大方,简单实用。
后来他能够与许小平、王强一起成功创办新东方,也得益于对方对他人品的认可。
三观有规律,品行积极,培养三观最好的方法就是母亲的言行。
《青少年理论》的一期给这位哲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少年对妈妈大喊:“你能不能别再逼我做家务了?”
他痛苦地抱怨说,他在家务上花了太多时间,洗碗、拖地、摘菜、做饭。我只是个孩子,所以我不应该做这么多家务。
妈妈的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很惊讶:家务是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你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将来,你会为你的家庭负责。这就是妈妈现在让你做家务的初衷和目的。
有三观的母亲,总是豁达有远见。
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在没有自己的情况下安定下来,还希望自己有能力、有责任去照顾身边的人。
日本小说家山本佑三曾说:“女人做母亲很容易。这种差事,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做,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容易。”
做母亲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只有用物质喂养和放纵孩子,只会培养出一个贪吃的袋子,用爱和智慧浇灌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02
好妈妈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有人说:优秀的父亲只有一个人,而优秀的母亲会是一家人。
母亲和气的时候,家庭会越来越兴旺,母亲生气的时候,家庭会衰败。好妈妈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理想中,“齐家”只存在于过去朴实无华的农村家庭。经常可以看到“满眼都是儿孙,中午饭香鸡啼”的情况。
然而,这样一个富裕的家庭必须有一个有美德和持家方式的老奶奶或家庭主妇。作为一个真正的幕后主持人,不一定是一个当家的男人或者是一个老爷爷的结果。
俗话说,娶个好老婆,能富三代。
反之亦然。
家里长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缺德女孩”的故事。
她生得很漂亮,嫁了一个好家庭,但她的嘴太紧了。
人们总是亲切地称她为“顺”,但她的所作所为却配不上这个称号。
孩子做错事,她不问,三七二一,先打骂。
丈夫的事业并不顺利,但她的冷嘲热讽却在等着他。
公婆身体不好,被她称为“老神仙”。
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的幸福在她的话里一点一点被破坏。
当人们讨论一个家庭的风水时,他们往往会注意位置。在评价一个家庭的质量时,他们往往从物质层面出发,却忽略了一个情绪不稳定、充满负能量的母亲,这足以毁掉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不是财富,而是一个好母亲。同时,她不仅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
03
好母亲决定三代人的命运
古语有云:一家结对,三代兴旺,嫁错家,九代断根。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男人不小心选错了妻子,就会毁掉三代人甚至更多。
毁了父母,毁了中间的自己,毁了孩子。
她如何对待公婆和父母决定了上一代人的幸福和下一代人的观念,她如何对待丈夫和其他人决定了这一代人的幸福。
我们之所以反复赞美母亲,是因为三代人的成就和荣耀,可能是母亲无悔的贡献。
在时代的洪流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只有母亲才能决定三代人的命运。
没有女人天生就是好母亲。
也许当他们听到年轻的“妈妈”或看到年轻的生命在对自己微笑时,他们选择了做一个好妈妈。
在一篇文章中,企业家李开复数了十件深受母亲影响的礼物。
它们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我的生活,最细腻的关怀,幸福和幽默,努力,自信和自主,谦虚和诚实,爱阅读和打开世界的大门,对家和国家的感情,对爱情的关心。
在普通孩子眼里,好妈妈的标准是不说另一半的坏话,不哭穷,不消极悲观,爱美,有同情心,不用孝心绑架孩子。
标准第一,但你永远有你的自由。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是常青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注定要走不同的路。
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好妈妈,但哲学不鼓励你一味地付出和付出,没有自己的生活。
希望你能真正感受到做母亲的快乐,明白你和孩子最好的状态就是互相成全。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时每刻,当你看到你的孩子,你就看到了你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检验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