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500强企业 此公司在中国有百年历史 赚中国钱富得流油 如今是世界五百强

栏目:历史 2021-09-26 09:25:40
分享到:

众所周知,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一直很猖獗,很多海上贸易商都受到了他们的伤害。

因此,为了对付海盗,一些英国商人准备成立一支“私人海军”,希望利用这支海军队伍来保护自己的商船。预计这支海军将在几个月后开始护航任务。这项活动的发起者是怡和集团旗下的保险顾问集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事实上,在19世纪初,当该组织向中国运输鸦片时,就受到了海盗的威胁。

1832年,来自苏格兰的怡和、怡和在广州成立了怡和洋行,这是怡和洋行在东方成名的最初雏形。早在洋行成立之前,他们就在广东经营鸦片生意多年。1834年,东印度公司享有的对华贸易垄断特权结束。

当时飞剪船队的运输速度远远优于其他船队,所以扎店洋行凭借自身的运输优势在鸦片领域有一定的实力。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为了控制中国白银外流,清政府对鸦片贸易设置了许多限制。

1835年,扎甸受不了这样的政策限制,于是派搭档詹姆士·马地臣回国劝说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甚至要求派遣舰队威慑中国。然而,詹姆士·马地臣的游说没有成功,英国外交大臣威灵顿公爵尤其鄙视他。詹姆士·马地臣回国后,告诉查点,他回国时被一个自大的傻子侮辱了。

1839年,怡和再次回到中国游说政府。

一月,当清朝大臣林则徐准备从澳门回国时,他正在去广东的路上。他的旅行是为了禁烟。但扎甸是清朝皇帝任命的烟草商,清政府也认为鸦片之所以能在中国自由流通,主要是因为这个外国人在工作。

扎甸很幸运地逃脱了,但留下的詹姆士·马地臣就没那么幸运了。在禁烟运动中,他被迫上缴了7000多箱鸦片,发誓再也不来清朝了,并写了书面文件,于1839年被清朝驱逐出境。然而,詹姆士·马地臣根本不想离开。他一直待在沿海地区,甚至多次派代表团回英国游说。

詹姆士·马地臣的另一个伙伴怡和不遗余力地在英国叫嚣,企图煽动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最后,他会见了外交部长帕默斯顿,并展示了他的作战计划。扎甸的作战计划非常详细,不仅包括战争战略、地图和政治支持需求,还包括部队和军舰的供应。

查点主张夺取香港,希望以此作为新的贸易基地。

1840年,扎甸梦寐以求的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期间,扎甸洋行不仅帮助英军制定计划和战略,还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所有外国公司拥有的运输船都租给了英国舰队。船长还担任军舰的领航员,而其他船员则为英国人翻译。

而且,扎甸还把卖鸦片赚来的银子在英国兑换成钱,作为军费捐给军队。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署《南京条约》,规定清朝必须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进一步开放广州和上海的通商口岸。

英国作为这场战争的赢家,怡和洋行也因之前缴获的鸦片获得了赔偿。事实上,早在1841年,怡和洋行就在港岛建立了第一座属于英国人的大厦。1844年,怡和公司不仅将总部迁至香港,还更名为怡和公司。作为怡和公司的创始人,怡和公司被称为“大班”。

多年后,英国作家詹姆斯·克莱维尔以怡和的经历为素材,于1966年出版了风靡西方的冒险小说《大班》。1986年,好莱坞也拍了一部同名电影《大班》,但由于电影中传达的殖民主义思想和中国女性的露点,这部电影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

换句话说,在詹姆士·马地臣和查点获得巨额财富后,他们回到英国成为国会议员和土地所有者,并委托他们的儿子和侄子们建立东方商业帝国。185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通商宪章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商业行为,怡和再次获得巨额利润。

从1863年到1864年,怡和的营业额总计1223万银元,鸦片销售额占五分之三。然而,随着鸦片销售利润的下降,怡和在1872年结束了这项业务。此后,怡和逐步实现业务多元化。在到达抗日战争之前,怡和洋行是远东最大的英国财团。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实际上是由怡和集团承建的。1876年,吴淞铁路投入运营后,引起轰动。虽然一张火车票的价格相当于两米半,但还是有很多人去体验。修建铁路的行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甚至被地方政府购买和拆除。

实际上,修建铁路是大势所趋。自1898年以来,怡和集团在铁路行业投入巨资,如1908年建成的沪宁铁路。

而且,为了更好地促进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怡和还与当时清朝的达官贵人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左。

当初左去新疆时,怡和参加了“西征贷款”。当时外资银行高层承认,贷款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公关。中法战争期间,怡和洋行借给清朝524.2万白银。此外,怡和洋行也开始了军火贸易。

胡雪岩得以为左购买军需,其中怡和洋行功不可没。李鸿章的主要军火采购对象是德国,但怡和洋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军火渠道。直到民国时期,军火贸易仍是怡和洋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怡和洋行帮助张,为东北军购买了大量新式英国武器。

侵华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二战后,由于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败退,怡和逐渐退出大陆。1954年,怡和集团关闭了在内地的最后一个办事处,这也标志着怡和集团的好日子已经过去。

可以说,作为一家有百余年历史的洋行,怡和在香港的影响力非常大。即使在六七十年代,香港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香港的统治者是赛马会、怡和、汇丰和香港总督。”可见,怡和洋行仍处于突出地位。当时,怡和在中环和尖沙咀拥有地产和楼宇。

1984年,中英谈判因香港问题进入关键时期。当时怡和董事长突然宣布,公司注册地将从香港转移到百慕大。在“九七最后期限”的悲观情况下,怡和的行动无疑会引起股市的巨大变化,也会导致不少香港企业纷纷离港。

1992年,怡和旗下不少上市公司将上市地点改为伦敦。1994年,怡和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股市。然而,怡和集团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于在香港和内地的业务,因此,怡和集团要退出中国市场并不容易。

然而,在97年前夕,怡和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却将“根在香港,心在香港”的广告撤下,向市民承诺不会离开香港。

到目前为止,虽然怡和集团的总部已经迁出香港,但大部分业务都在香港。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后,回归大陆的怡和洋行也在拓展业务,比如他们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空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怡和集团管理层频繁拜访中国高层,中方也热烈欢迎怡和集团扩大在华投资。

以下是怡和集团的财富排名:

2007年,《财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57位。

2008年,《财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37位。

2009年,《财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11位。

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382位;

......

2018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283位;

2019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281位。

可以说,怡和在中国的发展变化也是两国之间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出现了许多贸易往来。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世界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加强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