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华 老师你在哪儿 村里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在等你

栏目:科技 2021-11-27 12:50:22
分享到:

新京报在一个“L”形平房里有7间教室。从幼儿园到六年级,一个教室就是一个班;19位老师白天授课,晚上照顾近70名学生的日常生活……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大家洼村有一所特殊学校,这里的学生大多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或者是有过各种原因流浪经历的孩子。

老师带着幼儿班的小朋友跑步。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老师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跑步。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在网上搜索“石庆华”或“广爱学校”,就能检索到“百位爸爸”的故事。

几年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百子之父”后来怎么样了?孩子们怎么样?新京报记者近日前往大家洼村,见到了广爱学校校长、100个孩子的父亲石庆华。他说,在国家扶贫政策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由于条件有限,学校仍然缺乏稳定的师资力量。

入学需要“介绍信”

简单的教室里,有十几张课桌;小操场上,一个乒乓球箱,四个篮球筐...学校的设施是由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的。

学校里看得过眼的设施均来自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捐赠。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学校里的设施都是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的。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如果家里没钱,我就被送到这里。”圆圆的眼睛,整齐的,当记者到达广爱学校时,正好是课间休息的时间,而三年级的女生坦率地告诉记者她们来这所学校的原因。

很多来自东北,因为家境困难,被送到了广爱学校。和刚开始单纯收留流浪儿童不同,现在关爱学还是有很多喜欢开花的学生。

“自从我和孩子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来到这里,带孩子上学的家长也越来越多。”石庆华说,不像刚入学时只接收流浪儿童,除了流浪儿童之外,还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入学。

由于学校是免费寄宿制,学校本身条件非常有限,现在学生需要当地政府或村里扶贫工作组的“介绍信”才能进入广爱学校。

被迫成为他们的父亲

“当初真的不是有多爱,或者说成为他们的‘父亲’有多伟大,真的是一步步被逼到这条路上。”了解石庆华故事的人都知道他的话是真的。

1997年春节前,邻居家存放了大量烟花爆竹,引发了爆炸。结果,石庆华的家人严重烧伤,来到北京就医。石庆华花光了所有积蓄,一家三口被迫流浪街头。

“‘叔叔,来,这个红苹果,给你哥哥。’没有经历过那种时光的人,永远不会知道那个红苹果在那一刻意味着什么。在石庆华最困难的时候,一个叫小虎的流浪儿递给石庆华一个红苹果。那一幕一直铭刻在石庆华的心中。这个红苹果也决定了石庆华和孩子们的命运。

孩子们正在做操。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孩子们正在做练习。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在北京造“窝”的石庆华,有一次带着厚厚的衣服和被子去桥下地区看望小虎和其他几个流浪的孩子。

“那天太冷了,孩子们看到厚厚的棉衣棉被都不太高兴,反而可怜兮兮地看着我。我把它们带回了我的家。”

本来打算让孩子们在家只呆一晚,谁知道求佛比送佛容易?

偷窃,打架...接下来,孩子们给石庆华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他们从小缺乏教育。石庆华试图“扔掉”孩子们,但最终,他和孩子们安顿了下来。

“我给他们租了一个破四合院,说是四合院。事实上,当它在晚上被打破时,你可以透过瓷砖看到星星,也没有窗户,但是孩子们很开心,不停地喊着‘我们有家了!’"

我认为给他们找一个院子是极其克制的。你可以回到平静的生活,但谁知道,这只是开始。

孩子正在修手中破了的球拍。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这孩子正在修理他的破球拍。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虽然孩子们很小,但他们非常忠诚。你给我打电话,我也给你打电话。很快,院子里的街头儿童越来越多。对石庆华来说,麻烦越来越多。“无奈之下,我只好搬去和孩子们一起住。我不想照顾他们,但我想看着他们。不要出去给我添麻烦。”面对记者的采访,石庆华非常坦率。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段相处不仅让石庆华开始为孩子感到难过,也让他意识到教育对这些孩子的重要性。

废旧垃圾桶被当成了篮球桶。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废弃的垃圾桶被用作篮球桶。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几经波折,关爱派成立。学校条件非常艰苦,甚至几次被迫搬迁。在最苦的时候,石庆华每天只能给孩子们煮白菜,因此得名“白菜之父”。但是不管每天有多辛苦,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终于有了家和学校。

教育扶贫让儿童走上正确的道路

从当初兴办学校收留教育流浪儿童,到现在京皖专门收留农村贫困儿童和残疾儿童的小学、初中,光是爱心学校就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受益,校长石庆华也从百童之父变成了千童之父。

认真上课的孩子们。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认真上课的孩子。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从这里的广爱学校小学毕业后,孩子将直接去安徽的广爱学校上初中,无缝衔接。最早的孩子有的还在继续读书,有的已经成家,都和我保持联系。简而言之,他们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在正确的轨道上。”石庆华的脸很难隐藏。

学生毕业进入高等院校,石庆华永远为他们提供学习;直到孩子们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石庆华才摆脱了负担。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石庆华,依旧是当初那个单纯的“白菜爸爸”。

现在,为了孩子的事情,石庆华还是要忙啊忙。“从2003年到现在,国家对流浪儿童问题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任重道远。特别是近年来,教育扶贫实施以来,孩子们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仓库里堆满了捐给孩子们的衣物。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仓库里装满了捐赠给孩子们的衣服。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石庆华透露,相当多的在校儿童是由乡村扶贫队的工作人员送来的。

另外,现在每到假期,有社会爱心或企业的人经常来学校献爱心、做志愿者。“前不久,市公交集团柯旗分公司工会带着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来到学校。还要与孩子互动,向孩子宣传安全骑行知识。”石庆华说。

稳定的教师仍然短缺

目前北京市广爱学校有69名学生,但真正能在学校任教的老师只有9名。其中,有几位是广爱学校的学生,只有3位专业教师有真正的教师资格证。

“毕业后,我去过其他更好的地方工作,但我仍然认为这是最好的地方。尽管条件艰苦。”一位名叫永的老师说,她因为某种原因曾在广爱学校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她对它有特殊的感情。

来到这里的志愿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了他们更多的关爱。

课间休息时间,老师和孩子打兵乓球。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课间休息时,老师和孩子们打乒乓球。新京报记者王伟摄

石庆华告诉记者,广爱学校完全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设了课程,数学、语文、外语的师资基本配备,但仍有不足,尤其是各种课外课程,仍依赖志愿者或临时聘请的部分教师。对于孩子来说,“换老师”早已习以为常。

“有些老师会在学校做志愿者,给孩子上一些兴趣班。然而,这些志愿者中很少有人能在学校呆很长时间。总是换老师对孩子学习不利。”石庆华坦言,“毕竟条件和待遇有限,稳定的教师依然稀缺。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有更多的专职老师在学校任教,陪伴孩子们一路成长。”

新京报记者曹摄影王伟

编辑唐铮校对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