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位于陕西、甘肃、宁夏、蒙古、山西四省交界处,陕西省最北端。它不仅是国家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高资源区、经济腹地、重要生态区、重要发展区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国家能源集团国深三道沟煤矿以实际行动交出了绿色发展答卷。
三道沟煤矿是国家能源集团在山西、陕西、蒙古的典型现代煤矿。它位于榆林市府谷县西北43公里的沙良川河漫滩,黄河在这里汇入陕西第一湾。行政区域由府谷县庙沟门镇管辖,井田面积176.13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5.42亿吨,可采储量9.27亿吨,使用年限76.3年。属于低灰、低硫、低磷、优质动力煤。煤的热值超过5500千卡/公斤,属于低瓦斯矿井。
煤矿投产以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开辟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持续路径,形成了煤炭开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被列为榆林乃至全国煤炭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三道沟煤矿是如何成为生态文明样板工程的?
技术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三道沟煤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一目标三型五型七一流”发展战略。“一个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煤矿企业;“三型五化”即打造创新型、引领型、价值型企业,推动清洁化、集成化、精细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七个一流”意味着一流的安全、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品牌、一流的党建。
三道沟煤矿属于陕西安德宇府谷能源有限公司的配套煤矿,实行煤电一体化管理。煤矿和电厂实行“四来四去”的闭环运行,即“煤来了又走”、“煤来了又走”、“水来了又蒸汽走”、“煤来了又烟走”。
“煤来电”。通过煤矿为电厂提供稳定、低成本的煤源,大大降低了电厂的燃料成本,释放了煤矿产能;电厂为煤矿提供部分直接供电,降低了煤矿生产用电成本。通过以煤供电、以电促煤,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实现了降本增效,将煤炭运输转变为电力输送,大大减少了煤炭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
“煤变成了灰”。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回收用于井下防火和矸石巷覆盖,不仅降低了矿山开采空区域治理所需的材料成本,还减少了粉煤灰排放对地面环境的污染。计划每年向地下开采空区域充填粉煤灰70万吨,节约资金约990万元。
“水来了,蒸汽去了”。煤矿排水经处理后,一部分用于塌陷区绿化和农田灌溉,另一部分用于电厂生产用水。电厂再将多余的蒸汽送回煤矿生产和生活供暖,实现了地下水零排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既解决了煤矿蒸汽来源,又降低了水处理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和环境污染。
“煤来烟去”。计划回收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与粉煤灰发生化学反应后降低其碱度,可用于地下防灭火,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道沟煤矿以建设世界一流示范矿为目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管理,抢抓煤炭产业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发展机遇,着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把煤炭升级作为关键问题,创新载体,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创新水平。目前已完成5项小型成果奖1585项,获得专利51项,完成科技项目26项,为矿山创新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煤矿稳步推进智能化建设步伐,顺利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首批智能矿山试点单位,已初步实现泵房、变电站无人值守、主运系统智能控制、防爆电动车综合应用、井下4G网络全覆盖,被评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山、国家安全高效矿山。他们还全面启动智能矿山建设,推进综合连续采煤工作面和主运输系统筛分车间智能化升级,着力提升智能控制水平,全力打造技术先进、系统实用、稳定可靠的智能矿山
追求卓越打造绿色宝库
三道沟煤矿决心在开采地下黑色宝库的同时,在地面上建设一座绿色宝库,让这里的人民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绿色发展、追求卓越是煤矿的核心价值观。他们把绿色作为能源发展的价值追求,把卓越作为一流的价值目标。不仅地下开采提倡绿色,地上治理也需要绿色发展。他们把青山绿水当成矿区人的生态补偿。为此,煤矿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支三占为首的生态文明建设专班,推进“万亩农业示范园”“十万亩生态林”工程。
这个特殊的班级日夜奋战,抓住了机会。按照由远及近治理采矿空地区塌陷的方法,共投入1.8亿元对2.8万余亩采矿空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全力打造“万亩农业示范园、十万亩生态林”项目。
根据矿党委决议,专班坚持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严格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保护优先、规模经营、分类实施、系统推进”的要求,统筹兼顾环境义务、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全力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一是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可持续”相结合、相促进的协调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建设,使矿区绿化率达到60%以上,为员工创造了温馨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
二是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充分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基金,在矿区空实施“10万亩生态林区”工程。2016年以来,该煤矿投资2300多万元,治理开采空沉陷区2.8万余亩,恢复了原有地貌;初期投资约8000万元,栽植杜松、油松、樟子松等常绿乔木1.5万亩、150万株。在三道沟镇火赖沟和庙沟门镇西窑沟种植蒙古栎、侧柏、云杉,将原有荒山改造为人工林区。在地下开采空区域修建地下水库用于生产和农业灌溉,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显著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为府谷种植刺柏提供了宝贵经验。
踏上林区之巅,仰望天空空,蓝得让人颤抖,蓝得有一种暖心的力量。低头看山,仿佛打翻了一池绿色颜料,绿色顺着山势源源不断地倾泻下来。蓝天青山下的河流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向远方。矿山的灵魂,诗画中的群山,郁郁葱葱的绿草,山谷中安静的鸟儿,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魅力。更神奇的是,不仅兔子、獾在四处乱窜,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以前从未见过的鸟,色彩斑斓,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群众高兴地说:“原来地下的黑宝库是死宝,现在地上的绿宝库是活宝。三道沟煤矿让这里的死宝变成了活宝,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了。”
“两个为”的宗旨促进转型升级
三道沟煤矿坚持赋能社会、助力经济“二合一”宗旨,积极践行央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积极追求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好结构,充分释放优势,奋力书写全面振兴、全面振兴的答卷。它不仅在能源安全战略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让该地区农民在矿区生态治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留给三道沟煤矿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三道沟煤矿的光荣使命。因此,三道沟煤矿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合作经营”的原则,采取“矿山生态修复+精准扶贫+农光互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纳入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规划和任务清单,为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力。积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加大生态产品供给侧改革,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培育绿色转型发展新模式,不仅有效治理了采矿空沉陷区,也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振兴乡村,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矿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塑造村企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满足矿区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该煤矿投入3.7亿元搬迁安置矿区居民1253人。其中,以西窑沟移民新村为样板的近境居住区已建成,各类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达到小康标准,允许56户289名村民住别墅,移民新村有广场、党建宣传栏、步行亭、喷泉景观、篮球场及各类健身器材。此外,还建成了以新福山社区为代表的县城移民搬迁生活区,解决了杨湾行政村7个自然村182户600余人的住房问题,让农民实现了进城落户的梦想。
让群众“搬得动、住得稳、富得起来”,带动广大农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提供生态产品的矿区和提供工业产品的煤矿同步现代化。煤矿在开采空沉陷区实施“万亩农业示范园”项目。在不断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坚持矿山与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制度创新,率先走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新路,更好地彰显了中央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责任担当。三道沟煤矿人财物在西窑沟主体工程区,按照“顶部绿色种植、中间瓜菜、底部特色林果、四周护林”的布局,建成双膜拱棚20个、暖棚7个,提前种植西瓜、哈密瓜收入60多万元。建成汉服苹果、金凤梨、金海1号海虹果等8种特色水果采摘园280亩;种植苜蓿200亩,建设观光亭、环形步道、特色喷泉等配套设施。用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并丰富公园的文化生活。同时,利用矿井下的纯净水建成了4座总库容1.7万立方米的水库,也可以将叶大公路的雨水收集到水库中,为园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现实保障。上述项目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带来约300万元的经济收入,村民在花园工作每月可获得3000元的工资收入。根据《规划方案》,煤矿要在园区附近建设养殖场,不仅能为园区提供有机肥,还能增加村民收入,为游客提供肉食。园区内将建设光伏发电,用于大棚取暖和抽电,实施“农光互补”。还需要引进一批农家乐,修建游乐园供游客吃、住、玩。由于森林公园和采摘园的初步建成,这里的游客数量迅速上升并成倍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成后,西窑沟彻底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现代村的华丽转身。
三道沟煤矿在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和国深公司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方案》,坚持绿色发展,顺应当代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驱动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矿区绿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坚持系统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的各要素,迅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在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了新作为,在推进绿色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在巩固和发展村企和谐团结稳定上彰显了新担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动能持续提升,为进一步开创生态文明新模式、创造无愧于新时代央企新业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