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英杰原型人物 那个中国最叛逆的书记 走了

栏目:汽车 2021-11-27 11:10:10
分享到:

我曾经说过,我的人民,我的国家最喜欢张译的表演。

有人说他的眼睛会说话。公交偶遇的长镜头里,张毅几乎没有线路,但总比一万线强。

这就是他,面对自己的爱人,有点心虚却又不敢拥抱他。

他调整好呼吸后,停了下来,平静下来。仅仅三个字,他就耗尽了勇气。

很多人说就是因为这四分钟,整部剧才完结。

因为《鸡毛飞上天》太美了,你甚至可能忘了它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

说白了,这部剧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后从零开始的一代义乌小商贩的故事。说白了就是屌丝的反击。

张译饰演的陈江和,绰号鸡毛,是一个吃了几百顿饭长大的弃婴。奋斗了半辈子,赚了无数小目标。

这部剧还有一个著名的场景,退休下乡的张毅夫妇低调炫富,教育小个子的小老板。

看完这部剧,很多人都记得张译和尹涛的爱情,还有他们的商业游戏,但是却忽略了之前剧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谢。

剧中的谢书记是魏的好领导: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谢书记出来帮忙,而改革措施遇到阻力,所以谢书记三言两语就能调动大家。

一个人越认真,越难接近他。

要不是前两天看到的讣告,我都不知道剧中的谢在现实中有了原型;我不知道,真正的谢是那个时代最叛逆最有思想的人。

图:《鸡毛飞上天》片段

他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被贬到省里最穷的地方当官。

他还私自改变征税方式,在北京被刺,引发热议。

当时99%的人都没想过他做了什么。

如果义乌商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做生意,那他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做官。

他就是原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他的人生比《鸡毛飞上天》还要精彩。

图:谢高华

一个

谢高华是浙江省衢州县委书记。

衢州盛产橙子,年产量8万吨。但是这些橘子必须由国家购买,其余的不允许私下出售。因为只购买了6万吨,果农无法增加收入,老橘区的一些果农甚至被迫上街讨饭。

了解情况后,谢高华鼓励果农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前提下,把多余的橘子卖掉,价格高的地方就卖。

在县委书记的支持下,果农放开手脚,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前来购买。

但是因为橘子销量太好,果农没有把国家购买的6万吨留够,这一下子成了政治问题。

各界的批评声此起彼伏。当时《人民日报》也发文,点名批评谢高华“破坏国家放开市场的计划”。

平心而论,谢高华不能受到太多批评。

比如爸爸会给你打掩护,让你做完作业后溜出去玩。如果你照顾双方,你妈妈可能什么都不会说;但是你玩的太忙了,作业还没写完,应该吃顿饭。

1982年4月,谢高华调任义乌市委书记。

谢高华的母亲知道儿子即将转学到义乌,急得都要哭了。“你搞错了,为什么把你调到这么穷的地方?”

虽然没去过义乌,但她知道义乌以穷著称。“一路七灯一喇叭听全县”。

图:谢高华

早在“文化大革命”时,谢高华就遭受迫害,四分之三的胃被切除。老母亲怎么能让儿子再去这么穷的地方受苦呢

谢高华在县委大院上任。只有一个厕所,现在还开着。成群的绿头苍蝇经常光顾他的办公室。

然而,即使谢高华有所准备,他也无法想象这位新官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在街上被一名女子拦下。

图:《鸡毛飞上天》片段

这个女人叫冯爱倩,是义乌的一个小商贩。她向秘书哭诉正义——她的财产被抄了,她要死了。

冯爱谦用方言大声喊着,语速越来越快。谢高华一句也听不懂,街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谢高华别无选择,只能让冯爱谦去他办公室慢慢谈。

图:冯爱谦与谢高华合影

当我到达谢高华的办公室时,冯爱谦从口袋里拿出两包好烟,“重九”,递给谢高华一个,并问他一个问题:

书记,你知道“鸡毛换糖”吗?

2

谢高华明白了这句话:鸡毛换糖,这是义乌小贩在省内的著名招牌。我前面的那个女人是个小贩。

每年冬春农闲时节,义乌农民集体扛着两个担子出门,手里响着响铃,嘴里喊着像唱歌一样。他们走在街上,用自己煮的糖果棒换其他家庭的鸡毛。颜色好的会做成羽毛掸子等工艺品出售,颜色不好的直接养肥。

这种“鸡毛换糖”的手艺,支撑了义乌农民几代人。

但与冯爱谦仔细交谈了一个下午后,谢高华才发现,这个古老的行当做不成了。

冯爱倩有五个孩子和一个老人,全家人都指望她赡养。在最困难的时候,冯爱谦带着篮子挨家挨户借米,2斤米,只从7户人家借。

为了一天挣8毛钱,冯爱倩还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苦力。最后,她被迫忍受。冯爱谦家里卖了10吨小米,向信用社借钱,勉强做起了卖纽扣、鞋带、别针的小生意维持生计。

图:冯爱倩

冯爱谦最大的敌人是县政府的“投机办”。一旦被抓,他们将被罚款1元,相当于他们两三天的收入。

有一次,冯爱谦只是提着货物,被工作人员追了三里才逃脱。

《鸡毛飞扬》里有一个片段:女主角罗玉珠从浙江金华带回来一批货,因为火车站“投机”办公室的人有严格的排查,到了车站只能把货扔出窗外,伙伴们从车道上把货带回家。

图:《鸡毛飞上天》片段

像冯爱谦这样的穷商人很多,义乌和千千——一个不做生意就活不下去的县,更是有上千个。

命运让义乌人遇到了因经商被国家批评的县委书记谢高华。

他很清楚自己在漳州被人诟病,是因为他支持人民做生意;现在来到义乌,他又拿到了同样的剧本。

谢高华的敌人是人们心中政策和偏见的盲点。

政策不支持,即使是普通人也不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光荣。

《鸡毛飞上天》中的陈金水曾经是“敲糖帮”的头目,但他当上市长后却第一个跳出来,批评罗玉柱“投机倒把”。

图:《鸡毛飞上天》片段

陈金水去县里开会,县委书记提到了他敲糖的黑历史。陈金水黑了一个度,和他翻脸。

图:《鸡毛飞上天》片段

陈金水很有意思。从“敲糖帮”的头目到带头打“敲糖帮”,他把自己的资本主义尾巴割得干干净净。

连敲糖帮自己的人都看不起自己,还有谁能对他们有尊重?

是的,邱英杰,一个有抱负的大学生。

邱英杰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而是回到义乌县政府工作。

他为义乌人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买了一批大麦,解决了县城的饲料短缺问题。

这个英雄得到了什么?一顶“资本主义”的帽子,一度面临全县的检阅。

邱英杰的自我批评很细腻,但他的心在流血。

图:《鸡毛飞上天》片段

当时义乌有个体户4000多户,其中小百货3000多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

为什么“鸡毛换糖”被打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是野火不太消耗它们,它们又在春风中长高了?

为什么,政策被绑在背后,把一个有热情的大才子逼成只会写满普通话,夹着尾巴做人的“社会人”?

一切安静下来,谢高华决定说出来,为老百姓做点事。

图:《鸡毛飞上天》片段

上任两个月后,谢高华提出成立专门的“小商品市场”的建议。

不出所料,他遭到了大量的反对。

有人认为义乌做生意的人太多了,应该整顿。

有人担心会触及政策的“高压线”。

谢高华只说。

“这个问题我负责,我宁愿没有黑帽子!”

图:《关于加强小型百货市场管理的通知》

厚镇胡庆门小百货市场于1982年9月5日正式开业。这也是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

但它是一个小商品市场,但其实很简单:两根竹竿和一块塑料布是摊位的天花板;1米宽半米高的水泥板是摊位的柜台。

开业当天,市场内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领导出现,也没有新闻报道。

商家心里清楚,开办这个小商品市场至少违反了三条规定:农民不能弃农经商;公平贸易不能分配工业产品;个人不能批发销售。

哪一个,能让自己和县委书记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小商品市场开业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省委书记。

那一天,省委书记的车绕着小商品市场转了几圈,幸免于难。

人证无处不在,谢高华跑不掉。

后来,市委书记把车停在市场外面,一路走了进来。

“谢高华!”

市委书记突然叫了一声。

“我进不了你家!”秘书很高兴。

省委书记不想进来,因为人流量汹涌,他的车根本开不了;他没有给谢高华定罪,但很高兴看到经济繁荣。

胡庆门市场开业不到三个月,在这里经营的商户就有700多家,年营业额392万元,当年缴纳的国税就有3.8万元。

之前义乌一家针织厂积压了价值50万元的袜子,最后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小商品市场之后,针织厂在市场上摆了两个摊位,短短几个月,袜子就卖了一只空。

谢高华不知道他在等两麻袋的检举信。

对于义乌的那些“宫家人”,谢高华没有一技之长。

他们觉得小商品市场的利润都是从国企拿的。谢高华在纵容小商贩搞社会主义羊毛。

那段时间,县里把告状信交给了谢高华,还有整整两麻袋。

图:谢高华

谢高华刚调到义乌的时候,不是在调研,就是去农村,忙得没时间理发。

县城里有一家国营理发店。谢高华去上班,他就去上班。当谢高华下班的时候,他也会下班。

谢高华好不容易等到理发店一次都没下班,但进去叫师傅的时候,却被无视了。

后来,谢高华经常去私人理发店。他的主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热情洋溢。即使在吃饭的时候,他也会先招呼客人。谢高华在这家理发店理发,直到离职。

对于这样一件一点头发的小事,有人抓住了炒作的机会:谢连国营理发店都没去。

谢国华在发布会上直接反驳了回去:

“用这种方式吃‘大锅饭’的国营理发店,你们越早分手越好!”

第二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到1000多个摊位,年营业额近1500万元,纳税38万元。

1984年12月,谢高华用自己贷的50万,省里贷的4万多,以及各种集资,一共筹到了57万,建立了第二代小商品市场。

这一次,商家有钢架、玻璃、瓦棚遮风挡雨,2000个摊位,每天有1万多商家前来交易。

浙江小县城义乌超越上海、广州,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

硬件升级到极致后,谢高华瞄准了“软件”。

这一次,谢高华的步子比之前加起来还大。因为他想用刀的地方是税收政策。

当时国家采用的是八级累进税制,每一级的税率都不一样。义乌的贸易商文化程度低,不懂税法;再加上他们流动性大,监督他们开具发票是不现实的。

向小商贩收税比收鸡毛更累。

谢高华想出了一个计策:每个交易者收取固定的税款,这让收税人和交易者都更容易。

由于征收效率较高,这一政策立即提高了义乌的税收。

但是谢高华这次有点鲁莽了。税收是立国之本,且不说他是一个县级干部,就算财政部,也没有人能在拼接的一瞬间做出决定。

突然,关于谢高华“鬼混”的抱怨满天飞。最后,财政部派出调查人员到义乌进行调查,最终在调查报告中得出结论,“方法可行,不合适。”

谢高华伤心地离开了义乌。

我走的时候,没人告诉我。只有县政府的吉普车司机为他送行。

谢高华走了,但他一手推动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还在。年复一年,在坚韧不拔的义乌人手中,小商品市场蓬勃发展。

现在,义乌已经成为“世界超市”。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经历了5次搬迁、11次扩建,也发展成为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如今,义乌有7万多家店铺,营业面积比当年扩大了1100多倍。即使每家店铺只持续3分钟,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购物。

仅今年上半年,义乌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31.7亿元,成功蝉联浙江省第一。

2018年义乌GDP首次突破1200亿,外贸出口份额达到全国的五十分之一。

义乌人真的很有钱。

2018年,谢高华因毕生努力,被表彰为“改革开放百名杰出贡献者”之一。

和他一起上榜的,还有两位炸弹之父,赖斯之父和太空先驱。而谢高华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委书记。

一周前,他去世了。人民日报转发了他的讣告。

结局

如果时光机器真的存在,我今天想带着那些当年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去义乌看看。

义乌年三里街拨浪鼓广场上的“鸡毛换糖”铜像就是为你打造的。

如果时间机器真的存在,我想带过去把头绑在腰带上的谢高华书记今天去义乌看看。

谢谢书记,义乌现在很有异域风情,电商,网络直播,进出口贸易,这些你当年可能都没有想到。

“吃饭喝水的时候,别忘了挖井。”有钱的义乌人总是惦记着谢高华。

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成立10周年之际,市场管理处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他们拿着装在半编织袋里的现金,想和经理们商量做一个雕像。

"我们想为谢书记塑造一尊铜像."

当然,这尊铜像最终并没有被塑造出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我愿意相信,在每一个义乌人心中,谢的形象一定早就被塑造出来了。

1995年,是首届义乌小商品交易会,谢高华正式退休。那一年,义乌人把谢高华带回家。

2007年,义乌商家用107辆奔驰轿车迎接谢高华。

每一辆车上都贴着“想到饮用水的源头”的字样,横幅上写着“感谢上帝谢高华”。

此后的每一年,谢高华都是义乌小商品交易会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没有谢高华,就没有博览会”,这是每届义乌博览会的传统。

但今年,谢书记站了出来。

谢高华虽然走了,但千千还有几千义乌人。谢高华的不服输,他的创造,他的改革精神,一直在每一个义乌人的血液里不断流淌。

如今,谢更像是每一个义乌人的缩影。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它们就像悬崖上的花朵。即使有危险,他们也从不放弃。

正是因为这种“义乌精神”,所以“鸡毛飞上天”的故事在义乌从来都不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