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889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王石平时的微博不是体育锻炼就是看书养花,但3月14日,他发了一条关于通货膨胀的微博。但发送后不久就被删除了。你什么意思?
这条微博意味着2020年全球印钞“千载难逢”,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上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放水,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国际铁矿石价格已经涨上天了。国内房价、汽车、零配件要不要涨?美国小麦玉米价格暴涨,但中国粮食价格会涨吗?每年大量进口的大豆、原油等大宗商品已经率先上涨。”
他认为,美元、欧元等世界货币自然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买买中被购买和收获,但不是世界货币的国家不仅要遭受世界货币的掠夺,还要默默承受通货膨胀的抢劫。
王石的言论被广泛转载,评论不一。但是王石为什么要删除这条微博呢?这个删除引起了很多猜测。
有人说,这条微博被房产中介拍下后,作为言论在买卖双方群体中广泛传播,会对房价产生不好的影响。作为曾经的房地产巨头和明星,王石自然要考虑自己的影响力。更何况是一次次限制房价。不过这条微博已经被广泛转出,王石删不删都无所谓。
有人说,王石“千年一遇”的说法过于夸张,商业活动自全球化以来只持续了几百年。然而,王石的说法是有道理的。3月8日,樊氏区发推称,“美股a股全线下跌:全球超级大通胀来了吗?”“正在谈论全球通货膨胀的问题。文章中提到“2020年3月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印钞规模已经超过了2008年之前5000年文明时期人类印钞规模的总和!"
当然,有人会认为,2008年以来欧美印了不少钞票,但通胀并不明显。就中国过去十几年的情况来看,也差不多。其实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房地产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欧美房价没有大幅上涨,但全球商品流通和资本市场充当了“蓄水池”。也就是说,一些资产泡沫换来的是现货商品的通胀;另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可以输出通胀。
在2020年6月的一次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表示,2008年“量化宽松”的刺激政策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化。这是世界货币,比如王石在微博上说的美元、欧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收割。
现在,中国和欧美都面临着一个选择,那就是“水库”装不下水。中国提出住房不可投机,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出台严厉措施限制房价上涨。比如深圳在春节期间出台二手房指导价,上海杀出学区房,广州严查首付来源。贷款越来越严格...
房价被压低了,但总要有资金的去处。资本的来来往往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新兴国家首当其冲,因为这些国家严重依赖资本,其经济最为脆弱。这正是王石所担心的。资金将转移到现货商品上。因此,他毫无顾虑地表示:“2021年的通胀已经是一场非常现实的民生灾难。”
这在几个新兴国家尤为突出。连日来,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大幅加息,以应对外部汇率压力和内部通胀压力。
我们应该知道,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去年俄罗斯负增长3.1%,巴西负增长4.1%,土耳其略有增长。降息来刺激经济是合理的。然而,通货膨胀如此激烈,以至于三国央行不得不关注民生。
3月17日,巴西央行率先宣布加息,原因是燃料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胀率创4年新高,货币走弱。在美国国债收益率较高的背景下,巴西不得不提高利率,以避免资本外流。
但现在巴西正遭受第二次疫情的冲击。每天死于新冠的人数占世界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经济相当疲软。因此,加息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平衡行为。
土耳其受疫情影响不大,经济处于恢复期。但由于地缘政治因素,2018年以来经历了一系列货币危机,通胀加剧。到今年2月,通货膨胀率超过15%,是该国中央银行设定目标的三倍。因此,土耳其央行于去年11月将基准利率从10.25%上调至15%,随后于12月将利率上调至17%,并于今年3月18日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9%。
也许是加息太猛了,土耳其央行行长在埃尔多安总统上任不到半年就被他免除了职务。这次召回不重要。结果,引起了市场恐慌。股市、债市、外汇市场联手杀三亏,股市连跌互融。埃尔多安在过去两年里已经罢免了三位央行行长,但他仍然无法控制通胀。
同样,面对全球通货膨胀,中国目前的情况也比较好,但不能掉以轻心。首先,经济复苏良好;第二,仍然有足够的空货币政策。
3月20日,在中国发展论坛圆桌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很大空。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适度。我们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事实上,这一货币政策空是为应对美联储未来极有可能加息而储备的“弹药”。在消费品层面,中国也采取措施控制限价。一年多来,以茅台为首的各类“消费品”纷纷跟风?从资本市场到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和股票互相成全,互相抬轿子,比房价上涨的负面影响更大。为此,年初,各地开始限制茅台的价格,随之而来的是在股市出售白马消费股。所以与其说是“顶级消费品”因为上涨过快后的回撤调整,不如说是宏观调控的需要。
然而,中国应对千年一遇的通胀并不比巴西和其他国家容易。2021年,反通胀将有以下主要障碍:
首先,中国会跟进加息吗?加息不仅会抑制经济活力,还会增加企业成本,间接促进通货膨胀。加还是不加总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第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快会传导到终端产品。现在国内茅台价格可以维持,但国际原料价格可以控制吗?
第三,由于劳动力供给下降,制造企业成本上升。据统计,2013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到1.03亿的峰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相应地,2011 -2012年制造业人均工资有所上升。截至2016年,制造业员工平均年薪达到59470元,较1978年的597元增长98倍,复合增长率为12.8%。
中国制造业的就业
更令人不安的是,根据大数据团队的计算,2012年至2019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350多万。2021年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将进入跳跃加速期,年均净减少约1000万人。也就是说,2021年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是制造业,服务等其他行业也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
由于劳动力短缺,短期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直接提升,服务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将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通胀效应不会持续太久,因为长期来看,劳动力供给不足会导致消费不足,如果需求不足,经济就会失去活力,不仅通胀不会上升,还可能出现通缩。
最后,中长期来看,还有一个潜在的会增加企业成本的因素,那就是正在推进的碳减排。今年6月,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将在上海启动,将大力推动低碳清洁能源转型。但由于碳排放配额流动性增加,交易价格可能会持续上涨,导致能源企业成本上涨过快,能源终端价格涨幅过大,从而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消费支出。因此,碳减排不应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行业进行。
所以王石的微博真的是多愁善感,删微博也是善意的,一般都是告诉大家老虎来了的事实。做自己的回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束—
本文为“樊氏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复制。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区申请并获得授权。
《中美金融PK》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