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人 “捕鱼人”变“养虾人”

栏目:科技 2021-09-19 15:15:52
分享到:

阅读提示:2018年,沙洋县、钟祥市在全省重点水域率先开展禁捕退捕渔民安置帮扶工作。几年过去了,在各种政策的帮助下,“渔民”彻底改变了身份。

图为李如刚在稻田、虾田补渔网。

漫长的夏天过后,阳光突然由明变热。相反,禁渔后的汉江非常平静。

沙洋县马良镇,一个靠近汉江的小镇。过去人们讲靠水饮水,所以这里的渔民很多,大多数村民在汉江附近的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渔船。

2018年,沙洋县、钟祥市实施重点水域禁捕退捕。靠水吃饭的渔民们划着船上岸开始寻找新的生意。

三年过去了,在各项政策的帮助下,昔日的“渔民”有的成了工人,有的成了“养鱼人”“养虾人”……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两位“养虾人”。

“鱼王”的选择

没有种水稻的稻田和虾田,远远望去,就像一个鱼塘。一个人站在一条小木船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竿,胡乱划着,船向前跳了很长一段距离。

“这是我的稻田和虾田。”马良镇漯河村8组村民李如刚刚把虾笼盖好,跳下船说:“听说几年前就要退休了,就开始流转土地了。”

从李如刚记事起,他就和长辈们一起划船到汉江钓鱼,大半辈子过着“浮在水上”的生活。像大多数渔民一样,李如刚世代以捕鱼为生是一种传统。

“一开始,钓鱼就像电视里演的一样,一条船一张网。”李如刚说,一开始钓到多少鱼,完全靠运气。

为了钓到更多的鱼,李如刚不仅向老渔民请教,还仔细观察。几年后,他清楚地知道汉江马良段的哪一片、哪一个海湾有什么鱼。其他渔民抓不到鱼的地方,他总能抓到。久而久之,身边的渔民都称他为“汉江鱼王”。

年复一年,小木船换成了10米的大船。渔网不需要收集。晚上,船点亮前灯吸引鱼,然后用电捕鱼...“捕鱼方法先进,但能钓到。鱼不多。”李如刚说,我记得汉江里有剑鱼,很好吃,但现在这些鱼几乎看不见了。

鱼的种类越来越少,鱼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我以为钓鱼会是我的生活。2016年,李如刚听说渔民可能要退休了。撤退意味着告别“渔夫”的身份,这让他始料未及。

不会钓鱼,落地后怎么办?一是没学历,二是没技术,三是年纪大了。他靠什么谋生?李如刚迷路了。他还打听出去打工,最后他选择发展农业生产。

2016年,他流转了50多亩土地,种了一季小麦。请比赛,喷洒药物,收获...工作忙了几个月,算账后只赚了3000元。

“幸运的是,当时没有禁令,否则生活无法继续。”李如刚说。

县乡两级开始宣传禁渔政策,势在必行。李如刚决定尝试稻虾养殖:“沙洋这方面做了很多,收益好像还不错。”

动手吧,挖沟,下水,抛秧...没有调水,没有密度,每天都有死虾。钓鱼练习的划船技巧也派上了用场:“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死虾。我每天都在船上钓鱼。”

好处可想而知。不甘心,第二年继续养,有了之前的经验,小龙虾的成活率高了很多。

2018年夏天,李如刚养的小龙虾上市了。同时,沙洋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正式启动。

“我砍了两条船,一大一小,完全上岸了。”李如刚说。

虽然舍不得放弃,但稻田和虾田的收入坚定了李如刚上岸的决心。今年,靠着大米和小龙虾,李如刚一家赚了10多万元。

“我缺的是养小龙虾的技术和经验,不然收入应该更多。”之后,李如刚多次向大型养鱼户学习养鱼技术,并参加了第一期退休渔民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班。

专家的解释,让这个曾经的“汉江鱼王”有所突破。“还是专家说得好,现在死虾很少了。”李如刚说。

虽然2019年和2020年由于天气、疫情等原因收入并不理想,但李如刚坚持了下来。今年,他拿出三英亩土地来尝试养殖青蛙。“虽然比钓鱼累,但我的心是踏实的。明年我要流转一些田地,扩大稻虾规模。”李如刚说,没想到这么小就找到了养虾的人生目标。

记者注:对于退休渔民来说,转产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汉江鱼王”李如刚对钓鱼很有信心。转行养虾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如此,他仍计划继续筹集。在他看来,这是最适合渔民转产的方式。

“养虾”不比钓鱼差

遇见镇香河村6组村民曹,他刚从市场回来,一车小龙虾卖得干干净净。

“现在每天都想去哪里卖小龙虾。”曹说,他现在有280亩田,主要种植大田作物,其中60亩是稻虾共育。

说起钓鱼,曹半路出家了。曹一家有四口人,却只有三亩地。靠种地养家显然是不现实的。几十年来,他跑过运输,挖过沙子...不管赚了什么钱,他都做了。2000年后,他买了一艘船,学会了和老渔民一起捕鱼。

烧柴油的渔船在汉江里跑得很快,电池和渔网的结合让捕鱼变得更容易。但毕竟是半道和尚,收入不错,但曹总觉得自己比老渔民差一点。

“钓鱼时间很灵活,收入也不错。”曹说,晚上钓鱼,白天做其他生意,会增加收入。

2017年,曹通过渔政官员的宣传,得知沙洋县重点水域将于2018年禁渔。

“既然政策不允许,我们就必须另谋出路。”曹说,当年10月,他参加了县渔业部门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稻虾养殖技术引起了他的兴趣。

回到村里后,曹去找村干部,说他要流转土地。2017年底,他流转土地120亩,建起20亩稻虾基地。

沟挖了12个月了。曹想都没想就买了15000元的虾苗,很快田里就出现了死虾。看到死虾越来越多,他买了一万块钱的虾,春天过后扔了进去。

小龙虾一天天长大,卖的时候市场价格不高。曹原打算再等一等再卖,没等小龙虾卖完,又死了一批。

这时,曹发现自己并没有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他开始咨询养殖小龙虾的同学和农业领域的水产专家...在专家的帮助下,曹的小龙虾长得越来越好。

2019年,曹养虾收入超过10万元。那一年,他转让了土地,扩大了稻虾养殖面积。不仅如此,他还创办了曹家庭农场。目前,曹的家庭农场作为市级退休渔民从事渔业转产的联系点,经营规模280亩,其中稻田养虾60亩,仅2020年农场纯收入就将达到24万元。

“养虾真的不比钓鱼差。我想对每一个退休的渔民说这句话。”曹说,今年他计划增加20亩稻田,这样家庭农场的养虾面积可以达到80多亩。

记者注:船被砍了,有的渔民适应不了,有的适应得很好。他说,曹适应得很好,主要是因为他在钓鱼的时候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不会钓鱼只会影响收入,但并不是没有出路。在研究了各种针对返乡渔民的优惠政策后,他认为现在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好时机,所以他不仅养虾,还种植了高产水稻,年收入不比捕鱼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