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的人 信佛和学佛 究竟有什么区别

栏目:军事 2021-09-18 19:08:52
分享到:

问:

信佛和学佛有什么区别?

“人难得,佛法臭。”有生之年有机会听到佛法并信仰佛法的人不多;能学佛跟从的人就更少了。

也就是说,虽然信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学佛的人却很少。信佛和学佛有什么区别?

一个

佛教徒

我信佛,不排斥佛,认为佛是神圣的,尊重佛。

很多信佛的人把佛教当成宗教信仰,把佛菩萨当成神。他们偶尔去寺院烧香拜佛,只是希望得到人和佛菩萨的加持,或者把佛当作精神寄托。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和佛陀交谈,希望得到心理安慰。

这种人的信仰是肤浅的、肤浅的、功利的,往往是迷信的。

2

学佛

很多人把学佛当成一件神秘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根据佛教经典和教义,佛法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也适用于做人。这是学佛。

不是说学佛要出家,要上佛学院。只要你听到佛法,然后你就能遵循它,你就能随时随地学佛。

过去听佛教不容易。你必须去寺庙。现在很方便。你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学习。只要你想学,学佛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你可以在网上找到任何经典,选择你想学的方法。

真的太方便了。关键是你会不会学。

信佛,不学佛,不是真正的信仰

很多人信仰佛教,只是说人生该做什么。

电视剧《济公》中经常有人用“酒肉穿肠,佛祖留心”这句话作为借口。在他们看来,信仰是一回事,生活是另一回事。心中有佛就够了,不做坏事与我无关。

这种人信仰佛教,不信仰真理。真正的信仰,怎么能不真正做到呢?说你相信老师,但不在背后做老师说的事,和老师说的正好相反。这叫信任老师吗?这叫欺骗老师。

只学佛,不信佛,不是真正的学习

有人学佛。他不想练习或寻求解脱。相反,他认为佛教是一门科学、哲学和文学。他学习佛教是为了增长知识。他对佛教并不完全信服,只是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理,在佛教中找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还有人学佛,现在很多人称之为佛教,也有人称之为小子佛教,就是用佛教作为心灵的鸡汤,只是为了安慰自己,陶冶自己的情操,用佛教作为装饰自己外表,提升自己学识修养的工具。

这两类人虽然学佛,嘴上可能说信佛,但心里还是不信佛,所以不是真的学佛。

如果你真的学佛,你必须相信佛

真正学佛,必须信佛;如果你真的信仰佛教,你必须从中学习。

一个人如果真的学佛,能够遵循教义,在生活和工作中贯彻佛教的教义,并在言行中贯彻,就不用问问题,一定要信佛,没有信佛的基础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真的相信佛陀和佛陀所说的所有佛法,你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在你的生活中实现它,因为佛陀告诉了我们宇宙的真相,所有的利益都已经明确了。如果你相信真理,你肯定不敢做坏事,不敢再犯错。你必须勤奋练习,真正学会摆脱生死。

真正学佛,信佛

有很多人信佛只是靠烧香拜佛,而是靠祈求佛菩萨保佑。这种信念是非常肤浅和功利的。

真正学佛修行,不是刻意追求什么。广义来说,修行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很平淡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学佛说成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说学佛就是成佛,听起来很遥远。但是,我们要知道,学佛也可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常见到什么程度?正如古德所说:饥饿是为了吃饭和睡觉。这告诉我们什么原因?学佛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就像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样自然。

我们讲修行,往往只想到拜佛、念经、念佛等等。这些算是修行吗?当然是练习。

有的人每天念经背一卷金刚经或藏经、无量寿经;有人念佛,每天念几千或几万个佛名;还有人每天早晚花很多时间做作业。

这是令人钦佩的,但我们念经的目的是什么?念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念经或者念佛名就像银行存款一样在积累,我们的修行时间越来越深?

那不是真的!

念经念佛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和净化我们的身体、嘴巴和心灵。

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和妄想,所以浮躁不安。这些烦恼从何而来?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少一些妄想,少一些烦恼;更多的妄想,更多的烦恼。所有从贪婪、愤怒和妄想开始的行为都会形成恶业。

所以,每个男人的脑子里都在搞事业。当我们有了贪婪,内心贪婪的力量就增加一分;当我们有了愤怒的感觉,内心仇恨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当我们想到我的迟钝或嫉妒时,我的迟钝和嫉妒的内在力量也得到加强。

同理,我们念佛的时候,念的每一个名字,都是在我们的生命中种下善的种子;当我们念经时,我们在心中种下了佛法的种子。

那么,我们是希望自己的心灵结出慈悲与智慧的果实,还是无知与烦恼的果实呢?

关键在于平时如何培养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不断地贪婪、怨恨、嫉妒,烦恼就会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甚至完全影响我们的身心。

如果我们不断听到佛法,理性思考,慈悲智慧的菩提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学习佛教的入门是基于接受三次皈依

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次皈依之后,就可以算是佛教徒了。虽然学佛,但如果不皈依三宝,还是不是佛教徒。学习佛教的入门是基于三次皈依。

比如《大乘喜欢六大般若经皈依三宝》中,如来回答弥勒菩萨问:“欲求阿雅多洛涅槃,应皈依佛门。”

皈依的意义是什么?转换就是转换,转换,或转换。依赖是依靠、依靠或依靠的意思。皈依三宝,依靠三宝。所有转向依赖的行为都叫做皈依,这不仅仅是奉献给佛教。

皈依意味着拯救。比如第三十回《大毗巴沙论》说:“救世之义,即皈依之义……皈依佛门僧宝者,不破学处,不犯法,不犯法,即可救世。他坏了学校,毁了法律,违反了法律制度,虽然皈依了三宝,却没有救他。”

为了摆脱生死之痛,皈依三宝,寻求帮助,学佛者必须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服法、求僧。

《论瑜伽士的土地》说:“当你知道皈依,有四个积极的行动:接近好人和听到正确的法律,如果你有道理,法律就会遵循法律。”好人是好朋友和好知识。

《瑜伽士论》说:“善良和友谊的名称是什么?”八因为理智,应该认识各种完美的好朋友。八点怎么样?据说,生而令人生畏,有足够的知识,能够证明,性中有悲,心中不烦,善而隐忍,不惧,语言完美。"

《华严经》说...你渴望寻求菩萨道。为了获得各种智慧,你应该勤奋地寻求真理,善于求知。好男人!求好知识,不要累;看到好的知识,不要厌倦;善于求知,有一些教诲,要听话,不违和;要善于求知,要有技巧,要方便,但要尊重,不要看到错误。”

他还说:“所有的佛法修行都是通过好的知识来完成的。以好知识为基础,从好知识出发,靠好知识生活,靠好知识生活,以好知识为事业,好知识才能被引发。”因为好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弟子们应该注意思考,比如通过法律来接近。老师和家长应该考虑好知识。我保证尊重你。

承担和支持好的知识就是听到佛法,佛法是佛的教法,要根据好的知识去解读,学者要遵循。出发前,根据听证、听证的法律原则,引出真实、正确的意思表示,即作出意思表示是合理的。有这个意向。你知道并看到你可以保持清白,但你不能让邪见天翻地覆。

直走,也就是遵循规律。法指涅槃法,是最好的取胜之道。用法律就是真理,它可以证明涅槃法则,并遵循涅槃。要做的是让学者从内心持持这种方法,实践涅槃的正道。就是以法为法。这是三次转换后应该进行的第四次转换。

佛陀讲了四十九年多,说了八万四千道。无论我们修行哪种方法,我们佛门弟子都离不开十善的基础。当佛陀达到圆满时,根是十件好事,十件好事是土地。

佛陀在《十善业经》中讲了“五根五力七感八义”,在这部经的后面讲了“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这就是如来的境界。从十善到善法的圆满,善法的圆满就是佛果之地。佛国净土,善净。佛心无念。佛法讲正念,但正念没有心。这就是正念。是邪恶的对立面。

佛陀帮助众生,不管他表现出什么样的身份,他都用正念、慈悲和智慧。佛菩萨来世间教化众生,无论用什么方法,心中都没有妄想,没有坚持,没有分别。真正的智慧发挥作用,就是没有丝毫的思想,这是自然与众生的感应交流。

为什么我们读经文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经文的意思?我们普通人看不到性。众生皆有佛之德,我们普通人只是没有恢复而已。所以,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要干净,要尊重,才会得到好处。

无论你学习哪部经,如果你用心去读,我们都会有所悟。如果我们读了经文,我们对经典就有了不同的心。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一旦我们分析它,我们就会陷入错觉。这是每个人在根源和理解上都是不同的。思想高尚的人相对干净。

佛说生根、钝化,受益者很快就会意识到。瑞根的心相对纯净,很少分离,坚持,不体贴,读经听经很容易进入经典境界。所以,开明开明。佛帮不了,要靠自己。佛陀只是展示和解释。

启示是帮助我们理解一切规律的真相,因果报应轮的六大划分,因果关系三,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展示”就是展示,展示我们,为我们树立榜样。因此,我们通过遵循佛陀的教导来学习佛陀。佛陀的教诲,都是帮助众生迷途开悟的方法,这叫佛法。

佛教教育众生,佛菩萨是宇宙众生。普渡众生仍然需要命运。佛教教导我们修行者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你不与众生建立联系,你就不能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为什么呢?没有命运,众生不服。因此,我们经常介绍真诚和尊重的重要性。

当然,学佛修行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从抢劫开始的习惯,并不是说改变了就能改变;佛陀的教导并不意味着一实施就实施。总要有一个过程。

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接受佛陀的教导,我们就会认真努力地纠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尽最大努力在生活中贯彻佛法。这叫真正的信佛学佛。

图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腾讯佛教

关注腾讯佛教

长期享受智慧和清流

长的

关掉

笔记

合作联系人:

010-62671188-36503

waltergao@tencent.com

腾讯道教

洪薛

普及道教

腾讯儒学

接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