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了浙北小县城武康,在那里工作多年,因为工作不得不转岗多年,却意外尝到了多年未见的农家蔬菜的“纯真”。
正文|陈
长期生活在杭城,春节期间餐桌上自然会有各种美食,鸡鸭鱼虾。当然,各种蔬菜缺一不可,有些是反季节大棚里的“时令鲜菜”,比如茄子、番茄、玉米等夏季蔬菜。虽然这些菜很贵,看起来又新鲜又水灵,但它们的味道从来不像是在乡下自己的花园里切和油炸的。
今年去了浙北小县城武康,在那里工作多年,因为工作不得不转岗多年,却意外尝到了多年未见的农家蔬菜的“纯真”。
大年初一,一家五口。除了儿子在杭州坚守岗位外,我们的四位爷爷奶奶还参观了武康古城。让七岁孩子的孙子参观他父亲曾经就读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旧址。随着世界的变化,中学变成了私立小学,小学原址上建起了居民楼,幼儿园变成了停车场。浙北小城镇处处彰显着旧城改造的成果。
一路走着,我们到达了我们居住多年的旧居。虽然房子几年前就卖了,但还是有一些老邻居和同事拜访老朋友,这是传统的春节项目。更何况,孙子和儿媳是第一次来这里过年,应该去看望一下老邻居。
故居为6层建筑,位于于颖河以北。原来是一片崎岖的沙地,现在突然被隔绝了。
居民楼前的南泥湾
当年建工段时,不是粮田,又因为地处104国道和宣杭铁路之间,当地政府开发成本太高。土地确认后,分配给了铁路。铁路方便地在这里建了一座家庭建筑。最初计划在几年内建造三栋新的家庭建筑。没想到,计划没有迅速改变,铁路深化了改革。前几年生产力布局调整,单位撤并到杭州。规划好的三栋楼留在纸上,很快荒地杂草丛生,小池塘成了蚊蝇的滋生地。
住在这栋楼里的大多数同事都来自农村。看到这,他们下班后又回到了“农民的老本行”:除杂草、捡碎石、从外地带熟土、开垦几十平米、几十平米的菜园。他们从老家带来了各种蔬菜种子,几年后就把这片荒地变成了口袋大小的“南泥湾”。近年来,许多工人退休了,自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精耕细作。
蔬菜地精耕细作
我们一家四口走进南泥湾,多年不见的老邻居热情地迎接我们。只在菜市场没见过蔬菜的媳妇和孙子,兴奋的跑到各个菜园子里,东张西望,问个不停。豌豆、蚕豆、花生、土豆只是幼苗;芹菜、卷心菜、青菜、大蒜等。都是在新鲜的季节。
熊浃夫人刚刚挖了一些外国姜,然后扑向我们。老同事邱雄热情邀请我们自己动手,想挑什么就挑什么。我知道我的老同事在种植这些蔬菜的时候从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并且遵循着“蔬菜中的每一朵花都要靠肥料”的农民谚语,他们没有使用家里的抽水马桶,而是将水谷的转世灵童收集在一个特殊的容器中进行发酵,然后将其作为蔬菜的营养物质。这些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用有机肥滋养的蔬菜,堪称“绿色食品”。
但是由于老邻居的好心,我们自己去了菜园摘蔬菜。清脆的声音中,一把新鲜的白菜、大蒜、芹菜、小葱和生姜被装进袋子里...
在邱雄的菜地上,从小住在城里的媳妇和孙子都很兴奋
迫不及待地要把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芹菜根剪掉
感谢老邻居的邀请一起吃午饭,又赶回家试新菜。回家炒两碟白菜芹菜。不用味精等调味料,只炒少量油和盐,桌上放两盆新鲜蔬菜。
“活灵儿刚走”白菜心
不加味精等调味料的炒芹菜
品尝这两盆杭州话里形容为“活灵儿刚走”的蔬菜,一种久违的味道沁入舌尖味蕾:一扫近几天舌尖大鱼大肉留下的油腻味道,令人食欲大开。不到5分钟,两盆就完全“光盘”了,就连一向不爱吃菜的小孙子也很少吃几筷子。
看着一家人陶醉在新鲜蔬菜中,不由得想起多年前在武康度过的春节:那几年副食品供应紧缺,尤其是禽蛋鱼,平时很少上桌,春节期间都是人头开发票。每人一公斤肉,一只鸡或鸭,一条两三磅的鱼。即使你有票,你也要很早排队。如果你迟到了,只有瘦瘦的鸡鸭和油腻的猪肉...
当时单位领导曾经在一个水库当领导。他每年都凭借着老关系,做一些水库养殖的鲢鱼和草鱼。每个员工都买了一个,获得“每年盈余”是额外的好处。鱼是有大小的,分的不好就会有冲突。有一次有员工怀疑给他的鱼比车间主任的鱼小,就在主任的鱼上贴了纸条,负责分鱼的总务。马上给他补一个...
红烧肉和水煮蛋
春节走亲访友,主客都知道,普通的菜可以吃到心满意足。放在桌子中间的那盘红烧肉和煮鸡蛋不能随意移动。这道菜要等到所有拜年的客人都来了,一般要到元宵节过后,家里的“五脏庙”才能祭出。
现在给孙子讲这样一个故事,他肯定我讲童话的时候,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难找肉到崇尚素食。
忍不住发了个微信朋友圈,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朋友观看。不到一个小时,几十个微友点赞,几十个亲戚留言,表达“羡慕嫉妒恨”。似乎我们不是唯一一个对绿色蔬菜有同样感受和感觉的人。
在微信朋友圈发一大波赞和消息
食物和事物|你吃过张文泓的这道“特色菜”吗?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不得转载、出版、改编,不得从事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