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高层看出了问题
这一阶段,日军进攻非常猛烈,但兵力并没有完全展开,以彻底占领徐州南面,西面,北面的所有封锁区域。
不展开兵力的目的不是日军不急于完成包围圈,只是为了占领徐州的假象迷惑国军。
当时的李宗仁尚且没有意识到日军是想全歼徐州的60万大军。蒋介石之前给他的命令是,切不可在徐州附近不利的平原丘陵地形同日军决战,而是寻机集中主力歼灭日军一部,同时尽量争取时间,以为武汉会战做准备。
一旦局势对国军不利,李宗仁务必率领主力撤退,离开徐州地区。
这也是国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李宗仁对蒋介石的命令也是赞同的。
李宗仁却没有估计到日军有可能抽调全国所有机动兵力来徐州决战,因为这又是违背兵家大忌的行为。
李宗仁当时虽然看到日军开始全力反攻徐州,他却认为日军只是急于挽回台儿庄的颜面,尽快占领徐州而已。
此时日军出现在徐州一线的兵力尚且不算很多,查明的番号不过4个师团各一部。
而且日军进攻进展也不大!
台儿庄方向
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从4月18日开始,以濑谷支队23旅团,长濑武平第8旅团,坂本顺支队第21旅团全线反攻台儿庄,被国军第2集团军,汤恩伯52军,滇军60军坚决阻击。
激战到4月底,日军尚且没有占领任何一个重要据点,反而再次遭遇很大伤亡。
28日,日军调动16师团19旅团协同进攻台儿庄,但仍然被国军挡住,无法前进。
当时滇军60军在台儿庄北部的禹王山一线和日军缠斗,造成日军很大伤亡,被迫一再补充兵力。
临沂方向
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坂本支队已经退往枣庄,该师团只好依靠师团另外一个旅团第9旅团以及11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5旅团联手进攻临沂。
日军4月15日开始进攻,临沂守军张自忠,庞炳勋都已经伤亡过半,其中庞炳勋伤亡超过9成。就是这样,日军激战4天才占领临沂。
随后又遭遇汤恩伯军团的猛烈反击,伤亡很大,补给线再次被国军游击队切断。前线日军向板垣征四郎汇报:各中队伤亡累计高达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联队实力还不到一个大队。
显然,台儿庄战局在当时看来并没有明显恶化,甚至已经全面阻挡了日军的进攻,李宗仁认为还完全控制住局面。
如果日军如果再次犯下孤军深入的错误,国军又可以有效歼灭日军一部。
那么这种情况下,国军自然无需立即撤退,不然不就是不战而逃吗?用当年红军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话来说:不就等于我们站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敌军占领我们的领土而毫无损失吗?
李宗仁认为而是仍然寻机歼灭日军一部,再做撤退不迟,因为徐州是交通枢纽,有铁路公路甚至水路运输,交通四通八达,撤退难度并不大。
所以李宗仁仍然向蒋介石要求援军,准备继续在徐州和日军作战,再次寻机歼灭日军一部。
蒋介石开始也没有想到,先后将中央军精锐的樊崧甫军,滇军卢汉60军等部约10多万兵力增援到徐州战场,将徐州地区国军总兵力增加到60个师。
但渐渐的,李宗仁觉得有些不对劲。虽然表面上日军进攻势头很猛烈,似乎并没有像台儿庄战役那样完全不顾次要据点,猛烈主攻国军防御核心阵地,试图一口吃掉台儿庄,吃掉徐州的势头。
反而日军很反常的集中很大兵力,去进攻一些相对次要的据点,逐步将兵力慢慢展开,似乎有合围国军的意图。
尤其日军在鲁西的作战很值得怀疑!为了占领鲁西,日军居然是用了14师团,16师团,第13师团共三个师团配合作战,全力进攻菏泽一线。
虽然当时日军进攻鲁西的作战才刚刚开始,进攻兵力很少,进展缓慢,似乎好像牵制性作战的样子,但这个意图却非常值得警惕。
相比起来,鲁西大平原虽然有一定战略意义,但离徐州距离还有200公里,占领鲁西对占领徐州并没有直接的意义。
如果单纯只为占领徐州,何必将兵力分散到如此广阔的区域,还不如直接集中三个师团直接进攻徐州好了。
那么占领鲁西显然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切断徐州国军撤往后方最重要的一条交通线,也就是从连云港到兰州的陇海铁路。换句话说,日军占领鲁西是为了歼灭徐州的国军主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占领徐州。
身在第一线的李宗仁都察觉到一些不对,而国军后方高层一些智囊人物则更是直接意识到危险,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共间谍,时任军令部第一厅厅长的刘斐。
老萨对刘斐的经历已经说过多次,他是桂系军人出身,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此人头脑冷静,极有军事才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囊人物,深受桂系老大白崇禧,李宗仁的器重。
抗战前期的红军长征期间,刘斐从日本回国帮助白崇禧出谋划策,应对中央红军进入广西的可怕情况。当时桂军处境尴尬,他仅有3万正规军,而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候正规军就有8万6000多人,加上非作战人员不下10万之众。红军的进攻只是其中一方面,红军的后面还跟着薛岳的中央军9万多追剿大军,期望等桂军和红军两败俱伤以后收复广西。
当时桂军如果不打红军,舆论上一定被全国大肆攻击,站不住脚。如果和红军硬拼,自己就算不被红军打垮,也会被中央军成绩消灭,所谓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
没想到这在刘斐眼前都不是问题!
红军长征一线中,只有两个省的地方军阀毫无损失。第一个是广东王陈济棠,他靠和红军达成秘密协议而让开防线放红军通过。虽然陈济棠没有损失,但也没有歼灭什么红军,让所有人都知道陈济棠和红军有勾结。稍后陈济棠的广东政府被全国舆论猛烈攻击,差点垮台。
第二个就是广西了,在刘斐的妙计下,广西桂军让开正面防线,放红军通过,然后和湘军配合乘红军渡河一半的时候对其猛烈攻击,结果桂军仅仅损失几千人的代价,和湘军配合重创了红军。红军在湘江战役伤亡3万人,从6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人。这样一来,桂军不但保存了实力,还歼灭了大量红军,面子里子都保住了。白崇禧对这个老朋友刘斐更是极为欣赏。
稍后的两广事变中,刘斐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陈济棠的粤军在蒋介石威吓下,10多万人居然瞬间垮台。蒋介石中央军40万大军威逼广西,桂军正规军仅有3万多人,临时组建新军也仅仅7万人,总兵力不过10万人。
当时桂系很多文人政客要求广西和广东一样想国民政府投降,但刘斐强力制止。
刘斐认为蒋介石只是虚张声势,因为当时陕北红军尚且没有被完全消灭,同时和红军勾结的张学良杨虎城的30万大军也是很大威胁。蒋介石从来都认为共产党的威胁是最大的,一定会消灭红军后,再来对付广西,只要桂军摆出一个决战的架势来,就肯定没事。
当时桂系政客文人普遍对刘斐大加攻击,认为刘斐年少轻狂无知,中央军调集40万大军南下,连远在西藏边境的部队也调过来了,难道就是虚张声势?
好在白崇禧李宗仁慧眼识人,他们赞同了刘斐的意见,顶住了压力,最终中央军果然没有同桂军决战。
由此广西居然仅仅凭借3万多正规军保住了全省,并且坚持到了13年之后。
经过这两个事件,刘斐的名声就传开了,以他的能力其实也算名副其实。
随着抗战的爆发,白崇禧,李宗仁先后进入国军最高层,刘斐也自然被大加提拔。
刘斐对于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判断,被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刘斐也得到蒋介石本人的喜爱和信任。
南京保卫战以后,刘斐被提拔为第一厅厅长,主要制定抗战具体的作战计划。
由于刘斐长期在日本学习军事,对日军的方方面面都很比较了解。他认为按照日本人的心理,绝对不会吃了一个大亏不报复,肯定会集中兵力进攻徐州。
所以当时在武汉的刘斐电话给老长官李宗仁,让他注意日军动向,防止被日军合围。
李宗仁却认为,在当时完全看不出日军有合围徐州的意图,而且就算他有心合围,以日军当时在山东的那点兵力也绝对不可能办得到,所以李宗仁并没有在意。
19日临沂失陷以后,刘斐顿时感到情况不对。日军以这么大代价占领临沂以后,却并没有立即猛烈进攻台儿庄,这并不符合一般的军事常识。
这一举动很有可能是日军有意图彻底合围徐州的国军,所以不能立即进攻台儿庄,防止打草惊蛇,导致国军放弃徐州立即后撤。
鉴于此,刘斐再次电话李宗仁,希望李改变现有集中兵力歼灭日军的战略,而是以一部防守适合防御的运河一线,大部队则转为集结到徐州以西和以南。
如果日军单纯为进攻徐州,则可以调动预备队将其歼灭;如果情况不对,也完全可以从徐州以西的山东大平原和陇海铁路将主力撤走。
可惜,所谓当局者迷,李宗仁根据战场局势,实在无法做出日军将要合围徐州的判断。
老萨说,其实当时确实看不出来,因为接替第2军军长西尾寿造的东久弥宫也是在半个月后的5月7日才正式下达合围徐州的命令,当时迹象并不明显。
他认为第5师团,第10师团,114师团等部约4,5万人已经被有效阻挡,如果他们其中一部再次孤军突进,国军以几十万大军的兵力,完全可以轻松将其歼灭,再创造一个台儿庄大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宗仁的决定并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李没有听从刘斐的命令,一旦将主力撤走,无疑放弃歼灭日军的大好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蒋介石这点就比李宗仁强的多。刘斐在劝告李宗仁的同时,也向蒋介石做了汇报。在听了刘斐的汇报以后,认为刘的建议完全正确,让其立即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刘斐在4月21日制定了计划,要求国军主力离开徐州第一线,随时准备撤退。但负责执行的李宗仁认为战局还没有到这种地步,而且日军以几万人想歼灭徐州60万国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所以并没有立即执行。
就在国军和台儿庄一线日军激战的时候,徐州情况突然急转直下。
此时日军已经在5月5日全面开始了第二期计划,也就是全面形成对徐州的包围圈。
5月初,西南两路日军共5个师团之众开始大规模向江苏北部,安徽南部和山东西部发动猛攻。
同时正面进攻台儿庄的日军也突然从4个师团又1个旅团番号共4,5万人,猛增到7个师团番号不下10万之众!
上面的照片是李必蕃将军。李必蕃将军自杀殉国,与城市共存亡。下面是周元将军抗战前的1935年和家人的合照,当时孩子还很小!
李必蕃是湖南省嘉禾县人,保定陆军学校一期毕业,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担任23师少将师长职务,接连参加了河北的保定战役,石家庄战役。
殉国后后,李必蕃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军衔。
由此鲁西大部沦陷!
不过,日军的进展并不顺利。由于西面,南面国军防御顽强,日军虽然有一定斩获,但短时间内显然不能彻底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反而迅速暴露了日军试图合围国军的意图。这也为稍后国军大撤退提供的有利条件。
这里要赞美如李必蕃师长,周元副师长这样的国军官兵,如果不是他们的坚守,就不能试探出日军的战略意图,那么60万国军恐怕就像基辅战役里面可怜的70万苏军一样,全军覆没了。
至于台儿庄北部的滇军更是奋力阻挡日军的南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台儿庄北部为日军主要攻击方面,他是一把重锤,负责歼灭国军主力的重任。而西面南面的日军则是一把轻剑,负责切断国军的撤退道路。
如果胎儿转北面失手,那么一切都完了。
与此同时,徐州北面的台儿庄,禹王山一些正在死守,但在日军10多万大军攻击下,伤亡较大,好在还是完成了任务,直到18日台儿庄一线阵地才被攻破。
此次固守禹王山的为滇军卢汉第60军。
5月11日,蒋介石本人也发现徐州军情有着极大变化,很是着急。他怕李宗仁不听从命令,首先电话给刘斐,让他立即赶赴机场,跟随他立即飞到郑州,然后赶赴徐州督促李宗仁撤退。
此时日军包围圈已经几乎形成,一旦国军60万主力被歼灭,抗战也就完蛋了。
情况万分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