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浙江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杭州高新区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改革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州高新区成立以来,滨江发展28年,实现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从文三路199号的一个“高科技梦”,随着河流的发展,成长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从沙滩上的三个传统小镇,发展成为省内数字经济强区;从“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到“国际滨水”“花城河畔”的新路径...
奋斗有结果。在最新的156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滨江再次跻身全国前三,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四年来,滨江一直是国家高新区的第一方阵。
滨江发展28年的历史,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成绩是过去,前进是未来。肩负科技孵化使命的滨江,如今正以“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为指引,以产业报国的理想,秉承“造就大量人才、造就技术伟大、造就孵化真实、造就企业强大、造就产业大、造就环境美、造就改革紧”的理念,努力成为
杭州高新区 徐青青 摄 杭州高新区徐情情
聚集“超级大脑”,成为“大孵化器”
近日,滨江高新技术企业牛诺科技刚刚与华西医院ICU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推进重症监护室患者脑电波连续实时监测和AI识别。牛诺科技成立至今,只有4年的历史。
人才带来技术,技术改变项目,项目融资,实现产业化——在滨江,以人才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和项目孵化培育全链条服务,让“超级大脑”的创业梦想真正实现,打造产业大集群。
一个城市未来的潜力取决于“聚集了多少人才”。滨江深知这一点,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在“5050”计划的加持下,近15年滨江人才总量增加近20万人;今年1-9月,引进各类人才26805人,创历史新高。
从引进人才到实现产业化,滨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字经济。马云、陈宗年、傅立全、彭正刚、华桂超、元泛...这些知名的行业大咖都是带着理想和技术从世界各地来到滨江的企业家。
在政府扶持和自我奋斗下,诞生了阿里巴巴、Hikvision、大华、恒生电子、英飞凌、安恒信息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带动了滨江电商、智慧安防、网络金融服务、网络安全等产业集群的崛起,形成了从关键芯片到大数据的较为完整的网络信息产业链,辐射全省乃至全国。
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的滨江,已成长为全省数字经济强区。今年前三季度,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5%。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龙头企业在深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部署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领域。,开展第二、三次创业,不断创新孵化,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今年年初,以华桂超为法定代表人的四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注于打造高性价比的LED植物工厂、容器种植系统和家庭种植器。“创新永无止境。数字经济瞬息万变,技术迭代更新非常快。”华桂超博士说,这是他第四次创业。
对于滨江来说,作为“大孵化器”,其意义在于向外辐射,成为带动杭州乃至浙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Hikvision、大华、英飞凌等纷纷将产业基地向桐庐、阜阳开放,带动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工厂物联网代表企业李泰科技,向冯春电力、德意电器及全国数百家企业出口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滨江还与建始、丹寨、麻江“配亲”,在产业培育、项目规划、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当地全面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滨江已向区外出口科技型企业2000多家。
物联网产业园 徐青青 摄 徐情情,物联网产业园
“支持”企业创新“小政府”有“大服务”
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滨江创业,因为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离他们很近——政府会在各个阶段“扶持”企业。
例如,滨江在杭州有35个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在中创空有32个孵化器。构建了完整的创新技术孵化链,为创新项目和团队提供技术咨询、团队建设、资金寻找、公司架构搭建等一切必要的服务。
此外,完善的政策体系让各类企业共享滨江发展的“红利”。今年2月底,滨江出台新一轮“1+X”产业政策,使政策体系更加聚焦、更加有力、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江滨深知,要为人才和企业创造世界级的营商环境,政府必须进行“自我革命”。
“我们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煽动各领域、各方向的改革,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为企业营造先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滨江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4月,土岭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金凤从滨江市民之家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创业只用了三天,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这为企业发展节省了大量时间。”陆金凤说。
今年以来,在商事制度改革领域,滨江推出“证照分离”“缩短企业开办时间”等创新举措,将正常开办时间从十几天压缩到三天。
滨江是我省商业体制改革的先行区。2013年,该区成为全省首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一口气推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证后证”等9项改革措施;2015年,颁发全省首个“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第二年在全国推广“五证合一”;2016年正式开展名称自行申报改革,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全流程电子注册;2017年,全省唯一试点实施“1+X”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已实现发行38期...
改革激发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滨江新增工商登记企业6793家,同比增长10%。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从2013年的10家增加到现在的36家。
滨江还全力加快投资项目审批;比如落户滨江的“科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化基地”只用了59天就开工了。便利公民个人事务;去年,滨江市民之家办理的便民服务总量与杭州市民中心基本持平,“跨江办事”成为新常态。
改革取得了成效。在省运行改革办组织的省级政府环境评估中,滨江政务环境总指标居全省第一。
“我们秉持改革精神,努力争取政府自我变革,激发市场活力。”高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小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大服务”,做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 李靖 摄 李景社,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
“双滨”迈向世界级高科技园区
钱塘把白莲花放在夜晚,河水流淌的地方,水和天空如画。
12月11日晚,滨河再次普照全球——2018年第14届FINA世界游泳锦标赛在该区“小莲花”场馆举行,来自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运动员在这里奋力拼搏。
这是“国际海滨”的完美注脚。滨江,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有与国际接轨的配套城市环境和公共建筑。
“打造全球景区,让环境变美。”高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多次表达过这种想法。滨江要在“国际滨水”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拥有世界各地景点的“花城滨江”,产业规划和景观规划要紧密结合。
在一个晴朗的傍晚,滨江新城社区的居民会准时出现在“最美跑道”上,穿上跑鞋,开始慢跑一个小时。跑步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沿着钱塘江全长17.4公里的“最美跑道”,成为杭州人乃至游客的必看之地。
“花城河畔”不仅有花,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更注重细节和品质。根据规划,滨江沿线的每一条道路都将形成“一路一景,道路不上色”的景观。
不仅要有“硬环境”,还要有“软环境”:杭州国际学校将搬迁至白马湖岸边,预计2020年开学;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滨江校区开设国际医学部,为在杭外国人提供健康检查和医疗保健服务;浙江大学儿童医院还将在滨江校区二期设立两层国际儿童医疗中心;东新社区是杭州国际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目前已有外来居民53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封面印有《生活在滨江》的蓝色小册子,在沿江外国人聚集的地区都能找到。这份政府指南以多种语言印刷,涵盖公司注册、工作许可、签证延期和海关检查等。,并已成为外国人办事的手册。“做事的过程太顺利了,体验很棒!”在滨江创业的外国人郭迪说。
河滨给人的印象是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现在,滨江除了技术硬实力,还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位于白马湖岸边的“中国网络作家村”已开放一周年。一年来,107位网络作家入驻,24部作品转型为周边产业,部分作品积极“走出去”,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城市。一切,回到原点,依然围绕建设世界级高科技园区。这是滨江作为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小目标”已定:到2020年,建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平台,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形成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滨江板块”。
网易蜗牛读书馆 郭东强 摄 网易蜗牛阅读馆郭东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