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诗,讲究用词,即精炼用词。汉字为了更好的创造性表达而被提炼。作家在用词时,要经过反复推敲和锤炼,力求达到简洁、优美、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从中考命题看古诗鉴赏中的炼字技巧。
一、知识要点
1、所谓词的提炼,就是作者为了表达需要,在用词时进行精心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词语得到简洁优美、生动形象、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文字进行艺术加工的方法叫做提炼文字。比如宋代王安石的《泛舟瓜州》中,和绿的“绿”字最早写为“道”,后改为“国”“儒”“满”等十余字,最后定稿。提炼汉字的艺术效果通常是使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由静变动,由无形变有形,由抽象变具体。解决古诗词中提炼汉字问题的方法是“跨句整体评价分析”和“艺术效果十所表达的感受”的形式。
2.在一首诗中,诗眼往往反映全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全诗的思想。是最能体现事物精神、表达诗人情感、概括力最强的词汇。品味诗眼,就是把握诗歌中最精炼、最生动的词语,看到它们在扩大诗歌意境、传递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3.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是最常见的精炼词。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是古诗构思中的关键词。这三类词的语法特点是:动词主要表达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和变化;形容词主要描述物体的性质和状态。与动词相比,形容词主要侧重于宾语的状态;副词主要表达描写对象的程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时,要把重点放在动词上,尤其是多义动词。一首诗是由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意境组合而成的,真正能形成生动形象的词语主要是表达动态的具体动词。这样,具体动词的细化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内容。没有精炼的动词,精炼的文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4.此外,还要注意一些用词方式,如虚词、叠词、拟声词和颜色词。虚词:在古典诗词中,当虚词的运用恰到好处时,就能获得疏通文风、呼应开合、悠扬缠绕、激活情感、化滞为流等审美效果。叠词一般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或起重要作用。拟声词让诗歌更加生动,让人身临其境。色彩词一般表达情绪,增强描写的色彩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二、误解警告:
古人在诗词中讲究炼字,中考古诗词中的炼字要求品鉴这些炼字之美。不能孤立地谈论这个词,但必须把它放在句子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著,用个人主观感受去分析。
三、命题规律:
1.从考试内容来看,近年来,中考古诗词鉴赏注重单词理解的考查。注重对关键词的理解,欣赏诗歌的眼睛,分析诗歌中某一个词、词的表达效果;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意境感知与诗歌内容。
2.在题型方面,近年来中考的题型已经从单一的客观选择题转变为以主观表达题为主的多类型考试。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句子,让学生品味关键词的妙用。比如“沙漠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这两个字有什么美?
又如:盐城卷《在荆门渡口送别友人》,第一子目:这首诗精炼用词非常讲究,请选一个词欣赏。这个小问题考察考生对诗中关键词的品味,即品味词的精妙。
又如:南京中考考诗《饮酒》。题目如下:诗人亲近自然获得的心境。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精妙,“望”字不会有这种效果。请告诉我为什么。
四、备考策略
在回答问题时,不要孤立地谈论这个词,而是把它放在句子中,结合全诗的情绪和情感来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对于典故,要探究典故的本义和作者的意图,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使用“委婉”“含蓄”“言外之意”等词语。比如刘禹锡的《第一次见面赏乐天扬州》《乡愁空念笛赋,下乡看似烂柯人》中,如何理解“闻笛赋”?——《文帝赋》指的是西晋时向秀写的《思旧赋》。这是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死去的老朋友的怀念。
对于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在塑造意境中的作用,注意用词“准确”、“生动”、“传神”、“清新朴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朴实无华”、“意味深长”。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找出诗中反映早春特征的词,加以赏析。——《初平》生动地描绘了泉水新涨,几乎与岸边持平的场景。“渐”准确地描述了野花越开越多的情态。
对于动作词,要分析其表达特征,才能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简洁”、“有表现力”等词语。比如杜甫《登岳阳楼》诗中的“东有吴国,南有楚国,能见天地无休止地浮动”,用“真”字,有极大的精辟和气魄,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
对于特殊词类的词,重叠词,如“杨柳青江水平,闻琅琊江上的歌声。”《青青》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表达色彩的词语一般表达情绪,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比如“两个黄鹂鸣绿柳,一行白鹭升上青天”,黄、绿、白、绿四色点缀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到无限空,画面静谧动人,立体节奏感鲜明。
从高考命题看古诗鉴赏中的炼字技巧
一般来说,单词鉴赏的解题步骤是:
解释句子中单词的意思。
扩大联想,将单词放入原句中描述场景。
指出这个词引发了什么样的情绪,或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简化为一般答案格式:
解释意思+描述场景+分析效果
关于高考、中考中古代诗词赏析的炼字技法,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