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 市民常见心理应激反应有哪些

栏目:国内 2021-09-21 05:33:09
分享到:

持续的疫情不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也侵蚀着我们的心理健康,铺天盖地的信息让每个人都紧张。先来看看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让我们做一个自我测试。

1.什么是压力反应?

各种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面对压力事件,人会有压力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自卫反应和生理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适度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应对病毒的挑战,但过度和不适当的应激反应会损害防御能力和免疫系统。

二、疫情期间,公众常见的压力反应有哪些?

公众

认知: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受和变化,特别关注他人和自己是否戴口罩和咳嗽,把任何身体不适与“疫情”联系起来,甚至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

情绪:过度紧张、焦虑或害怕疫情,害怕疫情无法控制。容易烦躁,容易生气。对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愤怒。

行为:反复查看疫情进展消息,反复测量体温。参与支持性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生活懒散,言语懒散。冲动、鲁莽、不知所措或烦躁地做事。

身体:轻微胸闷、气短、胸痛、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颤抖、全身乏力等症状,部分还可能引起头痛、心悸、心悸。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多梦。甚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等。

孩子们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疫情的反应不同。

婴幼儿越小,对疫情的了解就越少,疫情本身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也不大。但如果主要被抚养人因病被隔离或周围人表现出过度焦虑,部分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反应。儿童可能表现为:作息紊乱、饮食不良、粘人或MoMo、哭闹、反复运动、发育倒退。

孩子们对疫情有一定的了解。与疫情的距离决定了孩子们的反应。孩子通常不会主动寻求疫情信息,但如果主要被抚养人因病被隔离,或者周围人表现出过度焦虑,孩子往往会以各种形式焦虑。比如过度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脆弱,容易哭泣,莫名烦躁,容易招惹,反复洗手,不敢碰任何东西,睡眠不好,入睡困难,容易醒来,浑身黏糊糊。

青少年,年龄越大的青少年,离成年人越近。我们可以看到成年人的压力反应。但是,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不要忽视他们的学业烦恼。

家长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对疫情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大多数孩子都能保持正常状态。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父母和成年家庭成员的影响,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所以父母保持自己稳定的心态,是孩子顺利度过疫情的后盾。

被孤立的人

认知:灾难感变严重,认为得病不公平。把员工的正常行为看作是自我导向,是敏感的、多疑的、容易真实的。有些人会过于自责,认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了疾病和隔离。记忆丧失和注意力丧失。仍有少数病人会否认自己有病。

情绪:当我的个人自由突然受到限制时,我会感到恐慌、不知所措或愤怒。过于担心健康、家庭、财产、工作和未来。害怕死亡。感到沮丧、孤独、被抛弃。

行为:有些人会反复洗手,对环境卫生吹毛求疵。拒绝或反复要求体检,反复确认是否安全。对病人或医务人员挑毛病的行为。有些人会拒绝或要求服用某些药物。拒绝病房活动。有些人变得过于依赖家人和医生。有些人因为小事就走极端。

身体:原有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加重,表现为胸闷、气短、失眠、食欲不振等,与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不相符。

一线医护或管理人员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生活和社会的失望。对自我工作没有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低落和疲惫是由疫情的意外发展造成的。面对批评,我感到绝望、孤独、沮丧和愤怒。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内疚,无助,对家人的悲伤。

行为: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身体:长期的情绪紧张导致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不好。血压和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的身心疲惫。

3.过度的压力反应有哪些负面影响?

重大事件激活的应激状态对身体有各种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和压力

精神紧张可能诱发哮喘,症状有气道异物感、气道紧迫感、气密性、胸闷、干咳、气道喘息等。哮喘发作时,缺氧带来的压抑感会进一步激活紧张情绪,导致恶性循环。此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发作或加重也可能与压力有关。通过释放压力,可以促进呼吸道疾病的康复。

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压力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压力的关系非常明显。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胰岛素等。对身体有调节作用。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导致身体代谢紊乱。比如糖尿病人长期稳定的血糖突然变得不稳定。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诱发精神疾病,如躁狂或抑郁。

心血管疾病和压力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与应激有明显的关系。如果长时间不能放松,血压就会升高,进而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通过释放压力,我们还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频率。

消化系统疾病和压力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都与压力和压力有关。很多人气得吃不下饭,难过得没胃口。在严重的情况下,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急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可以通过放松和休息逐渐恢复。

4.有哪些简单易行的心身调节方法?

一般原则:健康教育、积极应对、不良情绪管理、环境适应、家庭和谐、科学调节。

1.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学习如何处理重大变化带来的问题。

3.积极参与家庭活动,促进家庭和谐。

4.学会自我评估和调整,减少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