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鑫 中国少儿科幻:“让我们相遇在未来”

栏目:国内 2021-09-20 19:12:35
分享到:

山东威海紫光实验学校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和模型。

人类将在未来的战争中熄灭太阳。八分钟后,随着最后一个光子到达地球,人类将永远失去光明,灭绝。

带地球去流浪空已经太晚了。

人类在生存的时候,进入了升级的孵化器,从一个三维的人进化到了四维的人。“这场杀戮属于这里,但我们可以离开。”圣威孵化器的发明者说。由于维度的转移,人类文明将避免太阳落山后冻结消失的命运,人类将“迁徙”到资源极其丰富的四维空。在那里,战争完全失去了意义。

在短短1200字的科幻小说《和平孵化器》中,山东威海的高中生孙一萌解决了一个永恒的问题——摆脱战争,永远缔造和平。2021年4月24日,凭借小说获得第十一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青春作品金奖。

正在准备高考的孙一萌没能来到颁奖的海南陵水。“让我们在未来相遇”——孙一萌在发送的视频中说。

给孙一萌颁奖的评委会主席陈秋帆是一位80后。近年来,他也开始写儿童科幻小说。陈秋凡觉得,从成人科幻向儿童科幻转变,不是“降维”,而是“升维”:“你要面对的读者,要更豁达,更像一张白纸。”

作为中国科幻在全球的最高奖项,2010年中国科幻明星奖创立时,中国科幻的“未来”并没有奖项,成年作家也很少写儿童科幻。“大家都觉得是小儿科。”79岁的星云奖联合创始人董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道。在董的童年时代,中国科幻小说是针对儿童的,但现在这一传统被忽视了。

2013年星云奖新增最佳原创儿童科幻图书奖,2016年新增最佳青年作品奖。“一些从事儿童科幻写作的作家受到了表彰,儿童科幻作家队伍迅速壮大。我还动员主流科幻作家写儿童科幻。”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刚开始参与评测的作品屈指可数。最近一届有近百部作品参加了最佳儿童小说。”

”之前,刘就说过,他的《三体》的走红并没有带动他其他作品的走红。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他的很多作品明明是写给孩子看的,在成人文学里肯定卖不出去。我选了刘的儿童科幻作品,和其他作家的儿童科幻作品编成了一个系列。我找到了一套北京儿童出版社和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书,卖得很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刘非常重视儿童科幻小说的创作。2020年,儿童科幻星云奖成立,刘主动担任组委会主席,担当起推动中国儿童科幻发展的旗手。

写错书的科幻小说

赵一诚,一个腼腆的高中生,在升学的冲刺中,从福建飞到海南陵水。他的第一个“动机”是在星云颁奖典礼上遇到“大刘和王晋康老师”。

最终,赵一诚的小说《星龄》获得了星云奖最佳青年作品银奖,是科幻作家王晋康为他颁奖的。《星际时代》的故事诞生于赵一诚读初二的时候。“我在自习课上完成了作业,感觉很无聊。我在错的书里随机找了一个空用白色写的。”

抬头看着教室的天花板,赵一诚正在天上徘徊。他设想在两百年后的未来,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生命在空期间扩展到整个太阳系。当时,一项新技术出现了,它允许人类离开太阳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对此,人类内部有反对的声音,认为人类在太阳系的生活水平已经很高,担心新技术会影响现有的福利保障。反对者和支持者演变成两个政党,爆发了长达五年的内战。最终,向往星空空的人赢了。

《明星时代》的部分灵感来源于美国内战,赵一诚将历史冲突搬到了未来世界。“反对派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理性,”赵一诚严肃地说。“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巨大的工程都会耗费人们的金钱,影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修长城、修大运河。每天都有几十万‘农民工’被招去打工,吃不饱饭,所以他们反对这件事,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故事本来是睡在赵一诚的错别本里,直到大二的时候,妈妈让他整理留学申请材料,赵一诚默默的拿出了一沓稿子,都是他写的七八本科幻小说,其中就有一万多字的《星龄》。

“我说妈妈想给你做贡献,他说这还不够——他可能总是拿自己的作品和大人的作品比较,觉得差距还是很大的。”赵一诚的母亲杨女士说。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赵一诚带着修改后的《星龄》参加了星云奖。

2021年4月21日,科幻作家王晋康在海南陵水为高三学生赵一诚颁奖。

2021年,赵一诚报名星云奖时,全国43万中学生参加了一场科幻“海选”——全国中学生科幻作文大赛。通过线上命题作文评选,6000余人入围全国总决赛,闭卷写作,根据主题即兴创作。

评分采取盲评的形式。阅卷专家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普、科幻领域的作家、科学家,他们对作文的创造性、逻辑性、科学性打分;另一个是语言专家,按照高考作文的标准打分。“科普分数”的权重高于“作文分数”。

“我认为科幻小说中有一定的潜在作品,但科学似乎仍然非常僵化。”科幻作家索受邀担任全国中学生科幻作文大赛评委。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在日本,出版物的作者都是高中生。”

教育部曾经清理过众多混乱的中小学生竞赛,2019年公布了29项“官方认证”竞赛。全国中学生科幻作文大赛入选“白名单”。《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表示:“2019年,多项大赛入选29项,2020年至2021年入选35项。"我们是艺术和科学的唯一结合体,以通俗科幻小说为特色。"

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第一卷让考生把新世纪的生活记忆保存到2035年的“时间瓶子”里,这与2017年全国中学生科幻作文大赛的题目“相撞”,后一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穿越时间的“时间胶囊”空。201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也是一个“科幻话题”——让考生思考2049年的中国。

“我们不仅想举办这个比赛,还希望影响和改变一些学校对学生科幻教育的重视。”陈对说道。

获得金牌的高中生孙一萌来自威海紫光实验学校。学校策划了“科幻节”,设立了科幻图书角,拟定了科幻阅读目录,开设了科幻选修课,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系统的科幻阅读和写作训练,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科幻作文比赛。“我们学校有一个自然博物馆,是全国中小学最好的博物馆之一。有猛犸象、野牛和恐龙的化石。自然博物馆有相应的书籍,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东西。”该校教师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瞿最近读了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克拉拉和太阳》。“易梦已博览群书。她曾经向我推荐过一本《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一位生物学家写的。看完之后,很有启发。通过科幻教育,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把科幻画拿下来

中学生在写科幻,小学生在画科幻画。海南一小学生设计“地图鞋”。在他的画中,它们是一双可以导航的鞋子,你可以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科幻文学是科学+幻想+文学,科幻绘画是科学+幻想+绘画。”在海南教孩子们画科幻画的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事业萌芽于1991年,当时世界科幻协会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教儿童绘画的谢邀请一些孩子以科幻为主题在现场作画。在那次活动中,她遇到了当时的《科幻世界》杂志总裁杨潇。此后,她经常与科幻圈交流,有意识地将科幻内容融入到儿童画中。

科幻画《老人地图鞋》,王君馨。

2004年,谢在海南开办了一家美丽的儿童美术馆,不仅教授儿童科幻绘画,还展出他们的作品。“绘画对人脑的发展非常重要和直接。孩子出生时,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他有视力,能观察。”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地下的东西,天上的东西和移动的东西。很久以前,我们认为应该教孩子画静物。事实上,我们陷入了一场误会。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观察和表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其实很多孩子都懂科学,懂未来,懂星星空,很多孩子都很高级。”

2020年,经谢及其团队推荐,海南邮政公司选定儿童科幻画作为特种邮票。在他们的画笔下,高科技的房子建在大树上,智能轮椅载着残疾人到处旅行。这座城市自带火箭助推器,可以在泰山旅行...

龙的科幻画《新时代》。

科幻绘画的进步是一本科幻绘本。“绘本是连续的,故事一定要围绕主角展开,把他的性格、外貌、态度和行动画给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比较难。”2015年以来,儿童绘本陆续出版,最年轻的作者只有5岁。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美术馆大门的形象是根据儿童绘本设计的。海边有两栋房子,蓝色的男孩和粉色的女孩。很多年轻人喜欢来这里拍照打卡。”

科幻作家陈秋帆去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分享,观众是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反响特别热烈。”。“二十年前我们看外国科幻时,周围没人能讨论。”陈秋帆回忆说,“现在有了互联网,也可以在线下线上参与各种活动,找到一群好朋友。这种交流氛围会让你找到归属感。”

中关村第三小学的老师也觉得科幻很好把握。“现在他们开始在学校内部上课,这有点像科幻小说写作比赛。”陈秋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之前在温州参加过全国科普和科幻教育大会,老师们讨论了如何将科幻阅读和写作延伸到一些课程中,并融入到现行的教学大纲中。“现在所有愿意支持科幻、帮助科幻的人已经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其实最早是从科幻小说的读者开始的。有的人可能命运更深,有的人命运更轻,但就是有这样的机会。种子传播开来,然后他们会或多或少地想与科幻小说有所关联。”

南方周末记者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