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价值的产品和技术值得花费“3亿多美元”来进行铺天盖地的全球营销活动?让“黑鱼子酱”之类的招牌遍布报刊杂志?而就在2003年非典风暴的高峰期?
如果我们再远一点观察英特尔的CPU产品策略,不难发现,当时是“三轨共建、分而治之”的布局:高端服务器的安腾,低端服务器/工作站/PC的至强/奔腾4,笔记本的奔腾M,试图针对不同市场推出“解决方案”。
但英特尔在安腾开局不利,不得不紧急加入奔腾4的IA-32e,应对AMD x86-64的威胁。一系列刻不容缓的补救措施导致90 nm工艺产品功耗失控,破坏了NetBurst系统的产品竞争力,让AMD与K8一起进入高利润的服务器市场,不仅注定了安腾的边缘化,也让英特尔重回专注x86的老路,让短命的NetBurst被P6系统取代。
省电性能优于学习
当英特尔竭尽全力开发单一x86微体系结构时,尤其是2003年,当“被切断再培训、重新开放”的Nahelam后来从AMD手中夺回技术优势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在服务器、PC和笔记本之间同时取得平衡。显然,乍一看,这三种诉求完全不同,没有交集。
但这个问题不难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先省电,追求最高的能耗比,因为尽可能为企业机房和数据中心省电,也是从那时到现在的迫切需要,这为英特尔、AMD、x86和RISC家族未来将“保护北极熊”作为重中之重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到了“其实服务器、PC、笔记本是同一个核心”的那一步,维持一个特立独行的品牌,尤其是标榜笔记本优化,就渐渐没有意义了。2009年,Nehalem微架构的迅驰“Calpella”平台的第六个时代,英特尔宣布为了简化品牌,避免消费者混淆,将它换成我们今天熟悉的酷睿i7/i5/i3,让迅驰走进历史,“改”了英特尔无线网卡的名字,但没多久就默默消失了。
当然,关于迅驰品牌的存在价值,也不乏“这是为了保护英特尔刚起步的无线网络产品成长不够空”之类的讨论。我人生中的第一台笔记本IBM ThinkPad X31刚好有幸享受到它的繁荣。有一天,我从IBM购买了带有Atheros芯片的原装Wi-Fi模块。当我换的时候,突然发现我家周围有很多以前没见过的APS。至于背后的意义,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黑色鱼子酱贴纸还粘在X31机箱上,没有被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