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黄森是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大队的一名地质学家和水环境高级工程师。作为地质大队为数不多的女地质学家之一,她的同事们因为她大胆的个性和果断的工作,亲切地称她为“森格”。
“选择地质职业就意味着选择奉献,但这辈子能和地质在一起,我很开心。”7月1日,黄森在接受采访时说。
2009年,黄森成为地质大队的一员,工作了11年。
黄森用无人机拍摄了矿山恢复和管理的全景
对于地质队员来说,工作就是“抬馒头上山,抬石头下山”。山上没有路的时候,他们只能“克服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2019年7月,黄森和她的9名队员被派往威宁县新发乡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恶劣的地质环境和陡峭的山脉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团队在新发乡呆了三个月。每天早上7点,司机送他们到山脚,他们带着地质锤、卷尺、测距仪、电脑等设备进山。
"带山的设备差不多有4磅重."黄森说。
在新发乡,黄森和他的同事每天都在山区工作,调查工作区域的地质环境问题,收集地层的岩性和态度,判断山区是否存在滑坡、崩塌等潜在的地质灾害,将基本的调查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带回室内进行数据汇总,最后将结果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
选择地质工作,不仅选择了艰苦,也选择了时刻与危险为伴。黄森说,她和队友遇到了蛇,看到了野外野猪活动的轨迹。
黄森用便携式海流计检测河水的流速
每次上山,不管天气多热,她的装备永远是长裤、登山鞋和登山杖。她透露,在山里,一天有四季。有可能进山的时候天气会比较凉爽,中午阳光会比较灿烂。
当她上山时,她尽量少喝水,因为上厕所是个问题。再看周围几公里,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忍着。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黄森不得不少喝水,除非他渴了,喝了一口水来润喉。中午饿的时候,只能吃压缩饼干和面包充饥。
黄森有一次在山里看到一条蛇的尾巴,当她不小心的时候,差点踩到它。直到队友提醒她,她才注意到。
“山里蛇多,我们会随身携带蛇药,防止发生意外。”黄森说。
山里有许多蛇。每次出发前,黄森和他的队友们都穿上厚丝袜,把裤子裹得紧紧的。她透露这可以防止蛇钻进裤子里。
黄森正在实地调查
有一次,她带着队友进山,从山脚到半山腰走了两个小时。早上出发的时候,天气还算不错,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电闪雷鸣。
下雨打雷的时候,她躲不掉树下的雨。她和队友一起去玉米地,三个人挤在一起,蹲在地上躲雨。
“突然下暴雨很危险。我的第一反应是把笔记本紧紧抱在胸前的背包,因为我们的调查数据都是里面湿的。”黄森说。
半个小时后,雨停了,黄森和他的队友们都被雨淋湿了。她开玩笑说:“我免费洗冷水澡,就是‘味道’有点重。”然后,继续往山上走。下山9点回到住处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
黄森说,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在实地调查中。
每次进山,黄森的微信步数从2万步开始,最累的一天,她走了3.8万步。回到住处,脚痛,只好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继续汇总记录当天的数据。晚上12点,就躺下休息。
在一年的365天里,黄森花了200多天进行实地调查。他不能常年照顾儿子,儿子说他不喜欢他妈妈,因为她经常不在家。
黄森的笔记本
想念儿子的黄森只能和儿子视频,询问目前的情况。每次儿子总是问:“妈妈,你又在山里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她只能哄儿子。很快就来了。
有一次,黄森给他儿子开家长会,老师问:“你是登山运动员吗?”黄森很困惑,解释道:“不,我是地质工作者。”
老师笑着说:“你儿子总说你又去爬山了,还以为你是登山运动员。”
黄森坦率地说,当他听到老师的解释时,他感到既好笑又难过。但是,既然选择了地质事业,一家人就要做出牺牲,他们无怨无悔。
黄森是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大队的一个缩影。不断完善贵州资源保障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是贵州千千数千名野外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一审:朱
二审:林萌
三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