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人生经历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梦》也是为数不多的优秀范例之一。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部小说可以和《红楼梦》相提并论。《红楼梦》确实是中国小说史上小说创作的巅峰。
曹雪芹是哪里人?他的籍贯是哪里?本来不是问题,但前几年有过激烈的争论。说到底,曹雪芹的籍贯是盛产河北还是辽宁辽阳。从现在来看,我们基本可以认定曹雪芹的籍贯应该是现在辽宁的辽阳,也就是清代的辽阳,这是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
郭英丽教授解释了这个片段
曹祖籍河北,盛产曹石。然而到了明末,他们一家搬到了辽阳,就像所谓的“闯关东”。所以从籍贯来看,应该是在辽阳。明朝末年,曹家族加入满洲民族。
满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满族,另一部分是汉族。曹雪芹的祖先是来自满洲的汉人,这些人后来被归为旗人,所以被称为旗人。所谓“八旗子弟”不全是满族人:他们既是满族人,也是满族的汉族人。这些满洲汉人当时被称为“汉军”,或“汉旗人”。满洲八旗原本是一个军事组织体系,逐渐形成一个行政组织。因此,满洲八旗不仅是一个军事组织系统,也是一个行政机构。
从现有史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曾祖父是曹。他迁居辽阳后,已经在明末清初的满洲政权中任职,即16世纪末17世纪初。他是一名军官,当清兵入关时,曹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来,他被编入汉军正白旗内务府任“涂层”,受到宠信和重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曹的家族原本就是一个军官家庭,是一个靠服兵役积累起来的世家大族。
曹氏世系简表
曹家族的特殊身份
曹的家族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关系,那就是它与满洲王室爱新觉罗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据史料记载,曹家和皇室之间能够建立亲密关系,是因为曹雪芹的曾祖母,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Xi的妻子曹严阵的儿媳孙氏,曾在朝廷任职,据说是康熙皇帝的保姆,所以曹家和皇室有着特殊的关系。
当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加剧了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因为曹寅十几岁的时候,就陪着康熙皇帝一起读书。当时,他被称为“班度”,这是一种特殊的班度制度。在皇室或贵族中,他找了一些与皇帝和王子同龄的孩子一起读书,和王子一起读书。因此,曹寅和康熙皇帝从小就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曹雪芹家族与康熙皇室的亲密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六岁时,曹寅进宫,成为康熙的侍卫。曹本人是顺治皇帝的心腹。康熙皇帝继位后,更受重用。于是康熙两年派曹到江南,在南京做了第一个江宁织造。
“江宁织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名义上来说,“江宁织造”是朝廷派到江南专门掌管皇宫所需的各种织物的官员。因为朝廷的皇室需要各种各样的织物,所以这种织物的编织、购买和供应需要一个官员的责任,这个官员就是“江宁织造”。但事实上,江宁织造有着特殊的使命。他是皇帝派往江南地区的心腹和耳目。他直接肩负着了解江南百姓感受、笼络明遗民等重要职责。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江宁织造馆缩微图
江南地区在清初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对满清皇室来说是不稳定的。因此,被派往江南地区的江宁织造,不仅具有笼络江南士大夫的功能,还具有监视江南士大夫,甚至监视江南地区官僚的功能,这是现任官员的职责。这些官员或地方士大夫一旦有什么动作,就会记录下来,送给皇帝。这就是所谓的密封纪念制度,直接交付给皇帝。因此,他想同时监视当地政府和调查当地人民的感受,并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曹做了江宁织造,他的儿子、的儿子曹卿和也接管了江宁织造的位置。所以曹家三代四人做了60年的江宁织造,而这60年恰恰是曹家最兴盛的时期,呈现出“百年名门望族”的繁盛局面。
曹家族的重大变化
在《红楼梦》中,把贾加和贾府写成“百岁之家”,其实是曹家和曹福“百岁之家”的写照。在这方面,《红楼梦》中的贾府在现实中确实有曹氏家族的影子,也就是说,《红楼梦》中贾府的形象结构实际上是作者曹雪芹自己家族的记忆,融入到小说创作中。
由于曹氏家族的兴盛与康熙朝的繁荣息息相关,康熙皇帝南巡六次,其中四次以江宁织造为宫。所以江宁织造的财务损失空因为这个原因非常严重,在康熙时期就已经损失空了。皇帝南巡时,需要花很多钱来迎接圣驾,举办各种活动,所以大量的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钱在哪里报销?公共开支有限,只好用江宁织造的钱,挪用后难以填补,导致财政损失空。虽然是因为迎帝造成的损失空,但是这个损失空归根结底还是要曹家自己来填补,所以这个责任还是要曹家来承担。
雍正帝上台后,政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用传统的话说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朝代更替的惯例。而雍正帝有一个特点,他执政是为了行政,他不重用或者尽量不使用康熙皇帝重用的人。雍正帝是否以不正当手段继位,现在很难深入探究,这可能成为清朝政治中的一个谜。然而,雍正帝即位后,朝廷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扫荡”,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因此,这是改朝换代之后非常重大的一次政治变革,而这一次政治变革直接影响了曹氏家族的变迁,曹氏家族一下子被一个显赫的家族拉下马。雍正五年,当时在江宁织布的曹福被指控犯有某些罪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罪名就是“织造/因此,所有这些方面被加在一起,成为他们的罪行。结果被革职,曹家被接管,雍正六年,曹家迁居北京。
世家大族对曹雪芹的影响
曹家的这一巨变,突然被名门望族接管,几乎破产,从天而降。应该说,这一巨变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曹家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曹家族因为军事成就的积累而有了很大的进步,又因为与皇室关系密切,贵族地位越来越强;同时,曹家族还具有“诗礼传家”的特征,最终“诗礼传家”的特征实际上反映了旗人大规模汉化或大规模接受中华文化文明的特征。横幅中有满族和汉族。但当时整个旗手以服兵役为主,而文章和文化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他们一入关,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这种文化的追求或者文明的培育对整个旗手产生了非常非常大的影响。
几十年后,明显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点曹雪芹的曾祖父已经看得出来了。虽然他的曾祖父积累了军事成就,但他已经很擅长学习了。当我到达曹寅时,我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了。曹寅不仅是一个藏书家,还是一个作家。不仅会写传统诗词,还会写一些戏曲作品,一生写了很多作品。现在有传世的诗文,如《赞亭记》、传说中的《续琵琶》、杂剧《北方红笛》、《平安之乐》等,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由于曹寅出生于江宁织造,他有责任与江南地区的文人保持密切联系。利用这一职责,他还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意志,以文化治国,以文化包容汉族文人。因此,他主持了江南地区各种大型书籍的印刷和雕刻,包括《全唐诗》和《裴文运赋》,赢得了学者们的心。此时的曹氏已经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世家大族。
曹的家庭从一个骁勇善战的人变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士大夫之家。应该说,它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代表性。可见,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现象。
曹家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也深深影响了曹雪芹。曹雪芹不如一个普通的文人学识渊博,或者说满腹诗书,不仅如此。他生长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深厚的传统文化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曹家到了曹雪芹这一代,不仅是一个名门望族,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名门望族。这种文化的贵族气质和修养渗透到《红楼梦》小说中,使《红楼梦》成为贵族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本质特征。
曹雪芹的生卒年
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曹雪芹生平的一个基本情况,但曹雪芹完整的生平事迹仅限于史料的缺乏,无法进行详细的描写和描述。尤其是说到曹雪芹的生卒年,至今仍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曹雪芹的出生年份基本上是从他的死亡年份推断出来的。关于他的卒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死于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七年除夕;一种说法是他死于公元1764年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现在普遍认为是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七年的除夕,这是普遍接受的说法。这是他去世的年份;他的出生年份是从他的死亡年份推断出来的。如何推断?我们应该知道他死的时候多大,死的时候多大。然而,他去世时的年龄仍然不准确。人们只知道他不到五十岁,但他已经快五十岁了。不到50岁,将近50岁是因为一些和曹雪芹有过交往的朋友说,曹雪芹去世的时候,他说他50岁之前去世,也就是说他50岁之前去世。他的朋友写了一首诗给他,说:“四十年的钱。".《四十年》是四十岁吗?不完全是,但不到五十岁,大概四十多岁。按照现在的推断,如果曹雪芹在四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的出生是在1715年左右。所以,1715年到1763年大概是曹雪芹的生卒年。
如果你生活在1715年,雍正六年,曹雪芹全家迁居北京那年,曹雪芹才十三四岁。十三四岁的少年应该对自己在江南十几年的生活记忆深刻。这种深刻的记忆是对曹雪芹所处秦淮生活的记忆。这一次,其他人和他的朋友在吟诵曹雪芹的诗中多次谈到秦淮的生活,这是他童年和青年时代的记忆。这种记忆深刻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成为他小说创作丰富的生活资源。没有十几年贵族家庭生活的经历,不可能写出像《红楼梦》这样具有贵族色彩和贵族文化的小说。
曹雪芹的晚年与性格
据说曹雪芹到北京后,曾在宗学做过执事,也就是贵族学校的执事。宗学是宗室子弟办的学校。执事可能会做一些书写和抄写的工作。有人甚至推断他是一所宗教学校的老师。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也没有准确的信息可以讲。然而,曹雪芹一家搬到北京后,生活一落千丈,相当贫困,尤其是曹雪芹过着自己的生活。大概是迫于生计,曹雪芹中年时举家搬迁到北京西郊一个人烟稀少的山村,到农村去生活,过着“全家人的粥酒常赊”的生活。有人说曹家靠卖自己家的遗产为生,比如一些重要的字画。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曹雪芹的小儿子死了,最小的孩子也死了。他因悲伤而生病,最后因仇恨而死。
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中年以后的生活真的很悲惨,而《红楼梦》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创作出来的。家庭的起起落落,生活的艰难困苦,对于现实生活来说,的确是一种人生苦难,但对于一个作家、一个文学大师来说,意味着给予作家丰富的人生体验、人生阅历。没有这种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小说《红楼梦》。
关于曹雪芹的性格,他朋友的一些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记载。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性格是比较直爽和傲慢的,所以有人把他比作一块奇石,说:“傲骨和君主一样奇怪,甚至更奇怪。”像你丈夫那样骄傲是很少见的。现在看到这块奇石我更自豪了,当然更稀有,所以我把他比作奇石。这块奇石的比喻也让我们很容易认为《红楼梦》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石头。
有人把他比作一把剑:“包在烂包里的琴声寂寞,剑破匣影。”把他比作一把剑,藏在一个破盒子里,但光影还是可以透过剑盒进来。有人把他比作历史上阮籍这样的人:“连队守财不醉,步兵的眼光偏向人。”阮籍据说是个绿眼人。当他看到他喜欢的人时,他是一个绿眼睛的人。当他看到不喜欢的人时,他立刻看起来像一个白眼睛的人,不会隐藏自己的性格。据说这是他的性格。
也有记载说曹雪芹机智,健谈,善于饮酒,所以他讲故事的时候“不知疲倦”,善于讲故事,这只是小说家的一个基本能力。
除了小说,相关记载告诉我们,曹雪芹也写过诗、散文和绘画,但他的诗和作品现在几乎看不见了。他的画是看不到的,所以真正能让我们走进曹雪芹的内心,让我们体会到曹雪芹非凡的文艺才华的,是小说《红楼梦》。
附件:
曹雪芹年谱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他出生于江苏省江宁府城李记巷街,江宁织造府内宅。祖父曹寅,父亲曹青,母亲马史。
1715年正月初九
曹庆死了。他死后,康熙皇帝选择了曹全的第四个儿子,继承殷,攻打织部。正月十二,三月六日换人。
1727年
雍正五年五月,曹护送织部入京,因“袭扰驿站”而被囚禁。曹于12月被革职。
1728年
雍正六年年初,曹氏家族被抄,曹雪芹经历了这一转变,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回到北京后,曹雪芹14岁。大约7月,他进入了政府学校。
1733年
雍正十一年,曹雪芹十九岁,平时当差。这个时候,他应该已经结婚前后,而他的妻子是未知的。
1735年
雍正十三年八月十三日雍正突然去世。乾隆继位,曹得以脱身。
1736年
也就是乾隆元年,曹观在内务府复职为员外郎,家道开始好转。
1738年
也就是乾隆三年,也就是康熙帝胤礽的长子洪谋立朝,刺死乾隆,丢了东西,被剥夺太子爵位。曹雪芹的家庭可能被捆绑了。曹雪芹后来在内务府任职或在宗学中跑腿。
1739年
也就是乾隆四年十月,官厅发生了“洪逆变”事件,曹家受到牵连。
1742年
也就是乾隆七年后,曹家败亡。“曹雪芹失意,自暴自弃,混演员的时候,也是玩玩。”。
1743年
也就是乾隆八年,曹雪芹最迟在今年在红轩“读”《红楼梦》。诗人屈福怀曹寅:“诗书法家是指望着冰雪,哪里有儿孙。”
1744年
他30岁开始写《石头的故事》。
1748年
和敦诚敦敏兄弟一起开诗社。
1751年
《石头记》初稿已基本完成。曹雪芹因为生活困难,不得不搬到西郊。
1753年
“石头的故事”,“编目录,分章节”,已经基本完成。诗附普通案,言“字字似血,十年苦干非比寻常”。书中有评论。
1754年
出现了甲戌版的“红砚重评石”。《脂砚斋》临摹重评,以石为题。第一次整理评论。
1755年
去两江总督尹继善江宁府,当参谋。
1756年
曹雪芹一家连夜逃回北京西郊的山村,因为乾隆在皇帝的第八个儿子永瑄那里发现了“邪书”“石头记”,想调查一下这本“淫秽话小说”的来历。75次尚未完成,仍在修订中。
1757年
敦诚在长城脚下的喜峰口工作,写下了长篇歌曲《送曹雪芹》。
1758年
夏天,他搬到白家疃,盖了四间小屋定居。
1759年
茅毅的《红墨石重评石头记》出现了。这本书是由萧宏亲王整理和记录的。
1760年
大约在重阳之后,曹雪芹把早期《红楼梦》的抄本赠送给了夫差·益铭。明朝以后,他写了20首《题红楼梦》。
1761年
曹雪芹回到江南旅行,寻找材料。
1762年初春
曹雪芹去敦诚的“西园”听歌。有一首诗的题目是《琵琶记》,“白富诗龄应该很高兴,并教查素桂要排场”。
1763年秋天
曹雪芹小儿子早逝,陷入过度悲痛和悲痛之中,卧床不起。
1764年除夕
受不了失去孩子的痛苦,最后因为贫穷、生病、缺医少药而死。白白49岁。后来,他被安葬在北京郊区张家湾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