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艺婉已经83岁了。曾任厦门市文化局局长。长期从事厦门历史研究和文化探索
12月19日——在厦门提到“公园”这个词,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中山公园。
这座公园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雅,人文气息浓郁。对于生活在附近老城区的老厦门人来说,某种意义上承载了他们对老厦门的怀念。
然而,大多数新厦门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山公园的记忆并不完整。为此,上周,在文史专家彭万的带领下,《先驱报》记者重温了中山公园的辉煌往事。
大众政治和体育活动的中心
“80多年前,中山公园是厦门政治、体育等各种重要活动的中心。”彭老说。1929年1月20日,厦门当局在新建立的中山公园焚烧鸦片烟具;后来他在神州药局查获了一千磅烟草,11月5日又在这里焚烧;
193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厦门市委组织的“3·18惨案4周年纪念会”在中山公园运动场举行。近2000名工人、学生、教师和公民参加了爱国集会。
中山公园曾经是厦门的体育中心。1937年5月22日至5月25日,厦门第一次运动会在中山公园运动场举行。著名僧人弘毅创作了《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充满了抗日爱国精神,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1958年厦门人民体育场修建前,厦门的各种体育活动都在中山公园举行。
1976年9月,厦门市人民纪念毛泽东同志大会也在中山公园举行。
精美的设计曾被誉为“华南第一园”
“之所以举办这么多重要活动,离不开中山公园原有的精美设计。”彭老介绍,早年,中山公园位于老城区东北角。东接花溪、石淼寺,西接麦眉星河至草铺围,北止溪岸,南接景山脚下的道树。分为南、中、北三部分。南面南门西侧有篮球场和网球场,中间有纪念碑,纪念碑后面有运动场和指挥所,东侧有400米跑道和音乐亭。廖化溪从司令台后面贯穿魁星河,河源分为两条支流。南面的主景是山崎,顶上有一块石头,形似萧魁星的雕像,故名旖旎星石。被施了魔法的星石面对着被施了魔法的银河,河中的另一块石头统称为“魁星踢斗”。
中间,水面上有七座形态各异的小桥。东门内的广场上,有一块中国表,即中山碑,碑后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和《孙中山建国纲要》全文,碑后有一座三脚架桥。
北部主景是东岳河,点缀着四座古刹:石淼寺、和安寺、公德寺、东岳庙,北部有动物园,西部有普及教育的社会。凤凰山上有一座六角亭,山麓南麓原陈庙,亭洽桥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
根据民间传说,中山公园是按照“东塔、西山、南球、北海”的原则建造的,所以东有古迹,西有假山,南有地球仪,北有东岳河。在全国同名公园中,厦门中山公园最具特色,被誉为“华南第一公园”。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它两次遭到破坏
“日军入侵厦门和‘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山公园两次衰落。”彭老很是惋惜。1938年5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厦门。仓颉七年多期间,日寇大肆破坏中山公园,亭台楼阁,特别是倒塌。由于害怕孙中山革命精神的巨大影响,1938年7月2日,日本侵略者将中山公园改名为厦门公园,并将中山路改为达汗路。中山公园东门内广场孙中山纪念碑上的孙中山《建国纲要》全文石刻,都被日寇磨掉了。在凤凰山脚下,有一座陈庙,被日寇为了歼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而摧毁。
◆中山公园老南门在文革中被毁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山公园的精英建筑大多被毁——南门、地球仪、纪念碑、篮球场、网球场都遭遇厄运;动物园里的动物大部分都死了,苗圃被重新种上了食物,游乐园里的所有设备都被损坏了,石淼庙被占领了,魅力河被灌满了地...南半园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建成“人民广场”,成为集会场所。
迎接新生活,重建,更新旧面貌,改变新面貌
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中山公园迎来了“新生”。▼1983年重建的中山公园南门
1977年,厦门剧院建在公园西南;1982年,凤凰山脚下建起了儿童游乐园;1983年,中山公园南半部修复,南门重建,南门碑旧址建假山池。建一个冰厅、茶馆、弯桥等。在魅力星山脚下,并以旗山石上“山林乐趣”的题字,将其命名为“怡趣园”老人乐园;1987年,西大门改造成牌坊式门楼;1996年,北门重建;1997年,舞狮地球仪被重建。
经过厦门市政府的多次改造和更新,今天的中山公园焕然一新。《先驱报》记者跟着彭老逛公园:他从南门进去,走过玫瑰亭、逸趣园;然后,蜿蜒回到花溪河畔,沿着洒满一点阳光的石板路漫步。一路上,不断经过小桥、彩虹、肖春、九曲、定祖;在西南的魁星山上,那些石刻,如“万和云根”、“云螭河老”、“石寿宋飞”和“三巡江禄”,都是清朝的,给公园增添了许多古老的魅力。
如今,中山公园,尤其是公园南部,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天早上,它吸引了许多做早操的老人。他们有的三五成群踢羽毛球,有的打太极,有的跳广场舞。周末,它将成为孩子们的天堂。“中山公园历经沧桑,改变了面貌,但在厦门市民和海外游子的心中,中山公园总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山公园会越来越好,在园林群中会更加闪耀。”彭老感慨万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