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天津国资背景的陆英博,“空降级”渤海人寿担任董事长,渤海人寿总经理也将发生变动。
本报记者从渤海人寿获悉,具有背景的公司原董事长温,现任渤海人寿副董事长、拟任总经理、临时负责人。
陆英博和温的“一进一退”也被外界猜测为渤海人寿股权变动的前兆。
至于核心高管的持续变动是否会导致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现阶段整体战略保持稳定,将继续坚持“科技赋能、回报保障”的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大力发展期货和担保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价值渠道建设,平衡渠道发展,完善产品体系,提升公司技术运营和服务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天津国资将接任第一大股东?
温是一个真正的保险老手。他于1984年进入保险业,从业36年。历任PICC北京分公司人身保险部副主任、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集团保险部副总经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Xi安分公司总经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集团保险部总监。
而文更熟悉文与海航的关系。2006年,文加入海航集团,担任保险项目组组长,开始筹建海航集团保险板块。之后,温在旗下所有保险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包括民安财险非执行董事、HNA人寿保险董事长、华安财险副董事长。
2015年7月,文被批准为渤海人寿保险总经理。然而,他只服役了一年多。2016年底,温被免去总经理职务,赵默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然而,两个月后,赵默的拟任总经理也被免职。2018年10月,温不仅再次回归,还升任渤海人寿董事长。兜兜转转之后,他现在已经交出了董事长的“权杖”,回到了总经理的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人寿新任董事长卢英博有天津国资背景。资料显示,卢英博曾任天津港保税区财政局局长、天津港保税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现任天津保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该公司大股东为天津港保税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此前,天津自贸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天津天保控股持有渤海人寿8.46%的股权,成为其第六大股东。
陆英博和温的“一进一退”也被认为是渤海人寿股权变动的前兆。
近日有消息称,渤海人寿目前最大股东渤海租赁计划将其持有的20%股权全部转让给天津天宝控股,股权变更最快将于6月底完成。本次股权变更如获通过,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将正式变更为具有天津国资背景的天津天保控股,持股比例也将增至28.46%。
对此,本报记者请渤海人寿进行核实,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上述股权转让消息不属实,公司未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股权变更申请。有关公司股权变更的具体情况,请参考公司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披露的信息。
尽管如此,作为HNA保险版图中最重要的一环,渤海人寿的股权依然受到业界关注。
去年1月,有媒体报道,HNA在京召开非主营业务资产处置推进会,向投资者推荐拟处置的房地产、金融、金融类资产,其中包括渤海人寿20%的股权。
资料显示,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总部位于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HNA通过其子公司渤海租赁持有渤海人寿20%的股权,位列第一大股东。渤海人寿一直被认为是海航的“亲儿子”,130亿元的注册资本也显示出其重要性。
2017年6月,随着监管要求银行检查对海航集团等企业的授信情况,海航集团多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在相关监管部门的介入下,海航集团走上了资产处置和资本退出的道路。
2018年,海航集团出售多处海外物业,并陆续出售国内物业,出售资产高达1225亿元。不幸的是,出售资产对HNA的盈利能力几乎没有改善。2018年营业收入仅小幅增长,净利润仍大幅转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海航集团的流动性压力。对此,海南省政府还成立了“海南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今年,我们将重点提高投资收益
由于渤海人寿股权的未来尚未确定,我们先来看看公司的经营状况。寿险行业素有“七平衡八利润”定律,但渤海人寿成立后前三年实现盈利,2015年、2016年、2017年利润分别为8094万元、6835.8万元、2.21亿元。但近两年亏损较大,2018年亏损7.68亿元,2019年进一步扩大至13.95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曾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投资了部分业务配置的产品,部分涉债民营企业采取激进扩张策略,叠加金融去杠杆等外部因素,导致流动性风险严重,相关项目出现集中逾期违约,导致投资项目亏损。2019年,公司对部分逾期项目计提减值准备,损失约13.11亿元。”
但在“保险叫保险,回归保障”的整体行业定位下,渤海人寿近两年一直在推进战略转型。根据公司之前向本报记者介绍的转型措施,是基于稳定业务规模,大力发展定期交付业务。
从转型成效来看,2018年和2019年渤海人寿原保费占比分别为97.7%和99%。2015年和2016年,公司原保费占比分别仅为36.4%和49.9%。
此外,公司去年政策性分红支出为4921万元,同比增长139倍。“在运营费用方面,保底产品的增长带来了初始投资的增加。”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确实,2019年渤海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61.25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市场增速15个百分点;原保费收入占比99%,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77%;新票据原保费收入55.55亿元,其中远期支付比例较2018年同期大幅提升。同时,保底业务快速增长,健康险保费收入较2018年同期增长113.53%。
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虽然保险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整体保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增速远高于成本增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公司增收节支的成效。”
根据公司2020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原保费收入为47.25亿元,同比增长近117%。一季度净利润也相当可观,盈利1.43亿元,可能与其投资收益有关。本报记者注意到,一季度,渤海人寿的投资收益达到3.82亿元。
偿付能力方面,渤海人寿最新一期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1.4%,今年一季度公司现金流量净流出7.96亿。
“一季度现金流净流出主要是投资现金流出所致。公司一季度保费流入较大,去年底流动性充裕。因此,一季度公司增持二级债基、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Investment资产等二级权益类资产导致公司一季度整体现金净流出。”上述负责人曾解释。
对于下一个战略计划,它表示,“公司将更加注重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科学审慎控制生产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将资源集中用于有保障、可持续、高内涵价值的重点项目。2020年继续采取多种方式精细化管理成本费用,厉行节约,严格控制销售成本。
渤海人寿也阐述了接下来的投资思路,一方面将继续加强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对于已经暴露风险的投资项目,我们将继续加大处置力度,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将损失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2020年重点提升投资收益。“一是适度增加二级股权投资规模,精选优质品种;二是增加优秀二级债基配置,增加固定收益合并收益;三是加大房地产投资,通过房地产基金在一线城市布局优质写字楼物业,选择配置物流和长期租赁物业;四是关注优质二手PE份额项目,适度增加头部管理人PE基金。”
责任编辑:孟俊莲总编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