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中原大地上各派武装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经过不断的互相攻击,最终成为“三足鼎立”,分别占据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李园、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王、以乐寿为中心的河北窦建德。
三者中,窦建德的底子最薄,但上升速度最快。公元617年,窦建德在清理完高士达残部后,仅用一年时间就称王,两年后击败宇文化及,从此接管隋朝队伍。
当时大家都把他当成“黑马”,但很快他就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还是两年,他一生努力的成果全毁了。我也被李世民俘虏了,最后死在街上。这节奏完全跟不上。俗话说得好,违背常理必有妖,那么《窦建德》中失败的“妖”在哪里呢?
图:窦建德街头剧照
一、窦建德的错误
1.太多的正义和自我伤害
《新唐书》评说了窦建德后期犯下的几个错误,使他的大夏政权兄弟姐妹决裂,白白送给唐力一份大礼,从此失去了绝地反击的机会。
窦建德出身于社会底层,却像一个世家大族。比如他讲究仁义。只要别人发现自己有困难,他就会尽力帮助别人。他也被政府通缉,因为他帮助了错误的人。
此外,他非常慷慨,甚至他的对手也表现出了宽广的胸怀。比如宇文化及战败后,并没有迫害隋朝皇室,还让萧皇后与宜城公主团聚。其他不愿意收留他们的被俘官员被给予通行费以维持生计。
图:窦建德和他的剧照
武德二年,唐军被窦建德军击败,李士奇、李申通、同安公主被俘。这两年,他们都得到了优待,李士奇也被重用去镇守理州。后来,这个李士奇报仇了,想杀了窦建德。结果,东西没能逃回长安城。
当时有人建议杀李士奇一家,但窦建德却称赞他是“忠臣”,不仅没有杀李士奇一家,还给予了特殊待遇。其实仁义是好事,但是你却通过给自己的身份和对象打分,对敌人那么好。这对你来说不是很难吗?后来是李士奇进入虎牢关,消灭了大夏政权。
图片:李士奇抓拍剧照
2.不听忠义,战略失误
窦建德增援王时,接连失败,形势不利。这时,凌景贤计划“围魏救赵”,希望窦建德不要与硬拼,而是从河北进入河东,假扮成在关中决战,迫使回援。
这个计划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王独自承担一段时间的压力。然而,这一计划在窦建德集团内部遭到了集体反对,经过漫长的窦建德之旅后被搁置,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大夏军在虎牢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战斗。
后世学者一直将此事视为窦建德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因为以当时唐军的实力,河东的布防压力不大,李也不是吃素的。跟着加入李世民,不就是饺子吗?窦建德该拿它怎么办?
所以,窦建德并不傻,不可能不知道它的严重性。然而,他在决策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当时孙强安史大力贿赂窦建德的官员,这些人就成了对抗荆灵的主力军。再次联系宋正本和王福豹的死因。显然,这个团体并不团结和平,没有引起窦建德的注意。
图:虎牢之战图形数据截图
二、窦建德的人生选择
1、坚持农民武装的性质
当窦建德处于劣势时,他该如何选择改变命运?大慧认为有三条路可走,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通向“地狱”。
窦建德及其大夏政权的主体是农民军,这是最简单不变的本质,但死得最快。事实上,我们的主席同志很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总是失败的原因。
隋末有数百支武装力量,其中大部分都被史书所触及。根本原因是他们大多是被迫以起义为生的农民,没有政治目标,没有资源,始终是分散的。
事实上,历代农民起义几乎都起到了一个作用:点火爆破,而不是推倒重建创新。因此,窦建德始终要保持其队伍的性质,这注定不是长久之计。
图:窦建德个人资料截图
2.改变性质,投靠士族集团
这条路是窦建德一直努力的方向。他是文人,属于小地主阶级,所以对政治有一定的敏感性。
他之所以善待隋朝皇室,接纳朝廷队伍,甚至不断向李释放友好信号,并非全是仁义之举,而是体会到了士绅的政治权力,想将他们整合为己用后变废为宝。
但问题是他的政权本身并不是士族集团主导的,我也没有和士族集团谈过资本的交换。如果心里没有准确的定位,很容易引起内乱。
一个是内部革命,一个集团摧毁另一个集团,另一个是最终整合失败,分崩离析。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是士绅主导的时代,不同阶层很难有相互融合的条件。
图:隋朝剧照
3.改造团队依靠平民
窦建德本人就是民女中的小地主阶级。如果不投资火葬集团,能保持团队的纯洁吗?大辉觉得也不行。原因和前面提到的一样简单。
在隋末社会,士绅仍然掌握着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源。没有这些人,没有人能玩政治。甚至可以说,隋朝的衰落和最终崩溃也是因为这些人。
历史上没有一个平民成功的例子,比如刘邦、朱元璋。然而,他们的历史背景与窦建德不同。秦末没有士绅,到元末几乎被消灭。因此,窦建德面前的士绅群体无疑是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
图:门发绅士团剧照
大辉觉得形势不好的时候,自愿放弃身份是上策。但是,有多少人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