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干部是什么职位 “管培生”“储备干部”这些工作值得去吗 不要轻易投简历 理想现实差距大

栏目:体育 2021-10-08 06:49:27
分享到:

近年来,招聘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带有“管理研修生”“后备干部”字样的岗位,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乍一看不知道用人单位想招什么的岗位,比如“联合创始人”“城市合伙人”。我们应该去这样的位置吗?如果你去那里有什么风险?

这个位置看起来很高,但是真的值得去吗?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招聘信息中有这样的职位,其实并不建议你拿着简历去投递这样的职位。为什么呢?

首先,这些帖子的特点是“自重”、“唯气场”。对于大多数求职者来说,很多人看到这个岗位的名字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份精神满足感很强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名字很高,会给人一种工作待遇不会差的感觉。

另一方面,这些工作的特点是工资幅度会比较大,工资的上下限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招聘岗位的工资会在20%左右波动,但这些岗位的工资会有很大的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后备干部的下限是1万,上限可能给你5万。

而且从求职者找工作的心态来看,很多人会以工资的上限来衡量自己的期望,以为别人给招聘后备干部的工资是5万。为什么不自己试试呢?名字好听,听起来体面,工资高?

那我们来说说大部分公司招聘的后备干部是怎么回事。

后备干部有这个实职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可靠吗?就我们的分数而言。

大家可能对JD.COM的管培生有更好的了解。事实上,JD.COM的管培生很有后备干部的味道。经过几年的培训,公司把你安排在集团的各个重要领导岗位上。对于大公司来说,后备干部、管培生等岗位招聘是正当的,这恰恰是公司需要的,也是未来坐进企业管理的可能。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公司来说,这样的岗位名不副实,不是真正的后备干部。

后备干部的核心思想是做未来预期,培养人才。至少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很少有小企业主愿意在未来培养出一个具有如此高的试错风险和时间周期的可能领导者,事实上他们也不会高概率成为领导者。

那么市场上宣传的后备干部是做什么的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求职者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后备干部招聘一般有三层含义:

首先,因为你是干部,所以你必须做很多工作。

第二:我不会授权给你,因为你只是一个后备干部。

第三:虽然你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你拿不到干部的工资,因为你只是处于储备期。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招聘后备干部,但你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那么后备干部的岗位介绍和能力介绍都不是很清楚。正常情况下,这些公司都是以招后备干部的名义招廉价劳动力,所以很容易判断他们该不该去。

众所周知,大多数行业和领域都会有自己的市场水平,也就是行业的平均工资。虽然根据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但总会有一个工资水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些公司想降低员工成本,不想看到工资太高。然后我在招人的时候把这个岗位定义为后备干部。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还教过你一些管理之类的,但这些都是。

我们再说一遍。最近兴起的“城市伙伴”帖子值得去吗?

城市合伙人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岗位或者工作,更像是一个身份和一个角色。近两年来,这个词频频出现。什么商业伙伴、区域伙伴、城市伙伴等。,那么合伙人在招聘什么呢?

毕业后,一个学MBA的大学同学在一家公司做城市合伙人,另一家公司从事办公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位朋友虽然坚持了三年,但是拿到了三年的基本工资,生活并不轻松。

我说,好好想想。城市伙伴不应该有很大的权力吗?他说挺大的,他说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然而,他真正工作后,基本上被孤立了。当他开始独自离开时,公司对他有很多要求。他要独立拓展市场,独立组建团队,对业绩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他不能实现,他只能得到基本工资。朋友辞职时,他在电话里自言自语:“这个城市合伙人在哪里?这只是变相招募特工。”

也想想吧。你想想10年前的机构,他做的其实和所谓城市合伙人的工作差不多。客户需要自己开发。团队组建、培训和监督必须由他们自己完成。工资应该自己支付。如果你赚了钱,你必须付一份给总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合伙人其实更像是招聘代理。

另一方面,比如一些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是以城市和起点为基础的,比如Xi安合伙人、武汉合伙人等。,但他们的出口原则是,如果他们的总部在北京,他们在北京的商业市场模式和公司结构就已经明确了。如果想在其他城市做,只需要带上公司的商业模式、产品方案、团队文化等等。甚至团队也可以帮助你形成一部分。这个时候,如果要招聘一个城市的负责人,其实职位的性质更倾向于一个城市经理,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职位。

事实上,大多数城市合伙人倾向于做代理人。如果他们是特工,为什么要为别人工作?

所以对于求职者来说,不管是合伙人还是后备干部,大部分听起来都不错,但本质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在求职过程中,你应该谨慎选择这些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