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字什么 魏延被马岱斩杀 临死前大喊4字 如今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

栏目:体育 2021-09-17 01:15:28
分享到:

一些流行语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段子和古代名言被我们借用,成为朋友们互相调侃的润滑剂。比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骂了王朗,甚至杀了王朗!这句话因为太经典而成为网友的口头禅。

与诸葛亮同时代的蜀汉将军魏延临死前大喊:“谁敢杀我!”我一说完,就被马岱的手打中了。巨大的反差让人感到错愕,“谁敢杀我”成了网友们的口头禅。

魏延违抗命令,率先退兵

事情得从诸葛亮的死说起。诸葛亮死前知道蜀军北伐不能成功,死后也没有人能阻止司马懿。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蜀汉的有生力量,诸葛亮制定了详细的撤军计划。少壮派杨仪、姜维联合率领蜀军撤退,老将魏延从本部抽调兵马作为蜀军主力,抵御魏军可能的追兵,蜀军返回后再返回汉中防守。

诸葛亮死后,杨仪和姜维严守秘密,开始沿着诸葛亮制定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撤军。魏延也按计划驻扎在武都地区。蜀军撤离前几天,魏军没有注意到。司马懿通过夜间观察发现诸葛亮已经去世。第二天早上,他果断地代表魏军突袭蜀军营地,营地里一个人也没有。司马懿凭感觉判断蜀军一定是回到阳平关,取道武都进入益州,果断以六万大军攻打武都。

魏延手里只有两万兵马。按照他的设想,蜀军的撤退速度非常快,两天之内就能撤到阳平关。然后,他将放弃武都,回到汉中。即使司马懿中途发现,也不会与司马懿纠缠,甚至不会交战。魏延被司马懿的反应打了个措手不及。魏延试图出兵攻打魏军,但伤亡太多让魏延感到伤心。毕竟这是他的军事力量,每一个小人物都被魏延削弱了。

魏军进攻后开始扎营,魏延也带着部队扎营,假装对峙。半夜,魏延秘密整合士兵,放弃营地和战壕,和部队一起穿着轻便的衣服撤离。次日司马懿出战,见魏延已至楼空下,当机立断,引兵攻阳平关。魏延很快轻敌追上了杨仪和姜维的部队。还没等杨毅和姜维质问,魏延就率先进入关隘,带领士兵走栈道,沿途烧下过道,挡住姜维一行人!

司马懿急忙领兵追上杨魏延的军队。蜀军的退路被魏延堵住了。姜维果断下令士兵入关,用关隘防守司马懿。司马懿率领的部队大部分是骑兵。虽然机动力快,战斗力强,但攻城并不是骑兵的特长。经过两轮强攻,司马懿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无奈之下只好撤军清理战场。杨仪、姜维等蜀军主力保住了性命。

叛徒杨被魏审问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维命令士兵们砍树,锻造各种铁器来修复栈道。过了一个月,他终于再次打通了通往蜀地的道路,并及时领兵返回,与魏延驻扎在剑阁的军队会合。魏延很高兴,并欢迎杨魏等人平安归来。姜维没有说话,因为他的官职比魏延低,军事履历也不深。杨仪是蜀汉的重要大臣,也是诸葛亮的前副手,名义上是蜀军的统帅。他立即质问魏延为什么要这样做。魏比杨毅大,不想回答杨毅的问题。他只是冷着脸命令杨毅给自己滚筒和军事力量。现在他想率部回汉中继续北伐,不能因为丞相去世而取消北伐。魏延认为自己的能力比诸葛亮强,他指挥的蜀军能够实现“回故都”的愿景。

在杨仪看来,魏延在诸葛亮尸骨未寒之前就来夺权,甚至违抗诸葛亮的军令,致使蜀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这显然是个叛徒。杨仪甚至认为,如果魏延上台,他会带着军队向曹魏投降。杨一岳越想越不对劲,果断命令蜀军围住魏延,魏延领兵列阵,双方十分愤怒。

谁敢杀我成了口头禅

虽然杨仪、姜维的蜀兵比魏延多,但他们目前的军事能力还不如魏延,如果真的打起来,胜算也不大。杨仪选择瓦解魏延的军心,特意命人大声宣传魏延的抗命,几乎造成蜀军主力全军覆没。他认定魏延要造反,劝士兵们不要支持魏延,不要自相残杀。

魏延的歌虽然爱魏延,但不是魏延的私兵,魏延做了这些事,部队士气不高。不知是谁的领导,有人开始离开魏延的队伍,转而加入杨仪的主力蜀军。后来人越来越多,魏延逐渐离开了死忠的一方,在数量上明显逊色。杨仪见目的达到,开始以大军向魏延施压,命令魏延放下武器投降,否则刀剑无情!

魏延知道大势已去,但他不甘心,也不相信杨仪真的会自杀。他硬着头皮说:“谁敢杀我!”言未毕,蜀汉将军马岱不知何时杀入魏延后。他举起刀砍下魏延的头,轻声说:“我敢杀你。”随着魏延的死,一些想为魏延报仇的人被杀了。后来,杨将魏延送回成都后,他建议以谋反的名义杀死魏延。魏延“谁敢杀我”的虚张声势造成了很大的落差,经常被年轻人嘲笑,逐渐成为大众的口头禅。

摘要

从魏延的能力、履历和职责来看,诸葛亮死后,他其实是整个蜀汉王朝最有权势、资历最深的将军,不应该落得如此下场。他挡不住司马懿殿后的攻势,这不是主要问题。毕竟能力和军事实力的差距是存在的,相信没有人会责怪他。

然而为了自己的绝对安全,沿途焚烧栈道的做法导致蜀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其实这种死友原创的做法已经是原则问题了,也是被杀的关键点。其实魏延刚回阳平关的时候,愿意和杨仪、姜维一起防备司马懿,可能是另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