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肉 乾隆赐的“胙肉”是什么 为何让大臣又爱又恨 有人出宫直接扔了

栏目:财经 2021-09-17 00:21:07
分享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孝治天下”,即使亲人去世,也不应该少了孝心。因此,在古代,孝子、圣贤、孙辈祭祀上坟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祭祀前后,族人依序聚集在一起。

各家各户一起交了应得的钱,然后买了香烛、红漆贡品、猪肉等等。然后分发给各家各户,然后全家人一起拿钱去祖坟祭祀。清理墓碑旁的杂草,用红漆描绘墓碑上的铭文,用猪肉等贡品祭祀。这种祭祀神灵祖先的猪肉叫“猪肉”。

祭祀结束后,将猪肉分发给各房子孙,意在鼓励各房遵循祖业孝道。普通人家是这样,帝王家也不吝啬。帝王家祭祀的肉也叫“伏肉”。这些肉不仅被皇室瓜分,还被那些仰望眼睛的大臣瓜分。

《左传》中有一个齐桓公拜谒的故事。当时齐桓公等诸侯前往葵丘加入联盟,周襄王正巧祭祀祖先。诸侯们纷纷跪拜在地,想要从王祥手中接过肉来。这是身份的象征,其意义不用多说。

由此可见,吃红烧肉的习俗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了。直到清朝,它在中国封建时代持续了近两千年。它是中国祭祀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但说实话,这种红烧肉是极其难吃的。一般猪肉都是白开水煮,不加任何调料。时间一点点过去,古代的猪从来没有被扇过,猪肉本身就有腥味,又肥又瘦,还油腻。

所以习惯吃山珍海味的贵族们,真的不习惯这样的红烧肉。大臣们收到这样的赏赐也是复杂的,一方面真的很难下咽,而国家祭祀的场合,当肉被平均分配到每个大臣手里的时候,天已经凉了。比起自己宗族分肉的时候,就更惨了。

但一方面,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皇帝赏赐的肉。因此,各种小手段都出现了。大部分的手段就是带上一个帕子,上面沾着盐粒。与其吃起来没味道,不如把肉包在里面。

另一种是用盐做糯米纸,用糯米纸包起来吃。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离开宫殿时被扔掉了。但这在清朝行不通,因为是骑马玩的。他们通常在三月的时候在清水中煮一块肉,为了不忘记他们的祖先。

然后,严格查处各种吃红烧肉时耍花招的人,他们吃白水红烧肉,意在不忘记祖先的恩情。比如《颜夕宫故事》中,怡亲王被魏璎珞设计吃咸猪肉,惹得雍正大怒,被停职反省。根据高宗皇帝的记录,乾隆皇帝统治后,要求更高。在册封太子之前,雍正帝想调查哪个太子更尊重祖先,于是准备了半生不熟的肉,送给了几个太子。但是甘龙是唯一一个能吃这种半生不熟的肉而不改变它的颜色的人。

所以乾隆皇帝上台后,觉得雍正帝的方法不错。所以每次祭祀之后,我也学习了雍正帝的方法,煮的肉是半熟的。而且他还爱用猪肘煮猪肉,让乾隆朝的大臣们每次都得到了长脸的奖励。我不知道这些人中是否有人患有猪肉绦虫等寄生虫病。请记住,猪肉应该在吃之前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