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平凡的世界》首次以马来语出版。此前,作家路遥的这部百万字巨著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他的作品秉承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道路,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展现了奋发有为、争当第一的时代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自强不息、不断进步。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集》,路遥还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路遥走访陕北农村。
1949年12月2日,原名王卫国的路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王家宝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岁时,因为家庭困难,他被叔叔收养。此后,他和叔叔一起住在延安市延川县郭家沟村。虽然生活贫穷,但家乡的一切都在精神上滋养着姚橹。他曾说:“我这辈子离不开这个地方。每次看到旱地上的一个草芽和一朵花,我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陕北这块土地成了他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描写的故事发生的地方。
1970年,他在延川县文化馆编辑的油印小报《延川文化》上发表了《驾过南京桥》这首诗,正式使用了“姚橹”这个笔名。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1976年大学毕业后,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陕西文艺》担任编辑。
1982年,引发成千上万年轻人思考人生的小说《人生》出版。主人公高加林从农村到城市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至今仍能激励人们。这部中篇小说引起了巨大反响,初步确立了路遥在文坛的地位。同年,路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之后,为了创作一部反映1975年至1985年中国社会变迁的史诗小说,路遥开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阅读了近百部重要的中外小说。为了了解其作品所涉及的历史进程,他集中阅读了当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和《参考消息》的所有合订本。为了寻找创作素材,1985年秋天,路遥和工人们一起在铜川陈家山煤矿体验生活。
1988年,分为三部分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终于完成。书中孙少平兄弟等年轻人的辛酸奋斗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了无数人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鼓励。在所有伟大的作品完成之前,《平凡的世界》在中国国家广播电台播出,反响热烈。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在获奖感言中说:“只要读者不嫌弃你,艺术创作的火种就不会在他们心中熄灭。人民生活的大树永存,我们栖息在它的枝头,也情不自禁地为它歌唱。”此后,《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广播剧、话剧、电视剧等多部文学作品。
遗憾的是,持续的高强度创作让路遥感到恶心。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在Xi安逝世。1995年11月17日,在他逝世三周年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延安大学文慧山。如今,在陕西王家宝村的姚橹纪念馆,人们通过观看生活用品、手稿、信件、照片、音像等600多件珍贵实物资料,回顾姚橹的一生,在阅读中缅怀这位作家。
人已逝去,作品不朽。路遥对普通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书写,以及“耕牛似牛、施地似地”的奋斗精神,始终激励着每一个人。正如贾平凹所说:“他的文学就像一把火,燃烧出灿烂的火焰。”
我这辈子离不开这个地方。每次看到旱地上一棵草发芽,一朵花开花,我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数字阅读:3亿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未完成时,在中国国家广播电台播出,引起巨大反响。据统计,直接听众多达3亿,读者来信超过2000封。
推荐阅读
▲《平凡的世界》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路遥传重开平凡的世界》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记者段新华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