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油 中国科学史上最大闹剧

栏目:时尚 2021-10-09 10:57:41
分享到:

无论时间如何贪婪地吞噬一切,我们都要在还能呼吸的时候,努力赢得名声,这样时间的镰刀才不会伤害我们。莎士比亚

如今各种骗术层出不穷,难以分辨。但是,年轻人心里总能通透,很少上当。因为他们所说的往往和他们所学的大相径庭。

虽然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制造的骗局听起来很可笑,但总会有人相信。今天不时有人提到一个骗局。这个骗局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水变油”事件,在随后的十年里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水变成油违背科学

油气资源非常重要,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之一。现在,勘探一个油田,全国都会庆祝,更不用说资源匮乏、国力衰弱的八九十年代。

国家对资源、科技人才、科技发明的高度重视,让骗子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导致影响中国十几年的水油事件的出现。

水变成油,但现在任何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违背科学常识。所谓无知者无畏。有人真的敢做,有人真的相信,有人真的敢重金投资。从我们后来者的眼光来看,我们当然认为这是一个容易的骗局,但当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信息的交流和传播非常缓慢,所以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领导这个大胆骗局的人是王洪成,他出生在中国东北,学习了四年。为了谋生,他养猪,做木匠,当兵,后来在哈尔滨公交公司当司机。

1984年3月,司机王洪成声称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他发明的,即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汽油,然后倒入适量的“洪城基液”,即水基燃料膨化剂,就能成功地把水变成油。水尽快燃烧的事实使人们相信把水变成油。

其实上过化学课的人都知道,这个原理很简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水中加入几滴油,因为油极易燃烧,而且油一般不溶于水。即使溶于水,其溶解度也很小。

有几滴油的水油混合物点燃后会开始燃烧。所以九年义务教育真的很有必要。如果王洪成学的是化学,恐怕他就没有勇气做这个骗局了。

这一“中国第五大发明”,完全可燃、无污染、成本低,热值比普通汽油、柴油更高,迅速得到众多权威人物的肯定,成为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的热门内容。

我不得不说这里的当局有问题。他们怎么会被这种拙劣的把戏蒙蔽了双眼?

甚至有一家军工企业专门在王洪成成立了一家“水变油”公司,300多家乡镇企业接踵而至,为他投资上亿元搞联合开发,视他为金财神。

于是,只上了四年学,不知道如何发明的王洪成,就靠这个荒唐的骗局获得了一大笔钱。为了证明自己发明的“真实性”,他还找人制作了许多伪造的证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骗子的职业道德。

如果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恐怕在中国荒诞小说中排名第一。它必须是文化领域的标杆作品,并被纳入大学教科书。然而,这是一个现实事件,也是中国科学界的耻辱。

王洪成与政治人物合影

有时骗局会消失

很多人都被这种神秘的换水油欺骗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眼神犀利。然而,很快就有人跳出来用各种“新”理论为王洪成撒谎,回应了大家对普通条件下化水为油的质疑。甚至至少有两篇“研究报告”出现在社会上,随着王洪成等人“水变油”的科学表现而四处传播。

1986年夏天,王洪成主动去中国科学院要求对他的发明进行鉴定,但就在他准备鉴定的时候,王洪成临时违背诺言,从中国科学院专利管理处偷了一封内容为空的白信。这封白信空盖有中国科学院的公章,上面印着“中国科学院”的字样。真的很大胆!

回国后,王红伪造了一份中国科学院颁发的文件——《王洪成发明成果证书》,带到各地展示,骗取了各合作单位和群众的信任。

1993年初,又一份伪造文件被王洪成诈骗,王洪成踢了铁板。这份伪造文件中的两个单位,中国科协和北京汽车研究所,相继向公安部举报并采取法律行动。

显示换水油

因此,公安部要求有关单位立即停止宣传王洪成的“发明”。今年4月,一位来自材料和设备部的人士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王洪成的“化水为油”。随后,一些报纸听到了这个消息,并写信披露了这个骗局。

不知道王洪成哪里来的自信,他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自己被物资装备部干部侵犯名誉。自然,这个诉讼被驳回了。

在次年的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来自科技界的四位CPPCC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建议严查“水变油”事件及其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破坏性后果。

1996年元旦,王洪成被捕。1997年,王洪成因夸大发明、触犯刑法被哈尔滨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至此,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科学闹剧终于落下帷幕。

王洪成在狱中接受教育和反省的日子早已过去,但给中国科学界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却无法抹去。让人生气的是,即使在今天,一些不知道真相的人认为王洪成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骗子王洪成,用极其简单的原则在中国骗了十几年,这让我们很纳闷为什么。荒诞的骗局有两个极端,要么大家都不会相信,要么大家都不敢否认。虽然内心充满疑惑,但被媒体和报纸报道后,有疑惑的人是不会说出来的。

可见,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因为看到背后的好处而轻易忽略逻辑错误,从而给媒体和公众一个错误的认识。对于科学发明的肯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敢于质疑,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