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粉丝 你不知道谁是狗粉丝 但他们无处不在

栏目:生活 2021-12-04 22:28:46
分享到:

本文转载自《新周刊》

作者|三水

“NMSL”,一条新的信息弹出。恭喜你,你可能遇到了一个狗迷。

这群人很少主动报告自己的狗粉丝身份,但凭借他们独特的话语体系,你还是可以在各种大型网络舆情事件中找到他们。

用表情符号来模仿声音,而不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这可能是他们语言系统中最特别的一点。

大多数用抽象词汇说得如此流利的人都是狗迷。

他们经常谈“爷”自称高兴说“爷笑了”,却生气骂“给爷爬”。当你对你好的时候,赞美你是“牛”,说你真的是“好人”,嘴里发臭的时候骂人,一句“NMSL”永远不会过时。

这种夹杂着四川话和表情符号的原始语言被称为“抽象方言”。

从文学界到娱乐圈,从最炙手可热的偶像到新闻人物,狗迷们都曾广泛参与。

诗人北岛康介万万没想到,他的留言区有一天会因为狗迷而关闭。

狗迷出现在北岛评论区发言,北岛关闭评论区。/豆瓣

春晚的居民潘长江,可能没想到有一天会因为一档综艺节目,收到数百万狗迷的留言。

潘长江在综艺节目中没能认出KUN,抓住机会的狗粉冲走了。/微博

在潘长江的微博评论区,粉丝为偶像辩护,引来了狗粉丝的反击。/微博

向外界宣布自己患上了抑郁症的女演员热依扎,应该没想到爱狗人士会比支持和关心早来一步。

热依扎把收到的信息做成海报,海报上最大的四个字“你妈死了”是爱狗人士的口头禅。/热依扎

他们还积极出现在江歌妈妈、山东大学、陈冠希、作家方方以及各种热门新闻微博的留言区。

主流舆论领域的人面对他们,或称赞他们创造的一些梗,或将其归类为网络打手的回归,但很少有人愿意仔细聆听。

这群总是被主流忽视的狂热分子,正躲在主流视野下,悄然成长为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

互联网缝隙中生长的寄生虫

说到狗迷,一定是孙小川。

最早的时候,孙小川还是工地监工。当他在建筑工地迷迷糊糊睡觉的时候,他的同学李赣在宇都过得很好。

随着直播间的发展,2015年,李赣找到孙小川加入自己的直播间,孙小川同意了。

对于当时的孙小川来说,这个决定只是关于一份更轻松、更有趣、收入更高的工作。

谁也无法预料,这个看似憨厚、“优雅随和”的人,其实一个肮脏的人会造就一个庞大的狗迷群体。

狗迷的诞生是个意外。

在一场直播比赛中,孙小川怒斥那些不给自己送礼物的人是“狗迷”,被激怒的“狗迷”开始了对孙小川的禁令。

通过一系列报道,孙小川被讨厌他的狗粉丝推上了海外直播平台,但他的私人哥哥微博@戴戴在微博中依然存活。

这时,一则加拿大新闻在网上走红,一名男子当众暴力踢倒一名老妇人。

这个人的侧脸和孙小川的相似。

趁胜追击的狗迷们看中了这个消息,并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是孙小川打了奶奶。

至此,狗迷“堵孙小川”的动作首次出现在主流视野。

锲而不舍的狗迷们还在各种平台上试图抹黑孙小川,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种好奇、喜爱、模仿、发展的话语模式,成为了新的狗粉。

越来越多的坏事被安排在孙小川身上。“他”污蔑陈冠希潮牌,用激光笔射杀KUN,放火烧了圣母,引发中美贸易战。

狗迷行为的虚假热搜。

当你搜索孙小川时,搜索关键词条是由一些狗迷创建的。

在安排孙小川的路上,狗迷们总是迟到。

前几天的6.18晚会上,新晋女团成员刘雨欣被激光笔照射,狗迷们迅速整理相关参赛作品。

但是就像一把刀子做的,你不能保证它会砍谁。

这种戏谑解构的表达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新狗粉学习和使用,一个又一个的公众人物开始卷入狗迷的漩涡。

被主流边缘化的小丑

主流舆论场也不是不知道这个群体,有人指责狗迷破坏了网络舆论场的氛围。

“谷雨实验室”称他们为孙小川背后的“充满恶意的怪物”,“X博士”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

光明日报甚至写道,狗迷是一种负面文化,“这种负面文化需要被遏制”。

越来越多的主流声音加入了骂狗、反对狗迷的队列,但这些猛烈的攻击都失败了。

被主流视为“负面文化”的狗迷并没有受到大众的约束,反而有越来越多的新狗粉加入到狂欢队伍中。

有人认为,狗迷就像到处出门的“帝吧”一样,是在试图获得集体认同感。

但与“帝吧”在家里互称兄弟,高喊“帝吧出门,寸草不生”的口号不同,狗迷的内部联系非常薄弱,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也很低。

即使是群殴,狗迷也不会主动表明自己是狗迷的身份。

一些接受采访的狗迷在被认可后并不为自己的狗迷身份感到骄傲。

他们大多认同狗迷的主流评价,认为“狗迷的行为是纯粹的网络暴力是邪恶的”,狗迷是“网络蝗虫”;少数人认为狗迷本质上不是坏人,而是一种“真实”的表现。

狗迷的地下社区更能证明他们不在乎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他们站在一起也不是因为集体主义。

日常生活中,狗迷喜欢互相谩骂攻击,互相攀比。

有人认为他们只是单纯的享受操纵舆论的快感,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做坏事,在网络上发泄情绪。

但是,如果你仔细梳理狗迷参与的事件,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骚扰所有名人,而是有自己的秩序和价值观,参与某些事件:

在潘长江事件中,他们表达了对饭圈控制和评价现象的不满;

在热依扎事件中,他们对大V用抑郁症炒作热度的普遍现象表示不满;

在山东大学学生同伴事件中,他们表达了对国内偏袒留学生政策的不满;

在这些事件中,来自潘长江、KUN、热依扎、山东大学的女学生其实是无辜的。

但狗迷所表达的价值判断,其实是被主流认可的,符合主流的价值判断。他们不只是发泄情绪。

这个被主流唾弃的群体,只是一群迎合主流价值判断的人。

电影《小丑》中,小丑误杀了华尔街精英,却被底层民众视为对抗上层主流精英的英雄。

但小丑自始至终都想走到主流舞台的中心,是一个一直在努力获得主流认可的人。

狗迷就像小丑。

他们认为孙小川不是一个好人,他们通过解构和开玩笑来摧毁孙小川,却无意中创造了一种争夺主流话语权的方式。

就这样,狗迷们在舆论场上抢到了发声桶,他们发出的声音依然是主流声音。

当狗迷的群体构成发生变化,新增狗粉越来越多,一些纯粹用网络暴力争夺话语权的“新公司同志”开始出现。

在处理这些时刻模糊的价值表达时,老狗粉是排斥和讨厌的。

抽象词汇的集合。

狗迷是你,我和他

狗迷们从未放过哔哩哔哩的《后浪》和阿托·快一点的《奥利给小人一刻》。

但是,在这两个视频相关的评论区,他们的态度完全不同。

他们冲到何冰的微博上骂他只是钱不好,说他给资本家洗地。

但是在《小人物的奥利给时刻》的评论区,他们喊着让奥利给叔叔点赞。

根据狗迷的统计,90后和00后是最重要的成员。

一个狗粉活跃群体的年龄分布在60岁之前是很高的,因为狗迷喜欢在吵架的时候把自己的年龄设定成别人的爷爷。

狗迷才是后浪中真正的大多数。与生活优越的“前浪之子”不同,他们都是与奥利产生共鸣的小人物。

大部分非本科生自称"有特殊学生",喜欢在自己的社区写"有特殊日记"。即使受过一些高等教育,他们仍然处于社会鄙视链的中下游。

这样,他们很少在主流舆论中从事光鲜亮丽的行业,也不在贫困的底层,却无法触及精英阶层。

当他们被称为“后浪”时,很难不生气。

采访的狗迷都是现实中的普通人。看起来“优雅随和”,千万不要玩梗,线下抽象说话,这是现实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现实的压力只能在虚拟网络中得到解放,但由于其平凡的本质,无法在网络舆论中获得力量。

他们不是主流精英,没有话语权;不是底层或者弱势群体,得不到关注。

如果不是这种戏谑和解构的方式,他们也不会在浩瀚的互联网上有发声的渠道。

不难解释为什么狗迷最讨厌的群体是饭圈。

当大众空之间的发声场越来越被粉丝的批评占据,“穿黑皮”、解构偶像,是他们对话语权的反击。

爱狗人士对自己的定位非常准确——他们称自己为有中国特色的嬉皮士。

在禁绝色情、禁绝毒品的网络世界里,狗迷无法借助性和毒品来表达自己。但是嬉皮士和狗迷都通过一个不被主流认可的E来争夺话语权。

饭圈还在控制和评估中,卖得不好炒得热火朝天的大V还在陆续出现,所以倾向留学生的政策是无法改变的。

狗迷们竭尽全力打击网络暴力。虽然反击得到了关注和回应,但并没有动摇什么。

被指破坏网络舆论,指责语言暴力,这种指责的标准是谁定的?总之,不会是一个没有真正话语权的狗迷。

摘要福音说:为什么只看到狗迷的过激行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栋梁?

但这种话可能是梁木自己说的。如果中国互联网这样说话,即使面对面,也可能隔着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