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前,他留下最后一句话,说他不想死在异乡:“我死后,灵柩暂时放在慈湖,这里风景秀丽,与我家乡溪口的景色十分相似。希望未来一天收复大陆,然后定居南京紫金山。”。
蒋介石陵墓
蒋介石生前为自己挑选了三件风水宝器,一件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弥勒佛肚脐处,一件位于溪口任虎湖附近,一件为南京紫金山。
蒋介石对台湾省精神地址的选择,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思乡之情。这里的风景很像奉化溪口。为了感激母亲的恩情,蒋介石特意把这里的地名改成了“慈湖”。蒋介石死后,遗体经过防腐处理,灵枢暂葬于慈湖。
慈湖位于桃园市大溪区福安里。1959年6月,台湾省当局在这里为蒋介石修建了一座亭子。建筑形式为中国传统四合院,原名“洞口宾馆”。因为山水与故乡奉化相似,蒋介石想起了母亲王太后,于是在1962年题写了牌匾“慈湖”。
灵枢暂称“福锁”是江浙一带的习俗。在江浙一带,如果人死在异乡,暂时无法回乡下葬,他们会将棺材四角抬高离地三寸,以保持其无尘,让未来的后辈不破土、不掘墓,就能搬动埋葬祖先。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前,她也留下了遗言,希望能葬在奉化母亲的墓前,永远陪伴她。同年1月30日,在离慈湖不远的大溪镇头岔举行了一个仪式,蒋经国的灵柩在这里投入使用。父子俩都没有下葬,只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mainland China老家。
1996年7月8日,在台北党部“中央委员会”直属第六团会议上,蒋纬国突然提出一项议案,要求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成立“精神移居大陆筹备委员会”,让他的父亲和哥哥定居下来,以维护民心,促进和平统一。由于突如其来的事件,毫无准备的轮值主席徐立德觉得自己太大了,动不了,由国民党秘书长提交给李登辉。李登辉立即与蒋家关系密切的人商量处理此案的对策,试图搞清楚大陆对亡魂迁徙的反应,然后作出处理决定。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时报》披露了蒋家要移居大陆的消息,立刻在台湾省引起轩然大波。各界人士认为,蒋纬国故意给李登辉出难题,让他难堪。三位前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组成了一个计划委员会,彻底研究蒋纬国的建议。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李登辉偏离了蒋经国路线,从慈湖和头岔撤走了大量陵墓守卫。这让蒋家子孙深感不安,害怕政治清算。
1995年12月,和谈及两任蒋介石的棺椁下葬问题,达成了“奉安大陆”的共识。1996年7月8日,蒋纬国正式向国民党提议,将两位蒋介石的棺木移往大陆。7月25日,蒋孝勇飞往大陆。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拜访他的家乡奉化溪口,打听精神运动的可能性。
按照台湾省的说法,如果两个蒋介石的棺椁真的搬到大陆,无疑会否定国民党统治台湾省的合法性。李登辉希望蒋家后人主动打消这个念头,但蒋家的态度很坚决。有人对李登辉做出了贡献,说“不如用宋美龄的嘴去阻止蒋纬国。”因此,李登辉指示国民党中央成立“两个蒋介石运动队”,成员包括、蒋彦时、李欢、顾、宋楚瑜。
1996年11月,台湾省主席的夫人严云受李登辉和江淹的委托,接受国民党中央的两个建议,请决定。其中一个方案是,两位蒋介石先“国葬”台湾省丰安,等待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的适当时机,再移居大陆;第二个方案是,在微妙的两岸关系下,不宜回国安葬。宋美龄很清楚,这两个蒋介石短期内移居大陆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她用颤抖的手在第一个计划上写下了“同意”二字。
后来国民党答应在两位蒋介石的墓葬中加强警卫人员的配置,以打消家属对台湾省一些人故意侮辱、破坏棺木的疑虑。1997年,蒋孝勇和蒋纬国相继去世。精神转移的问题被搁置了。
2004年10月31日,时任台湾省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在参加退伍军人节大会时,宣布将两个蒋介石的棺椁迁至“国军示范公墓”。然而,以之子的遗孀蒋方之一为首的蒋家子孙却质疑五指山墓地的偏远。那些年,民进党不断强调去蒋抗蒋。未来如果有激进派打算破坏“江陵”,恐怕很难防范。
因为蒋家后人和岛内当局各有意见,当时耗资近3000万新台币的“江陵”一直保留空到今天。
2008年3月,国民党才真旺姆马英九赢得台湾省领导人选举。那年清明节,全带领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到慈湖涪陵,蒋家后裔蒋方之谊、也到慈湖、投料涪陵。5月31日,国民党当局宣布,蒋介石和蒋介石的陵墓将重新开放,台湾军方的仪仗队将返回陵墓观看并敬礼。之后,这种状态延续至今。
江父子的灵柩已经漂了四十五年,也漂了三十二年,但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