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持 谢持:从贫困书生到总统府秘书长

栏目:生活 2021-11-24 04:00:22
分享到:

谢智:从穷书生到总统府秘书长

在人才辈出的川南抚顺,死后享受国葬的荣誉,只感谢一个人。1939年4月16日,65岁的谢志在成都病逝,被民国政府安葬在成都郊外的岷江林场公墓。国民明党元老邹鲁为国民政府成员谢志撰写《墓表》。两年后的1941年,刚刚成立两年的自贡市更名为惠生公园。同年,富顺县牛佛的文健中学为获得中央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私立惠生初级中学堂”,并邀请谢志之子谢德干担任董事长,通过谢德干从国民党高层管理层疏通关系。最后,民国32年5月,教育部发布指令,准予立案。至此,惠生中学获得了颁发毕业证书的合法权利。

谢智,本名真信,本名明三,后改愚智。清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于富顺县涪江镇。如果说国葬仪式表现了国民政府的官方态度,那么惠生公园和惠生中学的命名则更为民间化。得到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认可,自然充满了传奇色彩。

命运多舛的抚顺少年

谢志出生在富顺县,但家境并不富裕。清朝初年,他们的祖先从湖广迁到四川,世代务农,只耕种了20亩薄田。父母的三个兄弟因为贫穷不允许学习。他们只在县城沱江附近的河街经营一家烟草店,牟取微薄的利润补贴家用。谢智的父亲谢子在他的兄弟中排名第三。根据其祖母邹氏的遗嘱,谢志是收养其二叔谢为继子。因此,在谢一岁的时候,他和他的生父分享了一顿饭。三岁时,他与生父分居,与继父生活在一起。

继父是一个贫穷勤劳的小商人和体力劳动者,生活也比较艰苦,所以谢智从小就开始承担一些家务。谢智五岁的时候,因为学会了下井挑水,不小心掉到井里,差点淹死。

幸运的是,家庭生活的困难并没有让谢瞻失去学习的机会。七岁时,继父把谢智送到私立学校读书。与其他同龄孩子不同,谢智读书时也抽烟空。十岁以后,我每天都要去农村捡柴火,在城里卖,赚钱养家。繁重的劳动,自然影响了学习,十五岁时,谢捧的不是文科,只是背诵《四书》和《五经》。十几岁的谢智已经感受到了体力劳动的繁重和辛苦。在他的意识中,他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生活的现状,才能达到出人头地,取得人生巨大成功的目的。后来,在谢智的一再坚持和要求下,继父把他送到富顺著名儒生陆田先生和高先生创办的高级私塾,学习讲解词义,写八股文。从那时起,他的学习开始进步。可惜的是,因为家里越来越穷,谢的学业总是断断续续,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成就。

光绪二十四年,郡民刘光第、宋的叙述和改革言论在富顺广为流传。在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下,谢志考入当时抚顺最高学府江阳书院,希望将来能深造,报效国家。进入学校后,他与一群有远大理想的读书俱乐部交朋友,广泛寻找新书、报刊杂志,探索救国之路。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在北京菜市口杀害六君子。县人刘光第被这个可怕的消息传到抚顺,全县人民都立下了精神牺牲,都痛恨西太平洋的错误。不久,书友会解散,谢义愤填膺。第二年,在县考的时候,谢瞻去通过考试,补上了博士弟子。这一年,谢25岁。这时候家里更穷了,缺少人手,谢志只好在父亲的授意下辍学,专门经营一家烟店养家。文人摆摊卖烟叶,这也成了富顺县的一个故事。

三次不同寻常的越狱。

光绪二十六年,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特别是陕西、山西遭受严重旱灾,受灾县多达130个,仅陕西凤翔县就有2.2万人死亡,山西绛县就有3万人死亡,人口6万。在这场灾难中死亡的总人数至少有20万,这在历史上被称为“秦晋干旱”。今年,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富顺也遭遇了大旱,但当时的县长禺期对这场灾难视而不见。反而打着祈雨的名义,花大价钱请剧团唱了一系列的话剧来庆祝母亲的生日。这时,在县里已经很有名气的谢志,正在做小生意做学问。他对目前的形势已经很苦恼了,内心也逐渐产生了模糊的革命要求。知县琪宇贪图享乐的行为,让谢志心里很生气,于是他给知县送去了一本书,要求将这些代金用来救济灾民,帮助百姓渡过难关。没想到,他惹怒了知县琪宇,不但没有上书,反而想惩罚他。无奈之下,谢连夜逃离了叙利亚,将知县告到了叙利亚。

这是谢智人生的第一次逃亡。由于害怕回抚顺,他顺长江而下,来到泸州。8月,恰逢川南经纬学校招生,此时的监考人恰好是晚清学者、荣县人赵茜先生。谢智顺利通过了录取。可以说,这次逃亡是谢智一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为在接下来的三年学习中,谢智不仅学到了很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结识了革命学生吴、黄、、吴孟勉和曹度,以及师长周小槐、向楚等人,成为影响他后来革命道路的重要人物。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谢植与熊克武在成都走马街包河店举行“成都起义大会”。会上,谢志总结了以往因策划不周而失败的起义教训,建议明确责任,分头行动。起义定于十月初三,后来改为十月初九。原计划趁慈禧太后生日之机,各省官员在会场庆祝时一举歼灭。起义新军以火焰为标志,同时在东角场和凤凰山行动。巡抚得知起义计划后,安全击毙吴,逮捕、杨威、、蒋永诚、李清英、,史称成都之战。起义失败后,熊克武和谢志都被通缉。此后,谢志先后投靠泸州和上海,这是谢志一生中的第二次逃亡。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13年3月,袁世凯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国民党代主席宋,彻底暴露了他自称皇帝、自称独裁的野心。同年6月,谢智参与了黄、宋秘书周玉珏等11人组织的刺杀袁世凯行动。周朝后期,余珏投案自首,谢植作为“莲花帮”落网。元老院抗议政府擅自逮捕国会议员后,袁世凯在“莲花团”调查无果后,被迫释放被捕人员。谢智被释放后,听说袁世凯要派刺客刺杀他,于是逃离日本避难。

谢志在1914年5月31日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他写道...裴炎盖是因为我才来的,今天才来北京。很难说他投降了,但他走出了北京,与裴然发生了争执。晚上10点,我去了紫晶,我一定去。”日记中提到的,指的是谢的好友张,他奉周山培之命专程到北京,催促谢赶快离开北京。当他离开日本时,他的同学吴给了他700元作为旅费。就这样,谢智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逃亡。正是这次日本之行,使谢智得以追随孙中山,从而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1921年4月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后,他成为参议院和孙中山总统办公室秘书长。

民国的起起落落

谢从小家境贫寒,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读书情怀。谢智曾经认为国家的衰弱是因为民族文化的低下,所以他一直想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在谢智的人生经历中,有近10年与教育有关。

光绪二十九年,谢志毕业于川南经纬学校。此时,周小槐已被任命为四川巡道警察。在周小槐的推荐下,谢志曾在警校任教。1904年,谢驰在自流井庶人学校任教一年。1905年,谢志受省劝导路委派,修建了“富顺县政府第二小学堂”。学校建成后,他筹集资金成立了一所私立预管学校。因为资金不足,只过了一期就停了。1906年春,谢瞻应聘荣县官立小学、蚕桑学校督学的教学职务。1901年,经黄介绍,谢志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富顺县支部部长。这时,谢志发展党员,联络团党,在自己的县当老师宣传革命。1909年春,谢驰投靠上海,任同乡雷铁崖先生创办的上海“新中国公学”督学。他又一次参加了“实业集团”,这个集团主要由成都高等学校和广东省师范学校的中学生组成。同年夏,由于清廷的紧急追击,谢池随“实业集团”成员前往陕西凤翔县买地经营牧场,放牧牛羊避难,并试图将其作为反清基地。1911年春,经朱志宏介绍,谢志再次到巴县女子学校当老师,在学生和老师中报道活动和发展党员。

谢瞻真正进入权力中心,是从今年开始的。

1911年11月22日,经过精心策划和发动,谢瞻及其党员杨苍柏、张佩珏、、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推张佩珏为总督,为副总督,谢瞻为总务处长,掌管一切政务,担任总督公署的中心。1912年4月,重庆蜀军政府与成都达汗军政府合并,谢志被任命为四川都督府参赞,1913年当选为北京参议院议员。

“莲花”事件后,谢志逃亡日本,经中国革命党总书记陈推荐,由孙中山留在总务厅工作..他按孙中山的旨意办事,一丝不苟,很快受到孙中山的信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国革命党总务部副部长、四川省团委委员。1917年9月,广州成立军政府,与北洋政府对峙,孙中山任大元帅,谢瞻任参事兼元帅府代秘书长,后任司法部副部长、代部长。1919年,孙中山将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命谢智为党务部长,主持日常党务。也就是在这期间,谢志曾经把自己的老乡介绍给孙中山,后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进入黄埔军校。

1921年4月,广州召开特别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就任总统,谢瞻先担任总统办公室,后出任秘书长。1922年6月,陈炯明造反,炮轰总统府。谢瞻随孙中山逃亡上海1923年,陈炯明被驱逐,孙中山回到广州,命令谢瞻留在上海管理党务。孙中山从广州发来电报:“任命谢惠生为全权代表,执行中国国民党党务。”有了“孙文”的印章,孙中山表达了对谢瞻的极大信任。

两次保法运动的失败,特别是陈炯明的叛乱,使孙中山认识到,只有改组国民党,配合共产党,才能实现革命理想。他断然排除党内右翼势力的干扰,于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任命谢智、汪精卫、胡、、林森、李大钊为五人主席团。会上,谢志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五届监察委员会委员。会前,孙中山囚禁阻挠改组的张继,驱逐破坏共产党政策的冯子友。因此,谢瞻不敢表示反对共产党的政策。事实上,谢志是反对共产党的。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谢志和张继积极准备割据活动,这也导致谢志参加西山会议,成立“中央党部”。

此后,谢志经历了加入反蒋派系打败蒋介石的活动和从反蒋到支持蒋介石的曲折过程。从1931年起,谢瘫痪偏瘫后,留在上海养病,不再参加权利斗争,从而解除了蒋介石的顾忌。1935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时,蒋介石已是羽翼丰满,建立了独裁政权。经过一番拉拢,特别是鉴于国难当头和满足外部需要的需要,谢的态度明显转变为支持蒋介石。谢志除了因病参加第五次代表大会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西南管理委员会成员解散组织,服从南京政府的领导,并敦促西南国民党人消除隔阂,参加代表大会。谢瞻在这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开始,形势更加紧张。谢瞻随后从上海出发,乘船返回四川。路过南京下关时,蒋介石为了报答他的合作,表示对长辈的尊敬,亲自上船为他送行。

因为身体原因,谢志不再参与政治,多年的政治生涯也让他对政治保持警惕。1929年12月29日,谢志给儿子谢德侃写了一封信,说:“你的字要随意改,因为有一个旅长和你的字一样。”谢志写这封信,是要劝诫儿子改自己的“字”,因为当时邓锡侯的部下有一个旅长,也叫谢德康,怕以后有不必要的误会和牵连。

谢回到四川后,先是住在重庆,不久又搬到成都,直到去世。如今,在富顺县西湖畔的钟秀山下,也有谢智故居的院落,以及于右任写的“谢智故里”碑亭。这两座建筑已成为抚顺文庙西湖景区的重要文化景观。

2020年5月7日,抚顺

注:本文参考周开庆《谢智先生生平》、王《谢智传》、《谢惠生先生录》、邹鲁《谢智墓表》、国民政府嘉奖令、谢智《天风海涛阁六十自述》、曹仁元《谢智传》、苏铁生《谢智传》及《谢智日记》